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零售大盤點:亞馬遜與沃爾瑪?shù)摹苞柊鲋疇帯?/H1>
隨著本國電商市場逐步發(fā)展至飽和階段,電商企業(yè)勢必要將獵槍指向未來增長更為可觀的國際市場。人口紅利日益彰顯的印度市場,自然也成為一眾企業(yè)圍獵的新戰(zhàn)場。
在剛剛過去的2018年,亞馬遜印度站及本土電商平臺Flipkart在印度電商市場展開了聲勢浩大的交鋒。有意思的是,在亞馬遜印度站與Flipkart的背后,分別站著亞馬遜及沃爾瑪這對宿敵。換言之,這場圍繞印度電商市場的競爭,本質上也是一場由美國零售巨頭主導的,在大洋彼岸爭奪地盤的大戲。
大戲上演
人口紅利逐漸彰顯的印度、東南亞市場,被認為是未來電商增長的必爭之地。早在2013年,在中國市場慘敗收場的亞馬遜,便“戰(zhàn)略轉進”印度市場,開設了亞馬遜印度站(Amazon.in)。

不過在此之前,印度市場已經(jīng)陸續(xù)出現(xiàn)了類似Flipkart、Snapdeal等一批本土電商平臺。這其中,成立于2007年的Flipkart是印度最大電子商務零售商,被認為是印度版的“亞馬遜”。
對于亞馬遜來說,已在本土占有不小市場份額的Flipkart無疑是一枚眼中釘。但倘若能拿下Flipkart,其在印度電商市場的份額也將擁有絕對優(yōu)勢。不過,另一家美國零售巨頭沃爾瑪在進軍印度市場受挫后,也曾于2017年傳出就投資事宜與Flipkart進行了談判的消息。
加之為應對行業(yè)競爭,F(xiàn)lipkart已陷入長期虧損,這迫使Flipkart需要盡快在合并或者被收購、被誰收購等問題上做出抉擇。而亞、沃兩家如何“獻殷勤”,也成為了2018年印度電商行業(yè)的一場“大戲”。

2018年1月30日,據(jù)路透社援引印度《經(jīng)濟時報》消息稱,沃爾瑪正與Flipkart進行談判,考慮最多收購后者20%的股權。3月,《印度時報》報道稱,沃爾瑪將對Flipkart投資80億美元至100億美元,沃爾瑪欲收購的股權更是增至最多51%。
眼見沃爾瑪欲拿下Flipkart的攻勢步步為營,亞馬遜自然也不可能坐視不管。4月,印度電視頻道CNBC-TV18報道,亞馬遜正式出價收購印度電商Flipkart 60%的股權。據(jù)悉,亞馬遜的出價將與沃爾瑪持平,而且承諾交易失敗將向Flipkart支付20億美元分手費。
盡管亞馬遜開出的條件十分誘人,但無奈在印度市場對峙已久,F(xiàn)lipkart“抗亞”心意已決,這場關于收購的戰(zhàn)爭不到半年就迎來尾聲。5月初,沃爾瑪對外證實,已斥資160億美元收購Flipkart,持股比例為77%。雙方仍將保留各自的品牌,目標是將Flipkart轉變?yōu)槲譅柆斂毓傻纳鲜凶庸尽?/p>
這意味著,圍繞收購Flipkart的戰(zhàn)爭暫時偃旗息鼓,沃爾瑪也如愿拿到爭奪印度電商市場的入場券。
家底比拼
眼見Flipkart落入沃爾瑪?shù)膽驯В瑏嗰R遜自然不肯善罷甘休。為守住印度市場,亞馬遜方面也繼續(xù)通過增資印度子公司、投資印度創(chuàng)業(yè)企業(yè)等手段,增強同沃爾瑪在印度市場對抗的“家底”。
就在沃爾瑪宣布收購Flipkart消息的同個月,亞馬遜宣布對其印度子公司Amazon Seller Services注資260億印度盧比(約合4億美元)。同月的28日,印度保險創(chuàng)業(yè)公司Acko回應媒體時亦透露,公司將獲得亞馬遜領投的新一輪1200萬美元的融資的消息。
加上此前亞馬遜還投資了印度借貸平臺Capital Float,就此來看,亞馬遜似乎并沒有將Flipkart視為其在印度市場唯一的希望,而是以子公司為主力,采取“廣撒網(wǎng)”的投資戰(zhàn)略,通過金融、物流等基礎生態(tài)業(yè)務的滲透,構建撐起零售業(yè)務的版圖。

