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一百米跑道”上,快遞柜不紅都不行
減少丟件Or容量有限
事實上,在人口越密集、快遞量越多的地方,是非常適合安裝快遞柜的。在此條件下,比社區(qū)更需要快遞柜的,是大學校園。因為快件實在太多,在沒有快遞柜之前,每天都有幾千件快件像一座座小山一樣堆積在大學校園門口,快遞員更是不得不早早地到校“擺地攤”。但是,這不僅耗費人力,而且丟件、誤收、延期等糾紛時有發(fā)生。
快遞柜大量鋪開之后,快遞員只需要掃描快遞,并放入快遞柜,學生只需下課后憑碼取件即可。據(jù)悉,各大高校似乎也樂于接受快遞柜進入校園,畢竟比起堆積如山的快遞貨物,這些電子柜幾乎不需要人工管理、維護。
But,雖然快遞柜如此便捷,也設置了不同規(guī)格的柜子,但無法存放體積和長度超出柜容量的包裹也成為一個bug;此外,大學快遞業(yè)務量大,快遞柜可供存入的柜門數(shù)量有限,不能滿足存放包裹需求,“擺地攤”則換成被快遞員起大早到校園搶柜的現(xiàn)象了。
減少二次投遞Or“甩手柜”
對于快遞員來說,把快遞送到樓下很快,但送到客戶手里卻很慢。只要客戶沒有簽收,配送過程就始終沒結(jié)束。
眾所周知,在配送快遞過程中,最影響效率的因素莫過于由于收件人不在家而造成的等待以及反復溝通的時間。因此,對于按件結(jié)算的快遞員來說,一天中能夠投遞的快遞件數(shù)越多,其個人收入也就越高,而二次派送、三次派送的煩惱,也著實讓他們苦不堪言。
快遞柜的出現(xiàn)則解決了以往送快件需要等待的問題,快遞員只需將包裹留在快遞柜,待收件人回家時再自行取件。這樣一來,不但能為快遞員省下時間增加攬件量,提升投遞效率,而且也降低了人力成本。
But,有用戶反映,近來快遞員們“變懶了”,快遞柜被當“甩手柜”。“連問都不問,直接把快遞塞到柜子里。”這種情況越來越普遍。全國范圍內(nèi)都有網(wǎng)友表示:有了快遞柜,好像快遞送貨上門就變成了“特殊服務”,甚至即使在發(fā)貨時注明了“不要放快遞柜”的字樣,仍有快遞員為了省事兒,把快遞裝進柜子情況。
新廣告渠道Or入不敷出
快遞柜由于自身具有的公共區(qū)域陳列、展示的天然屬性,其廣告業(yè)務很自然的成為了快遞柜的另一項重要收入來源。
由于快遞柜的使用客戶群體大多為網(wǎng)購高頻人群,用戶定位更加精確,許多原先通過傳統(tǒng)箱柜廣告進行宣傳的互聯(lián)網(wǎng)或具年輕屬性相關產(chǎn)品(如快消、食品、電影、網(wǎng)站等)紛紛選擇使用快遞柜作為新的廣告投放渠道。
But,雖說當前快遞柜的主要收入來源是向快遞員或快遞企業(yè)收費,但不少快遞柜收費后利用率明顯下降,因此,如何利用好廣告這條路徑就是關鍵。
但是,快遞柜廣告卻處于尷尬狀態(tài)。有網(wǎng)友透露,“我看到一則快遞柜箱體廣告貼,一年的廣告費才200塊錢,投入和產(chǎn)出很不匹配。很多廣告做得不規(guī)范,在柜子上糊了一層不干膠紙,風大時被刮得很難看。即使這樣,做上廣告的仍占少數(shù),檢查中占不到一半。”顯然,快遞柜的收入難以覆蓋成本。而且很多企業(yè)在快遞柜上投放廣告后認為,“在快遞柜投廣告的性價比不高”。
“末梢掌控者”Or盈利太難
其實,這“最后一百米”的問題,雖是一個大格局下的“小問題”,卻也是個關鍵問題。
數(shù)據(jù)顯示,在社會物流總費用中,“最后一百米”已占到整個物流配送成本的30%以上。這意味著,如果能有效解決終端配送難題,不僅在成本上大幅下降,同時也能使配送“確定性”方面的服務得到提升。簡言之,誰能最終解決“最后一百米”這個難題,誰就有機會成為距離消費者最近的“末梢掌控者”。
相關新聞:
0條評論
網(wǎng)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