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便利店:集采式Costco入華凸顯三大尷尬
低頻,、批量采購的模式對于絕大部分中國中產階級消費群體而言,交通工具并不是問題,,最大的問題在于批量采購所導致的對家庭倉儲空間的巨大限度占用——中國家庭2-4名成員居住的公寓樓并不適合北美居住區(qū)那種獨立別墅所具備的家庭倉儲空間,,甚至連中國家庭廚房冰箱的生鮮冷藏空間都無法與Costco所售的產品包裝相匹配。
當低頻,,批量采購的模式無法在本土維持時,,消費形態(tài)即刻只能演變?yōu)橹懈哳l,、中低量級的消費形態(tài)。
那么這種形態(tài)會有什么問題,?
國內用戶的高頻,、少量的消費習慣已經被電商平臺養(yǎng)成,,加上區(qū)位的劣勢帶來的交通與時間成本問題使得Costco在高頻消費這條路上很難走通,。
如果Costco這種倉儲式批發(fā)超市無法做到周期性的大量出貨,對于其貨品周轉,,尤其是生冷冰鮮食品的損耗問題將帶來極高的成本,。
如若國內用戶通過買更大的房子解決了家庭倉儲問題,也同時奇跡般的順應了Costco會員定期批采的建議,,這種結果的充分必要條件必須是Costco用史無前例的低價高質的產品教育中國市場,,培養(yǎng)并重建了中國消費者自網購誕生以來的購物習慣——類似淘寶網當年的做法。但在北美由于公共交通,、電商,、物流、人口基數四方面與中國的差異,,這種教育市場成本幾乎為0,。
第二座大山:走不走本土化路線?那么,,走Wholesale模式的Costco的價格是否能做到最低,?
顯然,在北美乃至全世界其他地區(qū),,Costco所售的價格確實是當地同等產品中質量最高,,且價格最低的,因為Costco的主要利潤來源僅限于其會費,,而其貨品利潤僅僅用于維持日常運營,,14%的毛利率是其在全球其他地區(qū)保持該價格品質優(yōu)勢經久不衰的秘訣。
而另一面則是Costco用包銷協(xié)議,、極度誘人的大訂單作為籌碼進而瘋狂壓低全球各地的供應商與合作品牌方給出的批發(fā)價格,。旗下Kirkland品牌系列就是其打壓合作品牌后,以高緯度打擊的競品的產物,。
但截止目前,,Costco在中國仍然是一家進口商品超市。
2017年9月12日登陸天貓商城的Costco中國旗艦店中,,我們不難發(fā)現其產品發(fā)貨地點區(qū)別與天貓國際的亞洲區(qū)倉儲物流中心的臺灣,,變成了寧波保稅區(qū)。
但至今Costco上我們找不到任何一個SPU注明是made in China,,但在Costco上我們找到了來自其官方與臺灣供應商合作后而在臺灣生產的貨品,。同是進口商品,,同樣海外生產,但與天貓國際的區(qū)別僅僅在于物流成本上些許降低和時效性的提升,。與之鮮明對比的是,,宜家家居早在入華開設第一間門店前就已經開始與各地工廠開展了廣泛的早期代工業(yè)務。
所售的數碼產品價格遠低于美國B2C電商平臺和其他零售店
那么,,如果不走本土化會怎樣,?
關稅問題。兩者就像華晨寶馬3系和寶馬進口汽車在國內市場占比上和價格上的差別,。關稅和各種進口產品所涉及的中國產業(yè)都是國家保護的對象,,另外農產品方面存在來自世界各地病蟲害,和衛(wèi)生檢疫標準變化帶來的不可控因素——例如日本核輻射食品,、進口疫區(qū)牛肉,、轉基因食品等。
庫存問題,。純進口商品無法在與中國大陸的零售商超同等產品競爭中保持其批發(fā)商的價格的優(yōu)勢,,導致了北美地區(qū)因為低頻大批量采夠而形成庫存周轉時間僅有29.3天的優(yōu)勢將蕩然無存,庫存壓力因此會被放大,。
高興的只能是沃爾瑪,。已經21年的沃爾瑪顯然走在了前面:山姆會員店中不乏與中國供應商合作的特選產品,甚至我們還能找到類似上海UTC行家旗下代理的瑞士軍刀品牌入駐的身影,。
相關新聞:
0條評論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