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騰訊 切阿里 是什么造就了千億拼多多,?
社交電商的發(fā)展速度,在突破人們對電商產業(yè)規(guī)律的認知,。
在公布的數據中,,成立不到三年的拼多多用戶增長破3億,訂單超越了京東,。而另外一個社交電商平臺“云集”,,在2017年也實現400%的增長,,突破100億元交易額,完成了過往電商平臺需要花10年,、20年才能完成的目標,。
《2017中國社交電商大數據白皮書》把社交電商定義為一種以信任為核心的社交型交易模式。
傳統(tǒng)電商有中心化的平臺入口,,依托搜索來分配用戶流量,。而社交電商的核心特征是利用社交關系、個人影響力,、個體信用,,來快速來實現用戶購買,裂變成無數個導購細分入口,。
社交電商的供需模式與此前迥異,,并在激發(fā)大量的增量需求和新品牌渠道,包括在電商還不太暢通的二三四線城市,,都有大量的社交電商高度關注人群,,在此速度和體量下,一個在阿里,、京東之外的電商第三極有望誕生,。正如社交電商平臺“云集”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所言,“我們是在長江,、黃河之外,,再挖出一條河的玩家。”
崛起于巨頭的盲區(qū)
在宏觀上來講,,拼多多,、云集這樣社交電商平臺的迅速崛起,始終離不開兩股重要的力量——淘寶和微信,。抑或是說,,拼多多是在他們倆的盲區(qū)中建立的一片新領地。
作為一家依托C2B模式興起的企業(yè),,“用戶通過社交方式拉別的用戶一起參與購物”的裂變方式,,是拼多多的核心動力。主流觀點也認為,,拼多多起來的首要原因是利用微信的流量紅利,,覆蓋了淘寶沒有觸及的4.7億人群,其中很多是不會使用淘寶的中老年人或者微信原生代人群,。
i黑馬&野草同時注意到,,淘寶基本上走過了依靠中小商戶野蠻增長的階段,現在的平臺邏輯是,,偏向于扶持大品牌,、大廠商,做消費升級來保證平臺符合大的發(fā)展趨勢,,這讓更多被淘寶“去產能”的中小商家傾斜到微信這端,,并被拼多多收入囊中。
而從微信端來講,,拼多多等社交電商的崛起,,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微信本身的商業(yè)化變革能否走通。
2017年1月微信推出了小程序,,張小龍希望,,“小程序可以通過即用即走的方式激活線下的弱連接場景”。經過一年驗證,,小程序從克制到開發(fā),,展現出越來越強的變現能力。其中,,秒殺和拼團類小程序尤其受到追捧,,占比分別為14.6%和12.3%。
功能齊全,、易于用戶裂變,,讓主打拼團、爆款消費模式的拼多多在微信群和小程序的交互中,,找到一塊肥地,,并且迅速規(guī)模化,。
在3月25日的小程序成長指數排行榜上,,拼多多是和跳一跳、歡樂斗地主等游戲同排在前十的唯一電商,,而在零售榜周榜中,,拼多多超越京東購物、蘑菇街等,,位居第一,。
就在小程序從開發(fā)到相對成熟,極力補充微信中電商連接場景不足的這一階段,,靠著和小程序的快速貼合應變,,拼多多在數據上完成了從2017年初月GMV20億到現在月GMV400億的驚人跳躍,按照以往的速度這幾乎不可想象,。
拼多多借此也成功與其他同類拉開了巨大差距 ,,直接進入到騰訊和阿里的法眼,我們看到,,騰訊成了拼多多的重要投資方,,而阿里則在2018年頻頻把拼多多作為點名對象,。
拼多多的內幕
拼多多的增長速度是外界關注的焦點,而在爆增之下,,通常伴隨著大量的質疑或者原罪式的拷問,,貌似低劣的手段是獲取爆贏的不二法門。不管是今日頭條,、快手,,還是當初的淘寶,低端乃至低俗,,會成為短期內甩不掉的標簽,。甚至于,在演進過程中,,領先者撕掉標簽后急于往后來者身上貼,。
無論阿里賦能還是騰訊賦能,“一招鮮”并不能長治久安,,這是拼多多的“創(chuàng)新者窘境”,。
