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曾經堅決不上市的順豐也要玩資本?
最關鍵的是,順豐堅持的是自營模式。當時很多快遞公司為了高速擴張,采用的都是加盟模式,比如宅急送。陳平就曾對南方周末記者坦承,加盟制造成地方割據的問題,經常需要總公司“打割據戰(zhàn)”。相反,順豐沒有出現管理問題。
到今天,順豐已經是中國民營快遞之王。劉建新給南方周末記者提供的一個數據顯示,目前順豐是中國民營快遞里市場份額最大的公司,大概占了30%左右,然后是“四通一達”。但如果從快遞件數來看,“四通一達”占了整個快遞業(yè)一半左右的量。
馬云、劉強東強勢入侵
在劉建新看來,中國民營快遞的發(fā)展可以分成三個階段。一是“黑快遞”階段。從1993年到2005年,中國民營快遞身份尷尬,長期戴著頂著“非法”帽子艱難求生。
二是國民待遇身份。中國在2005年通過了郵政體制改革方案,2007年中國郵政實現政企分開,2009年新郵政法出臺,民營快遞終于有了合法身份,摘掉了黑快遞的帽子。
第三個階段就是2009年至今,伴隨著電商時代來臨,民營快遞發(fā)展壯大。但市場環(huán)境也發(fā)生了巨大變化。
一方面是EMS的提速和降價,這點對順豐的沖擊很大。另一方面是外資巨頭開始在國內市場發(fā)力。在政策完全放開之前,外資快遞巨頭深耕中國發(fā)往國外的國際快遞業(yè)務,在政策開放后紛紛大力拓展國內快遞市場。典型代表是聯(lián)邦快遞,在中國完全放開國內快遞市場之前,就在2012年拿到了在中國從事國內快遞業(yè)務的牌照。這幾年,聯(lián)邦快遞在價格上緊緊咬住順豐不放。
為了保護市場地位,順豐在2013年做了公司成立20年后的第一次融資。2013年8月,順豐與元禾控股、招商局集團、中信資本等簽署協(xié)議,三者以總體投資不超過順豐25%的股份成為順豐股東。
但過去2年里,快遞市場出現了更大的兩個玩家:一個是馬云的菜鳥網絡,另一個是劉強東的京東物流。
菜鳥網絡的模式可以理解成是一個快遞業(yè)的天貓模式,它在云端建立一個云計算和大數據的平臺,快遞公司可以入駐這個平臺。
過去消費者抱怨配送速度慢的一個主要原因是,快遞公司在目的地的網絡不夠給力,但其他快遞公司在這個地方有配送能力,卻沒有包裹。菜鳥物流做的就是打通各個快遞公司的資源壁壘,通過資源共享,讓一個快件,以最快速度配送到收件人手里。馬云表示,未來在全國范圍內,一個快件的流動最多需要8小時。這無疑對目前以快著稱的順豐是個極大挑戰(zhàn)。
京東物流的模式則像是搭建一個快遞業(yè)的京東模式,即自營式的物流和倉儲開放平臺,把京東的配送和倉儲的冗余服務能力,開放給快遞公司使用。
相關新聞:
0條評論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