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未來:大數據成主題
供應鏈的概念從上世紀末在國際上被提出,中國則是于10年后才正式普及。本文聚焦于服裝供應鏈,回顧了供應鏈的發(fā)展,分析了目前供應鏈管理的現狀,進而展望其未來,在“中國制造2025及工業(yè)4.0”的要求下,供應鏈的科學管理愈發(fā)重要。
供應鏈的“前世”
供應鏈(Supply Chain)這個概念在國際(美國)最早被人關注和研究是在2000年,而在中國被提及尤其是在服飾領域被普及則要從2010~2011年代開始。供應鏈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也因此應運而生。
作為供應鏈(生產與采購)領域的從業(yè)者,差不多同一時期我們開始關注供應鏈方面的資料和信息,雖然在當時中國普遍大眾對供應鏈這個概念還是比較陌生,但已經有不少企業(yè)和品牌公司開始尋找和物色相關的管理人才,盡管大家對這個概念還停留在似懂非懂階段,然而“潮流”已經開始慢慢形成。
記得2010年底某天筆者突然接到一家北京電商服飾品牌HRD的電話說是要招聘一位“供應鏈總監(jiān)”的時候,筆者驚訝之余但是也能夠馬上恢復“鎮(zhèn)定”,經過了解明白他們所需要招聘的角色和定位,其實就是常規(guī)意義上的“生產與采購”的負責人而已,負責將已經設計研發(fā)好的樣品和訂單數量“外發(fā)”,尋找合適的成衣加工廠“代加工”生產服裝,這是他們所理解的供應鏈(生產)總監(jiān)崗位職責。
其實直到目前為止,仍然還有大量企業(yè)和品牌公司老板/HRD對供應鏈概念的理解是不全面的,除了上面所提及的將“生產與采購”定義為供應鏈之外,更有甚者將倉儲與物流也單獨定義為供應鏈概念也同樣大有人在。
然而我們說供應鏈既然是一個“鏈”,絕對不應該僅僅只是定義某一個單一的環(huán)節(jié)或階段所能被稱之為“鏈”的,盡管例如生產與采購,倉儲與物流實際上也是由兩個甚至多個“環(huán)節(jié)”相聯系而成為被人們所稱之為“供應鏈”的,然而這種“鏈”并不能成為總稱“供應鏈”所應該包含的全部內容和環(huán)節(jié)。
對于服飾供應鏈來說,我們可以把任何服飾公司簡單分成三大核心部分:一是產品供應,二是產品銷售,三是后勤服務;而“產品供應”部分,就應該是我們真正意義上的所謂供應鏈的概念。
對于服飾供應鏈來說,我們談供應鏈管理所需要涉及到的環(huán)節(jié)和過程必須是從商品企劃開始,經研發(fā)與設計,樣品制作,工藝技術標準管理,生產與采購管理,品質管理,面輔料資源管理,成本管理,倉儲與物流,財務結算,以及供應商管理等多個管理模塊的整合和統(tǒng)籌,這才是整體含義層面的供應鏈管理之范疇。
而之前我們常規(guī)所理解和認為的供應鏈管理,其實質上只是針對某單一環(huán)節(jié)和過程的模塊管理,并不能代表整體供應鏈的概念,有“管中窺豹”之嫌。
供應鏈的“今生”
到如今經過7~8年時間的實踐認識和理解,現在越來越多的服裝從業(yè)者已經開始重視理解供應鏈的正確概念與實際含義了,從而在管理模式上發(fā)生一些相應變化,從之前盲目要求“生產與采購”部門或者“倉儲和物流部門”等單一環(huán)節(jié)的工作職責與要求落實,甚至之前將商品企劃和設計研發(fā)等工作環(huán)節(jié)根本排除在“供應鏈管理體系”之外的做法和意見,隨著現在所謂“買手制”業(yè)務操作方式的興起和流行,越來越多的人已經意識到“設計研發(fā)是供應鏈之源”這個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鏈條”式管理思維和理念正慢慢成為大多數服飾企業(yè)和品牌owner的共識。
相關新聞:
0條評論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