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200萬快遞小哥 你們的老板們昨天在杭州送快遞
果然,回到三輪車上,陳總才想起還有回單這碼事,拍拍腦袋,向我們借了支筆,重新跑回去簽字拿回單。
第二單客戶住在一樓,陳總托了托眼鏡,把走廊燈當成了門鈴,撳了好幾下。
正好燈也沒亮,但是門也沒開,陳總臉上的表情寫著“好奇怪”三個字。
“敲門吧。”旁邊又有人忍不住提示了。
“哦!”他恍然大悟,篤篤篤敲門了。
門沒開。又打電話。對方說,家里有人,但是正門是不開的,要從陽臺的門進來。
陳總頂著大太陽,跑出來兜了一圈,找到陽臺門,人還沒走近,一只高過膝蓋的大狗汪汪“迎”了上來。
開門的小伙子把狗吆喝住牽進屋里,然后出來收快遞。
一回生兩回熟,這次,陳總妥妥地把回單簽好拿回來了。
韻達董事長聶騰云超有經(jīng)驗,上門前電話先預約。攝影許康平
韻達“聶老大”,為啥你送快遞的速度最慢?
陳向陽送完第二單走到樓下,正好碰到申通老大陳德軍送完第三單。
陳德軍大步流星,腰粗膀圓,干起活來眼疾手快十分麻利,別看多年不在一線,一出手送快遞,在眾老大中速度最快,業(yè)務相當嫻熟流暢。
哪位大佬速度最慢?
“韻達老大速度最慢,現(xiàn)在剛剛?cè)ニ偷诙巍?rdquo;有人悄悄告訴我。
為啥?我好奇地追了上去。
只見韻達老大聶騰云,拿著包裹跑到四樓,送完快遞后,不慌不忙地和業(yè)主小伙子聊了起來。
“你覺得我們的服務好不好?”
蠻好的啊!收件蠻快,態(tài)度也好!有時候我還覺得只寄一個快遞,不好意思讓快遞員專門跑一趟,也會自己跑到服務點去寄。
“最近的服務點有多遠?”
走路十來分鐘就到。
“你希望我們提供哪些增值服務?比如快遞員順便幫你把垃圾帶下樓,或幫你捎袋米上來,這樣的服務需要嗎?”
啊?那不用了!難為情的呀!最好么快遞費再便宜點哈哈哈哈……
“快遞費還不夠便宜啊?不能再便宜的嘞!成本高哎!”
……
難怪聶老大送貨最慢,他根本就是趁機在做市場調(diào)研啊!
送完這一單,聶騰云也沒關(guān)上話匣子。
“快遞員辛苦哎!以前我騎摩托車送快遞的,快遞要裝大袋子里馱在后面,一次帶不了幾個包裹不說,遇到刮風下雨,實在不方便!現(xiàn)在條件還是好得多了。光我們韻達在杭州就有七八千位快遞員,我經(jīng)常在想怎么讓他們工作得更輕松一點,向智慧物流發(fā)展肯定是趨勢,增加自動取貨柜和自提超市,減少上樓和等候時間……”聶騰云說。
未來快遞是什么樣子?馬云說,72小時內(nèi)送到世界任何一個角落
有切身體驗才有發(fā)言權(quán),大太陽底下送過包裹的董事長們,知道快遞小哥辛苦在哪里。
所以,董事長們的目標很一致:要幫員工的力氣省下來、工資漲上來。
怎么實現(xiàn)?采訪了一圈,先給大家透露一些。
一是借地。
扛著包裹噔噔噔跑上樓發(fā)現(xiàn)沒人,或者去了無數(shù)次都沒人簽收,這估計是快遞員最糟心的事情之一。
杭州的“E郵柜”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今后,這樣的模式會更好地推廣。
百世快遞總經(jīng)理周建說:“臺灣便利店密度很高,所以臺灣地區(qū)60%-70%的包裹不是送到家,而是送到小區(qū)門口的便利店,請居民自提。我預測,未來3-5年,我們的包裹投遞除了人工外,使用智能柜、利用便利店等會是重要方式。”
二是借力新技術(shù),這也是最重要的。
“在保證服務質(zhì)量的前提下,讓快遞員走更短的路、送更多的快遞,是我們的目標。”天天快遞常務副總裁陳向陽說,將利用大數(shù)據(jù)云計算,定位快件地圖流向,根據(jù)貨物流向調(diào)整干線、支線班車,通過云計算準確判斷客戶需求。
事實上,快遞小哥們已經(jīng)有了越來越多的“新拍檔”,無人機送件、配送機器人、揀貨機器人……越來越多新技術(shù)出現(xiàn)在快遞行業(yè),幫著省力氣。
都說快遞業(yè)和電商網(wǎng)購“唇齒相依”,所以,昨天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也來現(xiàn)場加油鼓勁了:“通過大數(shù)據(jù)等智慧物流,未來的快遞,24小時內(nèi)可以送達國內(nèi)任何一個地方,72小時內(nèi)送到世界任何一個角落。”
相關(guān)新聞:
0條評論
網(wǎng)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