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歐美進展太慢 英特爾來到中國
芯片巨頭英特爾正在將戰(zhàn)略重心向物聯(lián)網轉移。在2017年的全美零售業(yè)聯(lián)盟展上,英特爾推出響應式零售平臺,包括攝像頭、傳感器、數字標簽等關鍵組件都運用了英特爾的技術。此外,英特爾還宣布在零售領域投資1億美元。
盡管英特爾積極布局,但該業(yè)務在歐美零售行業(yè)的落地狀況卻令它沮喪。“我們之前主要是和北美和歐洲的一些客戶進行合作,實話實說,他們進展的速度實在太慢了。”英特爾公司物聯(lián)網事業(yè)部總裁,零售解決方案部總經理Joe Jensen說。
在歐美地區(qū),隱私爭議、數據風險等問題使電子商務發(fā)展緩慢,即使有亞馬遜收購全食這樣的明星案例在前,整個行業(yè)仍然較為保守。作為硬件方案提供者,英特爾難免感到挫敗。
而中國則是另一種情況。根據商務部數據,2018年上半年,全國商品零售額總計16.1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9.3%,其中網上銷售額增長最快,高達29.8%。對比之下,1-6月便利店、超市、百貨店的銷售額同比分別增長7.6%、4.5%和1.6%,僅能稱為增長“平穩(wěn)”。
中國的線上零售巨頭們迫切希望將觸手伸向線下,阿里巴巴、騰訊、京東等公司都提出了自己的線下零售改造方案,希望推動人們更多地在實體店購物。這對英特爾而言是一個機會。
線下零售升級,必將迎來物聯(lián)網設備大發(fā)展,而英特爾關心的是,這些設備內部究竟是不是“Intel inside”。
Joe Jensen認為,實體零售業(yè)面對亞馬遜(在中國則是阿里巴巴這樣的電商們)的沖擊苦不堪言,更多可能是“自身出了問題”。當代消費者的期望變化太快,而實體零售業(yè)反應遲緩,遠遠不及亞馬遜做得好。
Joe Jensen強調英特爾在零售領域的技術優(yōu)勢,比如對無人零售至關重要的視覺識別,英特爾通過集成顯卡提供圖像識別能力,并通過算法進行加速,提高計算效率。此外,英特爾還通過邊緣計算技術降低負載,采用英特爾整體技術方有助于零售店管理并降低成本,簡化交易過程。
目前在中國科技巨頭中,京東與英特爾合作最密切。2017年10月,英特爾宣布與京東達成合作,推動英特爾零售技術方案的落地,一些京東已經對外宣布過的技術解決方案,比如開在京東總部的智能貨架、無人超市、無人便利店,就采用了英特爾的響應式零售平臺。
相關新聞:
0條評論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