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下 生鮮電商轉型標桿應該是什么,?
剛剛嶄露頭角的盒馬鮮生,在馬云光臨之后,,變得更火了,。作為阿里巴巴孕育了兩年的新零售平臺,盒馬鮮生已開出13家線下門店,,覆蓋北京,、上海和寧波,其首店上海金橋店已實現(xiàn)單店盈利,。
當生鮮電商紛紛虧損,、線下零售店凈利潤大幅下滑之時,盒馬鮮生似乎成了一個異類,。與此同時,,“盒馬效應”持續(xù)發(fā)酵,美團,、本來生活等也紛紛效仿,,并被貼上了“對標盒馬”的標簽。那么,,被視為新零售樣本的盒馬鮮生,,到底能否成為生鮮電商的轉型標桿?
為探索這個答案,南方日報記者兵分兩路,,一路前往上海的盒馬鮮生店進行實地體驗和探訪,,一路在廣州采訪生鮮電商同行和專家進行解讀,試圖探索出“新”生鮮零售之路,。
體驗篇
記者實地體驗盒馬鮮生:線下店只能結算必須在線付款,;生鮮店員工成了“揀貨員”
記者體驗的這家盒馬集市會員店位于上海的張楊路上海灣廣場,從主入口進去,,就是其主打的盒馬漁市,。海鮮區(qū)主要以進口海鮮為主,位置最顯眼的兩個養(yǎng)殖柜分別標著“帝王蟹”和“波士頓龍蝦”,,價格不菲,。
盒馬漁市旁邊就是海鮮加工餐廳,顧客可以現(xiàn)買現(xiàn)做,,加工費用為售價的30%,。記者在現(xiàn)場看到,來挑選海鮮的顧客不少,,一位顧客告訴記者,,來這里買主要是這里海鮮種類多,也很新鮮,。
再往里走,,蔬果區(qū)最顯眼的地方放著只供當日銷售的“日日鮮”蔬菜,每包的價格只要一兩元,,顯然是促銷爆款,。
記者是中午10時半來到店內的,在蔬果區(qū),,盒馬鮮生里的員工行色匆匆,,手里拿著一個外送保鮮袋滿場跑,,感覺店內員工比顧客還多,。原來這個時間正是盒馬外送訂單最旺的階段,員工正忙著給顧客分單揀貨,,他們每個人手里都拿著一支POS槍給商品掃碼,,掃碼后將商品放到另一只手提著的保溫袋里。
記者逛著逛著發(fā)現(xiàn)頭頂總有齒輪轉動的聲音,,抬頭一看,,頭上懸掛了一排排的金屬軌道,時而會有深藍色的保鮮袋從軌道上空飄過,,未來感十足,。
據(jù)現(xiàn)場營業(yè)員介紹,這是盒馬鮮生傳貨吊架,用戶在線下單后,,后場會把管理區(qū)域內的物品信息傳到POS槍上,,工作人員掃碼撿貨,然后將包裝好商品的保鮮袋掛到懸掛系統(tǒng)上,,傳送帶直接送到后場,。
在后場,會將不同撿貨區(qū)的商品合并到同一訂單下打包,,再用算法規(guī)劃出合理的配送路徑,,在3公里內由配送員送貨上門。記者對比店鋪指南圖發(fā)現(xiàn),,物流區(qū)的面積幾乎占據(jù)了總面積的四分之一,,但這個區(qū)域不對外開放。
在線訂單的配送堪稱快速精準
這家盒馬鮮生店內,,僅支持盒馬APP在線支付,,顧客可以到收銀臺找收銀員掃碼結算,也有一臺自助收銀機供用戶自助結算,。
記者在店內只買了一包糖果,,為了省事就使用自助收銀機結算,結果卻尷尬了,。由于產品的條碼貼的位置不對,,記者掃條碼時將商品翻騰了幾次才成功掃上碼。當記者誤操作后想取消此次交易,,還求助于在遠處的保安人員,,才有辦法搞定,并不太“自助”,。
店內體驗結束后,,記者還體驗了一把盒馬鮮生引以為傲的配送服務。記者住在浦東錦繡路一家酒店,,26日晚上臨睡前,,從盒馬APP上下單買早餐,點了一個面包,、一組酸奶和6瓶水,,共計30.2元,訂單顯示為“免運費”,。記者發(fā)現(xiàn),,多數(shù)時段的配送是免費的,而繁忙時段的低金額訂單需加收7.9元的運費,。
記者選擇的是第二天早晨8:00—8:30送貨,。到第二天8:01分,,快遞小哥到達旅館,電話告訴記者說電梯要刷房卡無法上樓,。8:03,,記者下樓,快遞小哥已等候在電梯口,,早餐配送完成,。
相關新聞:
0條評論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