在近日i黑馬&野草對拼多多創(chuàng)始人黃崢的采訪中,他談到了對于社交電商核心的判斷,,對自己事業(yè)影響至關重要的人,,對電商巨頭的看法,以及拼多多真實要做的事情,,從中我們或許可以發(fā)現,,在拼多多過去和未來起決定性作用的幾個因素。
(1)對黃崢影響最大的是段永平
黃崢1980年出生于杭州,,和馬云年輕時候的波折相比,,他從小就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12歲進入杭州外國語學校,,18歲保送到浙江大學竺可楨學院,,之后再到美國深造和谷歌工作。
很難想象,,一個走高精尖路線的IT男,,后面會轉而做拼多多這樣“接地氣”的項目。其中的一個解鎖式的因素,,就是段永平,。
黃崢向i黑馬&野草 坦言,“自己主要的商業(yè)教育來自于段永平”,。在20多年的商業(yè)歷練中,,段永平深諳產品本土化戰(zhàn)略和群眾路線,打造了一系列爆款產品,包括小霸王,、OPPO和vivo等,。
在2017年度銷量Top 10手機機型中,OPPO和vivo依然保持強勁,,分別排在第一和第三,。
在美國讀書時,黃崢通過丁磊認識了校友段永平,,并形成忘年之交,。最初,,黃崢協(xié)助段永平在美國做投資,,而回國之后,他創(chuàng)立的第一家公司就收到段永平的投資,。
同時,,在段永平的牽頭下,黃崢以兼職的身份在OPPO,、VIVO從促銷員,、代理商做起,之后進入總部營銷部,,在復雜的商業(yè)體系里持續(xù)打磨,。
“老段對我的影響非常大,陳明永是大徒弟,,程維是二徒弟,,金志江是三徒弟,我算是是下一代的四徒弟,。”黃崢告訴i黑馬&野草,。拼多多是黃崢創(chuàng)立的第四家公司,段永平對此一如既往的支持,,是重要的早期投資方,。
在拼多多的發(fā)展過程中,我們不清楚段永平具體給過什么樣的建議,,但可以明確的是,,通過長時間的磨合,段永平乃至那一代企業(yè)家的商業(yè)思想已經深深扎根在黃崢的腦海中,,并憑借黃崢的創(chuàng)新改造,,勢能被更為快速的放大。
OPPO,、VIVO的戰(zhàn)略思想只有一個聚焦點——一切為打贏,,一切為了賣手機。結合段永平20年的本土化實用主義,OPPO,、VIVO取了很多走國際,、高端化路線品牌都無法企及的目標。
對于拼多多而言也是如此,,高性價比成為一個殺手锏,。黃崢坦言,在自己最為無力的時期,,段永平告訴他,,“要學會把復雜的事情做簡單。作為一個好公司,,動作越少越好,。”
而面對企業(yè)的數據,黃崢并沒有顯示出多少興奮的情緒,,也讓人再次思考,,暴增背后實質上是什么?“對于我來講,,之前公司加在一起有很好的利潤,,Google上市分的錢也還用不掉,做拼多多時就沒有想到要靠這個賺錢,,和之前的創(chuàng)業(yè)有挺大的差別,。阿段以前也講過一句話,平常人很難有平常心,。”黃崢說,。
回頭來看,段永平在總結OPPO,、VIVO成功絕密時,,其實就兩個詞——“本分和平常心”。
當問及接下來會怎樣把控節(jié)奏時,,黃崢再次提到了“本分”這個詞,。“本分的根基就是你本來應該怎么樣。這個東西是大還是小,,對于我們來講是一個發(fā)現的過程,。如果是一只老鼠,要長得跟大象一樣大,,也會死,。”
拼多多能否成為電商界的OPPO、VIVO我們不知道,,但是,,這種企業(yè)家精神的傳承,,或許是拼多多在之前或者以后,面對危機能否走出去的重要因子,。
(2)做電商版的Facebook
2013年,,得了中耳炎的黃崢在家休息了一整年,結合此前的電商和游戲項目創(chuàng)業(yè)經歷,,他做了大量思考,。期間,黃崢敏銳地意識到,,阿里巴巴作為電商巨頭,,騰訊在游戲上占據優(yōu)勢,旗下有微信,,兩家在中國發(fā)展最成功的互聯(lián)網公司,,彼此的業(yè)務卻沒有滲透。