值得一提的是,針對在印的零售業(yè)務,亞馬遜的收購目標并不止于線上電商平臺,還將手伸向了實體零售商。8月,亞馬遜被曝有意收購印度零售商Future Retail約9.5%的股權。隨后9月,亞馬遜又計劃收購印度超市連鎖More的49%股權。到了10月,亞馬遜還同阿里巴巴等公司就印度實體零售商斯賓塞(Spencer's)展開了競購,有意以4億美元獲得后者少數(shù)股權。
12月,亞馬遜印度子公司再次宣布完成一筆高達3.2億美元(約合220億印度盧比)的新一輪融資,投資方為亞馬遜集團旗下兩家實體公司,分別是總部位于新加坡的Amazon Corporate Holdings和總部位于毛里求斯的Amazon.com.inc。加上自2017年以來所完成的三輪投資,亞馬遜對印度市場承諾的50億美元已近完成。

不過沃爾瑪這邊也沒閑著,在正式拿下Flipkart后,已經(jīng)開始按部就班對其部分業(yè)務展開重組,除了對其旗下在線時裝零售商Myntra和Jabong進行了裁員,還計劃在Flipkart上銷售自營商品。值得一提的是,包括Flipkart創(chuàng)始人賓尼·班薩爾(Binny Bansal)在內(nèi)的部分原Flipkart高管相繼離職。到了12月,沃爾瑪將其所持的Flipkart股份從77%增加到81.3%,一表“抗戰(zhàn)到底”的決心。
降維打擊
不過極富戲劇性的是,亞馬遜及沃爾瑪花了超過一整年的時間,在“殺氣騰騰”的印度市場擺起對壘的陣勢,臨近年末,卻遭逢來自同一個“天敵”的降維打擊。
12月底,印度政府正式出臺電商新規(guī),禁止任何與電子商務平臺相關的實體在該網(wǎng)站上從事銷售,并對一家供應商在特定網(wǎng)站上銷售的數(shù)量施加限制。新政策還禁止電子商務平臺與賣家達成獨家協(xié)議,或者對關聯(lián)賣方采用與非關聯(lián)賣方不同的現(xiàn)金返還優(yōu)惠和其他獎勵措施。新規(guī)定將于2019年2月1日生效。
這無疑掐住了亞馬遜及沃爾瑪競爭優(yōu)勢的命門。倘若新規(guī)全面實施,則意味著沃爾瑪?shù)漠a(chǎn)品將無法在Flipkart平臺上銷售,而亞馬遜控制的商家也無法在亞馬遜上賣東西給印度人,同時兩大電商平臺也將無法再利用折扣優(yōu)惠,誘導用戶在其電商平臺上消費。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隨著電商平臺以成本、折扣為武器的競爭優(yōu)勢消失,線上線下商品售價有望回到同一起跑線,從中受益的,將是廣大印度本土實體零售業(yè)者。
正如印度貿(mào)易商聯(lián)合會(CAIT)在一份聲明中所說,“如果該命令得到全面執(zhí)行,那么,電子商務參與者的違規(guī)經(jīng)營、掠奪性定價政策和大幅折扣將不再發(fā)生”。印度電商新規(guī)的背后,顯然不僅只有政府態(tài)度的收緊,也不乏實體零售商對電商平臺多年的“積怨”。
機關算盡太聰明,這一年,亞馬遜及沃爾瑪躊躇滿志,拉開了爭奪印度電商市場的大戲。萬萬沒想到,僅僅一紙政令,就直接擊潰了兩家巨頭指望在印度建立起來的電商市場,真可謂“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并且情況對于亞馬遜而言,似乎更加糟糕。一來,在印度市場經(jīng)營多年所構建的競爭優(yōu)勢,如今面臨土崩瓦解;二來,亞馬遜2018年第三季度國際業(yè)務增長放緩跡象明顯,此時印度市場再度失利,增長空間將進一步受壓縮。如何在印度市場“適者生存”,對亞馬遜及沃爾瑪?shù)暮M鈶?zhàn)略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
