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法寶”電三輪:怎就那么不招人待見
電動三輪車簡稱電三輪,在快遞行業(yè)中,它以行駛成本低、快捷方便為快遞員所青睞,是派送快件的“法寶”。然而,電三輪在生活中卻很不招人待見,因為其速度快、存在安全隱患、不能上牌,無法投保等,被市民廣為詬病。我市交警部門早有規(guī)定,電三輪不能上路行駛。
針對此情況,快遞小哥改弦易張,無奈使用電動自行車派件,部分快遞企業(yè)也對電三輪統(tǒng)一管理,做到安全規(guī)范。市郵政管理局表示,目前已經找到電三輪的替代品——新能源汽車,據了解,我市快遞行業(yè)的19輛新能源汽車將于明年一月底交付試用。
●快遞小哥:送快件的“法寶”
黃師傅家住清浦區(qū),今年25歲,從事快遞行業(yè)將近一年之久。每天中午,黃師傅便開始了一天的忙碌。他負責解放路路北片區(qū)的派件工作,每天要派件兩次,一次派件約50個包裹,時間約兩小時。穿梭于浦東花園、新民小區(qū)、嘉潤苑、東方花園、盛世名門、金倫匯錦園、清江華府和各門面房等地,他的交通工具就是電三輪。
9日中午十一點半,記者坐上黃師傅的電三輪,體驗了電三輪的“便捷”。電三輪輕松地在幾個小區(qū)內穿梭,還不時做著高難度動作,或在人行道上輕易掉頭,或開上小區(qū)內只供行人行走的路面。在浦東花園內,記者看到,小區(qū)中心出入口處用鐵柱子攔截,只能過電動車和行人,機動車應該繞環(huán)島行駛,而電三輪卻因為體積小,輕松駛入、暢通無阻。下午一點,僅僅用了一個半小時,50個包裹就派送完畢了。“如果不是電三輪,這些包裹是不可能這么快就送完的。雙十二之后,包裹快遞會進入一個高峰期,一天要派200多個包裹,電三輪也將派上大用場。”黃師傅說。
這輛電三輪,是黃師傅去年年底花了兩千多元自費購置的,也是他派送快件的利器。“有了電三輪確實太方便了,平時用電動自行車要三四趟才能送玩的快件,電三輪一次就可以運走。電三輪騎一天,大約要開四五個小時,回家充一晚上的電,用電不到一度,花費不到一元錢,第二天又能跑四五個小時。”黃師傅稱。
●小區(qū)居民:橫沖直撞危險
在派送快件的途中,黃師傅可謂謹慎駕駛,遇到紅綠燈也都耐心等待。“因為一般都在小區(qū)內派件,客戶之間距離也都不遠。所以,也不會開得過快。”黃師傅說。但是出了小區(qū)就不一樣了,行駛在機動車道上的電三輪,車速可以達每小時40公里,和機動車相差無幾。
記者還注意到,盡管使用不到一年,但是黃師傅的電三輪的時速儀表盤和電量儀表顯示盤均已損壞,無法正常顯示數值。“這電三輪的質量確實不好。”黃師傅承認。
相關新聞:
0條評論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