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豐下沉 一場電商物流新戰(zhàn)事
“戰(zhàn)”完“雙十一”,電商和物流界里盛傳許久的一件“大事”終于落地。
11月25日,快遞巨頭順豐(002352.SZ)與一線電商品牌唯品會(VIPS.NYSE)“牽手”成功,從當日起,唯品會將終止旗下自營快遞品駿的快遞業(yè)務,由順豐為唯品會提供包裹的配送服務,雙方達成緊密的戰(zhàn)略業(yè)務合作,確保用戶訂單的無縫銜接和快遞業(yè)務的順利過渡。
沒有傳言中的高價,也沒有“言之鑿鑿”的并購,只有合作。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下一個電商節(jié)日“雙十二”中,順豐和唯品會將是聯(lián)手備戰(zhàn)了。
01
唯品會“割愛”
“我們很高興能夠與順豐達成合作”。
“停掉品駿”,對于唯品會的董事長兼CEO沈亞來講,算是一個“艱難的決定”,但是對于與順豐的合作,沈亞的“高興”也是真的,畢竟對于市場來講,這也不算是什么“意外的決定”。
2008年,“一家專門做特賣的網站”唯品會誕生了,金融危機而導致的傳統(tǒng)制造業(yè)危機,給了唯品會機會,“互聯(lián)網+特賣”的模式,唯品會用優(yōu)質和低價俘獲了一大批消費者的心,順利打開局面的唯品會在2012年正式在紐交所掛牌了。
唯品會上市后實現(xiàn)的自建物流,就是品駿,唯品會全資控股。
而有了唯品會作為依托,品駿的發(fā)展也是很迅速的。資料顯示,在國內,品駿在華南、華北、西南、華中、華東、東北地區(qū)設立六大物流倉儲中心,總面積超過290萬平方米;而在海外,唯品會在東京、首爾等地共有9個海外倉,合計倉儲面積59000平方米。
電商、金融和品駿的物流,成為唯品會的“三駕馬車”,而且品駿快遞不僅承擔唯品會的包裹遞送,還有社會化業(yè)務,并且在截止今年8月份,品駿已經連續(xù)22個季度盈利,無論是業(yè)務量還是站點數量,都在提升,一切看起來是欣欣向榮,并且在自建物流方面逐漸向京東物流看齊。
但,飼養(yǎng)駿馬的同時,更加耗費“草料”。
自建物流對于任何一個電商來講,都是重資產項目,除了在物流體系建設上需要耗費巨額的成本,在后續(xù)運營方面,倉儲物流的開支必然也就成為運營費用中的大頭,而對于唯品會來講,厲害的品駿也確實是非常“燒錢”,履約費用占到了總營收的9%左右,而單件的成本,高于快遞行業(yè)的平均水平。
而唯品會在經歷了一輪轉型后,回歸了“品牌特賣”的初心,物流到底是甜蜜還是負擔,就需要重新思考和定位,唯品會也在有意識地開放第三方物流。
根據唯品會的季度報表,二季度唯品會的履約費用占凈收入總額比例為9.7%,如果刨除廣東肇慶倉庫的建設投入,履約費用占比就是8.5%,而三季度履約費用率為8.1%,環(huán)比進一步下降,而主要的原因就是唯品會擴大外包物流的開放力度。
那么,如果將“燒錢”的物流剝離,全面切換至社會化物流,在再次優(yōu)化履約費用的結構的同時,還能夠繼續(xù)提升服務品質,無論是對于唯品會自身發(fā)展還是市場對強化盈利能力期待,都是大有裨益。
02
順豐下沉電商
“割愛”品駿的唯品會選擇了順豐。
一直以來,順豐是作為快遞界的“大哥”的形象出現(xiàn)的,無論是服務還是營收,都是快遞業(yè)的佼佼者,商務件一直以來都是順豐的重要護城河之一,但是在電商平臺上的數量優(yōu)勢,并不明顯。