黃崢認為,,將游戲和電商結合,,將是一個巨大的機會,。“游戲就跟賭博一樣,,其中一個很大的因素是不確定性,不確定性會讓你快樂,,也會讓你失落,。而且它始終在試圖尋找適合這個玩法的用戶,并尋求玩法的迭代和更新,。”2015年,,拼多多在此背景下誕生。
黃崢更愿意把拼多多定義為一個將Facebook和團購網站融合的購物平臺,。如果說Google是更快,、更精準地找到你要的東西,成為一個高效率的工具,,那Facebook就是一個情感的聚集地和宣泄渠道,。
放在中國的背景下,淘寶相當于一個電商版的Google,,本質上做的是一個垂直的搜索引擎,,以目的性為導向,不過切的品類特別大或者足夠深,。而這只是一種追求效率的消費場景,,黃崢相信,將情感和購物體驗結合的場景,,即電商版Facebook也有存在的可能,。
“在電商版Facebook的結構里,不強調完整的搜索,強調的是平等利用社交關系蔓延式的探索,,在平等的網絡里有主持人,,但沒有集中的決策者。如果你用上帝式的算法,,可能永遠得不到某方面的知識,,只有用分布式朋友的方式,才會把別人的知識吸收過來,,讓你用朋友的眼睛去探索新的世界,。”黃崢在一次演講中細致地論述了自己對于新商業(yè)形態(tài)的構想。
拼多多就是基于這樣一個大的假設去做的,,而過去兩年在微信端的爆發(fā)性增長,,似乎也證明電商版的Facebook這條路好像是通的。
在黃崢看來,,拼多多雖然現在做的還很小,,有很多問題,但像從計劃經濟跨越到市場經濟一樣,,如果市場經濟的政策方針是正確的,,那拼多多只是在正確的大方向上邁出了很小一步,還有巨大的潛在市場待挖掘,。”
從底層邏輯來講,,淘寶做的事情是把義烏小商品市場搬到了線上,讓攤位之間的市場競爭高度白熱化,,價格無限控制,。而拼多多的路線是做流通側,讓前端更有計劃性,。
“因為拼團,,讓人群聚集,同一時間,、同一個東西量聚集得更快,,長尾也更少。相當于我們在前端的流通側形成了半計劃經濟,。”黃崢告訴i黑馬&野草,。
相對來說,過去淘寶的前端都是市場經濟,,后端供應鏈則是實體經濟的附著物,,只能依賴于沃爾瑪、家樂福,、大潤發(fā)的商品計劃,。“因為工廠主體訂單主要還是給沃爾瑪,、家樂福等大型線下商超穩(wěn)定供應,淘寶前端商家需求存在巨大的不確定性,,哪怕是富余的廠商也不會給直接淘寶做大量定制生產,。”
這樣的話,淘寶就變成了流通側是高度市場經濟,,而在供給側是高度計劃經濟,,在線上流量越來越貴的情況下,兩者之間的矛盾其實越來越緊張,,單靠依附淘寶而生的淘品牌被不斷輪替洗牌,,而只將淘寶當做一個渠道,又會面臨新的競爭壓力和供應的不確定性,,在這里,,我們也可以大概明白阿里大量布局線下融合線上,做新零售的道理,。
拼多多是對淘寶的模式做了校正,。黃崢介紹,拼多多現在所做的就是讓流通側計劃性變強,,使原來沃爾瑪的代工廠有機會,,把一個大訂單拆成了五十個小訂單,讓廠商圍繞小訂單進行生產,,強化工廠與工廠之間的競爭,,打破原先的大訂單壟斷性交易,。
“現在相當于是通過流通側的半計劃經濟,,推動供給側的半市場經濟,供給側發(fā)生的變化相當于以前依靠流量,、營銷所產生的變化,,這是使得市場能夠轉變的根本原因。”黃崢向i黑馬&野草闡釋拼多多真正要做的事情,。
拼多多的挑戰(zhàn)
馬云說,,“未來的十年、二十年,,沒有電子商務這一說,,只有新零售。”從阿里的新零售布局情況來看,,2017年開始密集布局線上實體商業(yè),,目前已經形成家電數碼、快消商超,、服務百貨等八路縱隊,,從單點突破到跨界融合,,可以想象不遠的未來,從吃喝玩樂到衣食住行,,新零售可能無處不在,。
“阿里核心的隊伍其實始終在電商的核心領域,包括螞蟻金服,、菜鳥等都是電商中最核心的東西,,而這些領域阿里投入非常巨大。包括在物流上,,以前京東比阿里投的錢多,,但現在阿里投的錢相比京東不止于10倍。”黃崢告訴i黑馬&野草,。
