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電商品牌商的線上下定價策略
這個話題最早可以追溯到2013年。
那會所長阿米還服務于一家擁有400多家門店(100多家直營門店,余下的都是聯營加盟店)的零售集團,是董事長高級秘書。
這個零售集團擁有自主的研發(fā)、生產、銷售、線上/線下零售批發(fā)、品牌運營、IP流量、系統(tǒng)開發(fā)、供應鏈管理、軟件開發(fā)等幾乎當時什么流行就有什么的分公司。
所長當時的全球時尚外貿晚禮服品牌商轉型做全球實體門店連鎖加盟品牌零售商近6年失敗后,當時沒琢磨明白為什么這個項目會掛掉。理論上,我們手握全球范圍內(除大陸以外)的國家地區(qū)近12億付費用戶的超級流量的全球獨家品牌商授權,而且我們自己曾經手上掌握著在華南數一數二的設計、研發(fā)、生產、銷售能力的中高端晚禮服時裝資源,轉型做品牌商搞了6年多掛了。
所以所長阿米就到國內的這個零售集團去學習研究,想看看為什么同樣是外貿品牌商,別人能搞起來而我們掛了。
當時國內傳統(tǒng)零售加盟模式其實已經日漸西山,所以作為董事長高級迷失的所長阿米,輔助著董事長在產品研發(fā)、市場營銷、銷售管理的工作,尤其是新興的項目,比如:線上電商。
很不幸的事,這個同樣擁有自主IP流量、設計、供應鏈、銷售、技術能力的集團最終還是在14年倒閉了。有消息說是因為公司的上市之路一直沒走通,導致資金鏈斷裂,供應商應付賬款積壓到供應商無法忍受的狀況,后面,大家可能都猜到了結果,墻倒眾人推,更何況本身墻自己就搖搖欲墜。
其中很重要的兩個原因,在如今經歷了國內電商、跨境出口電商、跨境進口電商的所長看來,也是我們目前很多從傳統(tǒng)電商品牌、工貿貿易集團進入跨境電商、已經走向快速成長期的大賣家、進入資本路線準備退出的合規(guī)大賣家,都在頭疼的問題:
其一、缺便宜的錢。
大家都曉得深圳的上市公司X基仔旺季前的幾個月內,陸續(xù)抵押融資了9000萬。為什么那么多銷售過億的賣家都不得不主動被動地去走資本路線,核心原因就是:走資本路線融來的錢,綜合成本,比其他渠道都要劃算,而且能作為激勵團隊尤其是核心團隊繼續(xù)奮戰(zhàn)的重要驅動力量,還能給創(chuàng)始人老板套現部分現金進行無論是改善生活也好跨界投資也罷創(chuàng)造更多機會。
而所長阿米當年服務的零售集團,也是因為在多元化發(fā)展的時候,不同的項目都遇到的資金尤其是現金緊張的情況。包裝IPO上市對不少的傳統(tǒng)零售集團來說,是一個既能解決流動資金,尤其是短期應付及短期債務所造成的壓力,又能通過殼轉型開拓別的項目,比如當時很火爆的文化地產項目。其二:商品的管理
歸結起來其實就是如何有效進行庫存管理。
這里就不得不說兩個事情:
前兩天,所長阿米達的基友某上三板公司公布17年上半年的營業(yè)額,同比的營業(yè)額從1.5個億降到了5000多萬。
有人在朋友圈黑這家公司,當時所長阿米異常憤怒:“看著說話不腰疼,有本事你們來經營個三板公司?”
為什么會發(fā)生如此重大的變化?
其實基友也是被迫壯士斷臂。原來單一品類產品雖然表面上營業(yè)額快速增長,但實際發(fā)生的退貨率及積壓的庫存商品,變成了其繼續(xù)快速發(fā)展的最大障礙。而基友在過去這大半年,在積極的進行品類及渠道的調整。一方面,開發(fā)了更多垂直品類的產品,同時以這些在線上的垂直品類品牌所撕開的扣子,打入“目的國線下批發(fā)零售渠道”,提高銷售周轉速度。與此同時,調整公司的經營策略,從重資產戰(zhàn)略往輕資產戰(zhàn)略轉,轉型向全球品牌貿易代理商轉。
相關新聞:
0條評論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