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生活越來越“新鮮“,高效的冷鏈物流是保障
近日,交通運輸部發(fā)布《關于加快發(fā)展冷鏈物流保障食品安全促進消費升級的實施意見》,明確到2020年,初步形成全程溫控、標準規(guī)范、運行高效、安全綠色的冷鏈物流服務體系,基本解決“斷鏈”問題,全面提升冷鏈物流服務品質,有效保障食品流通安全。
交通運輸部運輸服務司副司長王繡春介紹,目前我國冷鏈物流運輸環(huán)節(jié)“斷鏈”現象較為普遍,運輸裝備技術水平低、行業(yè)監(jiān)管不足、標準規(guī)范執(zhí)行不到位,影響了冷鏈物流整體服務品質和安全保障能力。
曾經只能吃到已經“凍僵”海鮮的人,和如今能夠吃到“鮮活”海鮮的人已經大不相同;原先只能吃到本地生鮮產品的人和能吃到全國各地和來自世界各地的人,也已經大不相同。這背后既有他們個人通過努力實現消費升級,也得益于生鮮電商的迅速發(fā)展和近年來冷鏈技術水平的完善和提升。
生鮮冷鏈企業(yè),通過以產地直銷為主,縮短中間環(huán)節(jié),讓產品信息更加透明化,在一定程度上滿足消費者需求,人們的生活出現越來越多的“新鮮”食品。
但是,生鮮產品不易儲存,如何做到保質保鮮,這關系到用戶體驗。而要做到保質保鮮,冷鏈物流是關鍵。我國冷鏈運輸起步較晚,但是發(fā)展迅速。2014年到2015年,水產品、肉類、果蔬的冷鏈流通率快速上升。水產品的冷鏈流通率從23%上升到41%,冷庫容量從2012年的7608萬立方米上升到2016年的12008萬立方米,復合增速達12%。
冷鏈的目標客群包括食品、餐飲、零售、快消、醫(yī)藥和化工等領域。尤其是食品和餐飲領域的服務,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日益加快,消費結構的不斷升級,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關注。這預示著冷鏈行業(yè)的總體發(fā)展趨勢向好,我國冷鏈物流產業(yè)的市場潛力將進一步釋放。
一場爭“鮮”賽跑
行業(yè)趨勢雖然向好,但是要做好并不容易。而為了讓人們的生活更新鮮,我們以波士頓龍蝦為例,來看看冷鏈物流人為此費了多少心思。
對于消費者而言,在移動互聯網時代,要把波士頓龍蝦放進自己的冰箱。我們吃蝦群眾只要在心儀的電商平臺確認訂單,然后在家等待收貨即可。而那次點擊則直接啟動了波士頓龍蝦的環(huán)球生鮮冷鏈之旅,開啟了一場高效冷鏈與時間爭“鮮”的賽跑。
爭鮮致勝的冷鏈物流機密
冷鏈物流是指易腐食品從產地收購之后,在其加工、貯藏、運輸、分銷、零售直到消費者手中的整個過程中,每個環(huán)節(jié)貨物始終保持一定溫度的一種運輸方式。冷鏈物流的基礎設施主要有冷庫、冷藏車、保溫盒、超市的冷藏陳列柜等,涵蓋了倉儲、運輸、配送、零售等各個環(huán)節(jié),這其中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冷鏈設施的缺失(即“斷鏈”情況),都會讓產品品質有所折扣。
而冷鏈企業(yè)要實現不斷鏈,則必須有強大的人力、物力、財力和技術方面的支撐,形成從原產地到宅配的無縫連接,這樣才能保證在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控制生鮮產品品質,而這也是其在冷鏈市場中最重要的核心競爭壁壘。
相關新聞:
0條評論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