從布局和投入上來看,,阿里正在從線上線下有序打造一個新零售帝國,將更多可控的資源和要素納入其中,,按照消費升級和主要的增量空間方向走,,想立自己于不敗之地。
而非零售出身的騰訊做法則是,,利用微信的流量大盤和非中心化的生態(tài)戰(zhàn)略,,引爆更多的資源和獲得更高的流量入口的站位。
處在其中的拼多多,,更像是在巨頭迭代和開放戰(zhàn)略下的先期紅利收割者,,而在微信紅利期過后和淘寶形成更穩(wěn)固的用戶壁壘之后,如何持續(xù)保持用戶增長和成長,?拼多多作為一家早期創(chuàng)業(yè)公司,,顯然還有太多坎要過。
通過“1元奪寶”等拼團模式,,拼多多以極簡的手法在短時間內俘獲了大量三四線城市的消費人群,。這些用戶被低價吸引而來,對價格高度敏感,,這也意味著,,拼多多要保住用戶并且提升增量,很難在短時間內擺脫低價策略,。
“拼單的玩法需要不斷迭代,,要不要永久拼下去不是重點,重點是給用戶創(chuàng)造了什么價值,,我們在逐步打造一個人以群分的平臺,,這部分優(yōu)勢等到量大了后會顯現出來,并會往上游去推進”,。黃崢說,。
但顯然,,拼多多現在還在經歷類似淘寶早期的階段,淘寶在對一二線城市線上消費市場不斷合圍并且“固化”,,京東,、唯品會也都有各自的拿手武器,拼多多的用戶成長后,,會不會成為阿里的客戶,,或者說他們不會成長,永遠只會進行沖動性的消費,,買很便宜的東西,。
拼多多要想做更多層級用戶的經營和利益的平衡,恐怕還要遇上巨大的變數,。
回過頭來說,,這還有賴于黃崢對電商版Facebook進入二階段的定義和塑造。目前,,40—50%人的眼球轉化出來的交易量只占到整個社會零售總額的8%,,跟目的性購物的收縮式電商相比,存在極大的不匹配,。
在黃崢的布局中,,先期通過低價、拼團形式聚攏大批用戶,,之后再根據細分人群社交關系的蔓延,,無論是利用技術還是市場手段,為消費者提供場景化購物和推動供給端改革,,是拼多多增長之外更為長遠的目標,。
在彭博社對黃崢的采訪中,記錄了一個這樣的細節(jié),,在2016年4月的一天早晨,,黃崢在上海辦公室接待了兩位訪客,向他們展示了公司是怎樣處理客戶投訴,,辦公室有幾排桌子,上面放置著700位員工中200份質量監(jiān)控工作報告,,而辦公室里的快遞退貨也堆放成小山,。
拼多多2017打假年報顯示,拼多多2017年主動攔截4000萬條侵權鏈接,,主動刪除商品量是權利人投訴的125倍,。在難以解釋的灰色地帶,拼多多的行為也遭到了商家的圍堵,,“有些商戶甚至找來黑幫在辦公區(qū)域打人,、恐嚇,。”
從中,我們或許可以看到拼多多克制的一面,,“你做得事情越少越專注,,你越能把方向想清楚。拼多多量增長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很多人都在學,,我們其實是在教育市場,。”黃崢告訴i黑馬&野草。
從強化打假力度到多次演講場合強調社交商業(yè)化和人工智能應用,,黃崢正在試圖把拼多多往大家更具共識的層面上拉,。
“電商版的Facebook”,是黃崢在描述拼多多時使用最多的一個詞匯,。
回首中國電商在過去20多年的時光歲月,,經歷了從工具、渠道到基礎設施三個擴展和深化的過程,。向來都是由一二線向三四線城市,,由年輕人向中老年逐漸擴散。
不曾想到,,在基礎設施剛剛蔓延到更基層更廣泛的地區(qū)和人群時,,互聯(lián)網的新商業(yè)形態(tài)在此直接滋生,并且極盡瘋狂成長,,在文娛領域,,同樣的案例還有快手。
黃崢說:“我們還很小,,大多數事情還在摸索中”,。目前,拼多多的挑戰(zhàn)是:像蘑菇街,、美麗說,、聚美一樣曇花一現的電商新鮮模式?還是成為像淘寶,、京東一樣,,被大眾長期需要的電商“基礎設施”。
相關新聞:
0條評論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