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經濟 下一片藍海在農村
毫無疑問,電商介入農村,“工業(yè)品下鄉(xiāng)”、“農產品進城”,起到了改善農民生活水平、增加農民收入的作用。這種“去中間化”的效應,能夠推動農產品領域的公平貿易,讓傳統(tǒng)流通市場的“肥中間虧兩頭”演變成“去中間、利歸兩頭”。
然而,由于當前國內廣大農村地區(qū)的網絡、物流等基礎設施并不完善,特別是物流配送的“最后一公里”瓶頸較為突出,物流被視為推進農村電商急等彌補的一大“短板”。
“從蘇寧易購上買個刮胡刀,價格在70多元,如果送到城區(qū),城區(qū)的物流是分片布局的,配送成本能控制在5元之內,但是要是送到我們村,路上的油費要30多元,再加上過路費,整個物流成本就近60元,這就相當高了。”胡志軍認為,物流是農村電商發(fā)展中繞不過去的一道坎。
對于電商企業(yè)來說,物流的覆蓋是市場拓展的基本保證,更是決勝農村市場的關鍵。“農村電商要想發(fā)展,在有質量過硬的商品的同時,更要有給力的物流。”李峰說,農村電商必須有縣(旗)、鄉(xiāng)、村三級物流體系,目前土右旗已經擁有旗、鄉(xiāng)兩級物流體系,下一步將重點完善村級物流。
業(yè)內專家表示,發(fā)展農村電商一定要形成一種“雙流”格局,也就是線上線下的融合。如果想把這個做好,一定要夯實農村電商的基礎設施。具體包括三個方面,第一是通訊網絡的基礎設施;第二是流通交通和道路;第三是物流體系。此外,還要解決好農民發(fā)展電商的意識問題。
李峰則表示,發(fā)展農村電商,人才最重要,“現在農村電商遭遇最大的困難就是農村電商的商務人才非常匱乏,我們希望城里的有識之士能看到農村發(fā)展電商的機會,沉下心在這里做點事。同時,基層也要加強培訓,爭取讓農村的青年人也能涌現出更多的電商人才,大家共同發(fā)展。”
相關新聞:
0條評論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