相關新聞:
隨著本國電商市場逐步發(fā)展至飽和階段,電商企業(yè)勢必要將獵槍指向未來增長更為可觀的國際市場。人口紅利日益彰顯的印度市場,自然也成為一眾企業(yè)圍獵的新戰(zhàn)場。
在剛剛過去的2018年,亞馬遜印度站及本土電商平臺Flipkart在印度電商市場展開了聲勢浩大的交鋒。有意思的是,在亞馬遜印度站與Flipkart的背后,分別站著亞馬遜及沃爾瑪這對宿敵。換言之,這場圍繞印度電商市場的競爭,本質上也是一場由美國零售巨頭主導的,在大洋彼岸爭奪地盤的大戲。
大戲上演
人口紅利逐漸彰顯的印度、東南亞市場,被認為是未來電商增長的必爭之地。早在2013年,在中國市場慘敗收場的亞馬遜,便“戰(zhàn)略轉進”印度市場,開設了亞馬遜印度站(Amazon.in)。
不過在此之前,印度市場已經(jīng)陸續(xù)出現(xiàn)了類似Flipkart、Snapdeal等一批本土電商平臺。這其中,成立于2007年的Flipkart是印度最大電子商務零售商,被認為是印度版的“亞馬遜”。
對于亞馬遜來說,已在本土占有不小市場份額的Flipkart無疑是一枚眼中釘。但倘若能拿下Flipkart,其在印度電商市場的份額也將擁有絕對優(yōu)勢。不過,另一家美國零售巨頭沃爾瑪在進軍印度市場受挫后,也曾于2017年傳出就投資事宜與Flipkart進行了談判的消息。
加之為應對行業(yè)競爭,F(xiàn)lipkart已陷入長期虧損,這迫使Flipkart需要盡快在合并或者被收購、被誰收購等問題上做出抉擇。而亞、沃兩家如何“獻殷勤”,也成為了2018年印度電商行業(yè)的一場“大戲”。
2018年1月30日,據(jù)路透社援引印度《經(jīng)濟時報》消息稱,沃爾瑪正與Flipkart進行談判,考慮最多收購后者20%的股權。3月,《印度時報》報道稱,沃爾瑪將對Flipkart投資80億美元至100億美元,沃爾瑪欲收購的股權更是增至最多51%。
眼見沃爾瑪欲拿下Flipkart的攻勢步步為營,亞馬遜自然也不可能坐視不管。4月,印度電視頻道CNBC-TV18報道,亞馬遜正式出價收購印度電商Flipkart 60%的股權。據(jù)悉,亞馬遜的出價將與沃爾瑪持平,而且承諾交易失敗將向Flipkart支付20億美元分手費。
盡管亞馬遜開出的條件十分誘人,但無奈在印度市場對峙已久,F(xiàn)lipkart“抗亞”心意已決,這場關于收購的戰(zhàn)爭不到半年就迎來尾聲。5月初,沃爾瑪對外證實,已斥資160億美元收購Flipkart,持股比例為77%。雙方仍將保留各自的品牌,目標是將Flipkart轉變?yōu)槲譅柆斂毓傻纳鲜凶庸尽?/p>
這意味著,圍繞收購Flipkart的戰(zhàn)爭暫時偃旗息鼓,沃爾瑪也如愿拿到爭奪印度電商市場的入場券。
家底比拼
眼見Flipkart落入沃爾瑪?shù)膽驯В瑏嗰R遜自然不肯善罷甘休。為守住印度市場,亞馬遜方面也繼續(xù)通過增資印度子公司、投資印度創(chuàng)業(yè)企業(yè)等手段,增強同沃爾瑪在印度市場對抗的“家底”。
就在沃爾瑪宣布收購Flipkart消息的同個月,亞馬遜宣布對其印度子公司Amazon Seller Services注資260億印度盧比(約合4億美元)。同月的28日,印度保險創(chuàng)業(yè)公司Acko回應媒體時亦透露,公司將獲得亞馬遜領投的新一輪1200萬美元的融資的消息。
加上此前亞馬遜還投資了印度借貸平臺Capital Float,就此來看,亞馬遜似乎并沒有將Flipkart視為其在印度市場唯一的希望,而是以子公司為主力,采取“廣撒網(wǎng)”的投資戰(zhàn)略,通過金融、物流等基礎生態(tài)業(yè)務的滲透,構建撐起零售業(yè)務的版圖。
