忽視這三點 BAT百億投O2O只會打水漂?
為什么百度的200億會打水漂?
很多人說:“O2O是一個沒有技術含量的市場。”其實,真正的現(xiàn)狀是:燒錢引流的O2O是一個沒有技術含量的市場。似乎除了互聯(lián)網(wǎng)巨頭們,各類大大小小的O2O平臺、創(chuàng)業(yè)項目等都能夠拿到不等的融資,然后就開始拼命的燒錢,引流量,把日活躍用戶和日訂單量做起來。燒錢誰不會呀?快來看看真正燒錢的,那些千八百萬的都不算事兒。百度200億人民幣,美團燒完了7億美元還有10億,滴滴剛剛融了20億美元,Uber中國計劃融資25億美元,口碑網(wǎng)得10億人民幣也只是夠塞消費者補貼的牙縫。你手里有幾十億,你會不會燒錢?這還需要技術含量么?用錢可以砸出流量,用錢可以砸得消費者改變行為習慣。但是,只燒錢來了流量,成為了O2O的流量入口,就萬事大吉了么?錯!這就是這些200億為什么會打水漂的核心問題!
第一:會員+的CRM系統(tǒng)在哪里?
百度投200億投到糯米說要連接商戶的線上CRM,可是這些商戶的線上CRM在哪里呢?百度會發(fā)現(xiàn)它根本沒有商戶的系統(tǒng)連接,商戶連CRM都沒有,它的200億活脫脫的是要打水漂?
騰訊的微信和QQ聚集了大量的好友關系,卻遲遲在O2O中沒有打開局面,那么多工具比如紅包、二維碼、卡券、搖一搖等入口,但入口進來后往哪里去?微信說自己是天生的CRM,可是給企業(yè)的只有公眾號或者企業(yè)號,微信的CRM在哪里呢?
阿里的支付寶或者口碑,也有眾多的流量入口,包括這幾天的全民開店和全民小二的地推,但這些流量通過支付寶支付之后成為交易后去哪兒了?阿里軟件以及淘拍檔等等做了很多年的CRM,現(xiàn)在在哪里呢?
第二:功利的補貼性消費者和真正有信任的目標用戶哪個更好?
流量和轉化交易是最功利的商業(yè)理解,而商業(yè)本質是消費者與品牌之間的信任關系。我們不僅僅關注有多少流量?轉化了多少訂單和交易?其實,我們更關注我們連接了多少用戶,這些用戶與我們的信任關系強度是怎么樣的?信任來自與客戶互動和客戶體驗。尤其是人與人的交互、線下活動的體驗是最關鍵的,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消費者參與過4次以上的活動就對品牌產(chǎn)生歸屬感,而且線下的互動和體驗也是客戶數(shù)據(jù)采集的高頻來源。
對于流量入口的BAT巨頭,初衷是希望消費者建立信任的是自己的流量平臺,但是產(chǎn)品服務交付的線下商家也希望消費者建立信任的是自己。只是有意思的是:燒錢引來的流量往往是對價格敏感的消費者,所以消費者可能對流量入口平臺很難建立持久的連接和信任,而是誰家優(yōu)惠更多補貼更多就會選擇哪一家;而線下商家如果在流量進來后,通過與客戶的交互、體驗、服務等,是可能建立起與價格無關的信任關系和持久連接。這也是零售商業(yè)最頭痛的:不用美團吧跟停了藥似的沒有流量,用了美團吧跟喝了毒藥似的來的都是本著補貼優(yōu)惠來的流量,沒有了補貼馬上就走,根本不是商戶的真正的目標用戶。 有個笑話:“你BAT再牛再燒錢,也抵不過優(yōu)衣庫的一個試衣間”。
相關新聞:
0條評論
網(wǎng)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