國內幾大電商平臺,京東的物流體系已經在10幾年的發(fā)展中自成體系,必然是平臺首選;而阿里系雖然沒有自建物流,但是馬云搞的“菜鳥”平臺,基本上涵蓋了自己入股的“通達系”快遞;拼多多平臺主打“低價包郵”,對價格敏感的商家和消費者自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犧牲服務和速度。
但是,順豐一直都在。
即便是自建物流的京東平臺上,都少不了順豐的身影,而在其他的平臺上,順豐也一直是深度參與的,畢竟一個“順豐包郵”就能夠將網點的服務上升一個檔次,而且對于生鮮品類來講,順豐速度一直是商家不二之選。
而且,順豐從來沒有放棄對于電商件市場的“爭奪”,電商市場也一直是順豐的主戰(zhàn)場之一。其實在二季度的時候,隨著電商快遞的逐漸回溫,順豐就對電商件市場產生過一次震動。
5月份,順豐針對“特定市場和客戶”推出了特惠專配產品,而這個經濟板塊的新業(yè)務,填補了原有價格區(qū)間空白,基本上與3C數碼、家電、服飾等線上品類向契合,也被認為是順豐用自己的“產品力”與“通達系”快遞在電商件市場的一次“正面剛”。
順豐“剛”出了電商市場的突破口。
這一次順豐的“下沉”,快速搶占市場份額,特惠專配在短期內單品日件量就突破了150萬票,讓順豐的快遞業(yè)務量穩(wěn)步提升,不僅在營收方面跑出了“順豐速度”,還讓順豐的市占率從5月份的6.6%提升至9月份的8.1%。
而之所以說是震動,是因為在特惠專配這款產品上,順豐并沒有額外投入人力、運力資源,而只是通過提升運力等存量資源的使用效率,就實現(xiàn)了降本增效。
這就是順豐的競爭力。
03
“術業(yè)有專攻”
一個做了減法,一個做了加法,但是雙方“聯(lián)姻”本身還是1+1>2。
事實上,將運營多年的自建物流關停,需要的是莫大的魄力的,但是如果仔細想來,電商出身的唯品會,在“品牌特賣”上是專業(yè)的,3.4億的注冊用戶和日均百萬的訂單量,承認了這份專業(yè)。
想用自建物流來補快遞短板,莫不如直接找來一塊長板。
順豐恰好就是一塊長板。
畢竟順豐有著更加集約和高校的物流網絡,而且隨著物流行業(yè)發(fā)展速度的提升,規(guī)模效應已經越來越強了,而對于發(fā)展到今天的物流行業(yè)來講,“強者恒強”的馬太效應也會越來越明顯,其實凡客的如風達的例子并不久遠。
這正應了那句老話:術業(yè)有專攻。
現(xiàn)在,放棄了自建物流的唯品會,避免了直面快遞業(yè)激烈競爭的殘酷局面,將更多的資本和精力參與電商市場的競爭,而在電商競爭中的物流環(huán)節(jié)選擇順豐作為“搭檔”,來凸顯自己的速度和服務。
順豐取代品駿拿下了唯品會日常訂單、退攬件等的業(yè)務量,還能彌補品駿運力不足時需要彌補的業(yè)務量,據估算,2019年這些訂單數量近6億,這是非常可觀的,可以占到順豐總業(yè)務量的15%,而這部分業(yè)務持續(xù)貢獻的利潤,還能夠成為再次提升速度和服務的動力源。
而且,雖然品駿終止了,但是順豐還是很歡迎品駿的快遞小哥們,加入順豐的。送快遞,小哥們也是專業(yè)的。
于是,做減法的唯品會,選擇了順豐的專業(yè),而做加法的順豐,也接受了唯品會的一片赤誠。消費者和投資者樂見,這樣雙贏的合作模式也就順理成章了。
而更為可貴的是,順豐和唯品會探索出來的合作的模式,專業(yè)化和規(guī)模化,能夠物盡其用。
對于電商平臺,無論是老牌電商還是新型的垂直電商,將物流交給順豐這樣的具有多層次、多形態(tài)又專業(yè)化規(guī)模化的獨立物流企業(yè),將是一種經濟的選擇,也是一中必然的選擇。
當然,這也只是一個開始。
大戲鳴鑼,開場只是鋪墊,好戲還在后頭呢。
相關新聞:
0條評論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