值得一提的是,針對在印的零售業(yè)務,亞馬遜的收購目標并不止于線上電商平臺,還將手伸向了實體零售商。8月,亞馬遜被曝有意收購印度零售商Future Retail約9.5%的股權。隨后9月,亞馬遜又計劃收購印度超市連鎖More的49%股權。到了10月,亞馬遜還同阿里巴巴等公司就印度實體零售商斯賓塞(Spencer's)展開了競購,有意以4億美元獲得后者少數(shù)股權。
12月,亞馬遜印度子公司再次宣布完成一筆高達3.2億美元(約合220億印度盧比)的新一輪融資,投資方為亞馬遜集團旗下兩家實體公司,分別是總部位于新加坡的Amazon Corporate Holdings和總部位于毛里求斯的Amazon.com.inc。加上自2017年以來所完成的三輪投資,亞馬遜對印度市場承諾的50億美元已近完成。
不過沃爾瑪這邊也沒閑著,在正式拿下Flipkart后,已經(jīng)開始按部就班對其部分業(yè)務展開重組,除了對其旗下在線時裝零售商Myntra和Jabong進行了裁員,還計劃在Flipkart上銷售自營商品。值得一提的是,包括Flipkart創(chuàng)始人賓尼·班薩爾(Binny Bansal)在內(nèi)的部分原Flipkart高管相繼離職。到了12月,沃爾瑪將其所持的Flipkart股份從77%增加到81.3%,一表“抗戰(zhàn)到底”的決心。
降維打擊
不過極富戲劇性的是,亞馬遜及沃爾瑪花了超過一整年的時間,在“殺氣騰騰”的印度市場擺起對壘的陣勢,臨近年末,卻遭逢來自同一個“天敵”的降維打擊。
12月底,印度政府正式出臺電商新規(guī),禁止任何與電子商務平臺相關的實體在該網(wǎng)站上從事銷售,并對一家供應商在特定網(wǎng)站上銷售的數(shù)量施加限制。新政策還禁止電子商務平臺與賣家達成獨家協(xié)議,或者對關聯(lián)賣方采用與非關聯(lián)賣方不同的現(xiàn)金返還優(yōu)惠和其他獎勵措施。新規(guī)定將于2019年2月1日生效。
這無疑掐住了亞馬遜及沃爾瑪競爭優(yōu)勢的命門。倘若新規(guī)全面實施,則意味著沃爾瑪?shù)漠a(chǎn)品將無法在Flipkart平臺上銷售,而亞馬遜控制的商家也無法在亞馬遜上賣東西給印度人,同時兩大電商平臺也將無法再利用折扣優(yōu)惠,誘導用戶在其電商平臺上消費。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隨著電商平臺以成本、折扣為武器的競爭優(yōu)勢消失,線上線下商品售價有望回到同一起跑線,從中受益的,將是廣大印度本土實體零售業(yè)者。
正如印度貿(mào)易商聯(lián)合會(CAIT)在一份聲明中所說,“如果該命令得到全面執(zhí)行,那么,電子商務參與者的違規(guī)經(jīng)營、掠奪性定價政策和大幅折扣將不再發(fā)生”。印度電商新規(guī)的背后,顯然不僅只有政府態(tài)度的收緊,也不乏實體零售商對電商平臺多年的“積怨”。
機關算盡太聰明,這一年,亞馬遜及沃爾瑪躊躇滿志,拉開了爭奪印度電商市場的大戲。萬萬沒想到,僅僅一紙政令,就直接擊潰了兩家巨頭指望在印度建立起來的電商市場,真可謂“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并且情況對于亞馬遜而言,似乎更加糟糕。一來,在印度市場經(jīng)營多年所構建的競爭優(yōu)勢,如今面臨土崩瓦解;二來,亞馬遜2018年第三季度國際業(yè)務增長放緩跡象明顯,此時印度市場再度失利,增長空間將進一步受壓縮。如何在印度市場“適者生存”,對亞馬遜及沃爾瑪?shù)暮M鈶?zhàn)略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
相關新聞:
0條評論
網(wǎng)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