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強東:京東為什么要做便利店 因為電商無法與之抗衡
被問到京東如何在內部管理等環(huán)節(jié)確保正品時,,基于上述論點,,劉強東就說:“第一條不在于你有什么具體措施,而是作為一個企業(yè)家,到底想通過什么來獲利,。”
表達完他的滿腔熱血之后,,劉強東才說到具體措施,,比如要求賣家(無論自營供貸商還是商家)與京東合作時必須簽訂假貨懲罰條款:商家每出售一件假貨,,京東有權罰你100萬元。他距離,,數年前,,京東抽檢到一個河北商家出售假貨,最后那家公司庫房全被查封,然后遭遇索賠,。今天它還被工商列為黑名單,,10年開不了新公司。還有,,他表示內部對員工的違規(guī)違法行為實施異常嚴厲的制度,。“我覺得對員工好和對員工嚴從來不需要平衡,因為根本不沖突,。”
對開放平臺商家如此嚴格,,這些商家對于京東而言又有什么戰(zhàn)略意義。劉強東表示,,第一京東并沒有去規(guī)劃開放平臺與自營的份額,;第二,京東并沒有傾向任何一方,,因為自營毛利雖高,,但刨除物流、倉儲等成本之后,,跟平臺業(yè)務的利潤其實是一樣的,;第三,兩者之間相互競爭反而可以相互促進,,豐富了消費者的選擇,,第三方賣家進駐后,自營業(yè)務不降反升,。
未來還想提升用戶體驗,只能靠技術
隨著電商渠道紅利見頂,,越來越多的電商開始布局線下,,包括便利店在內的京東三大線下戰(zhàn)略,便是一例,。不過有趣的是,,其實創(chuàng)業(yè)之初,劉強東做的也是實體店,,如今又從電商發(fā)力線下,,時代的變化耐人尋味。
1998年,,京東只是當時中國億萬代售3C產品商戶中的一家,,從2004年開始轉型電商。對于這樣的轉變,,劉強東說:“很多商業(yè)戰(zhàn)略的出臺,,有時是一種無奈,甚至是被逼的。”
從那時候,,“前端講究用戶體驗,,后端講究成本和效率”就成為京東最重要的戰(zhàn)略,如果在用戶體驗很好的情況下,,背后成本很高且運轉效率比別人慢,,最終還是不可以持續(xù)的。他說,,前12年,,京東已經通過投入,將這幾方面做到了極致,,后12年如果還想再讓用戶體驗有質的提升,,只能通過技術。
因此,,他說,,京東的技術并不只是為了要改變京東的品牌形象,更不是為了???,更多的是根據我們實際業(yè)務的需要。
除了提高用戶體驗之外,,他相信技術也有利于提高員工,,尤其是配送員的安全。利用無人車和機器人技術,,未來可以用機器人來替代今天配送員的部分工作,,后者就不用在霧霾天服務了。
人工智能浪潮興起,,不少人擔心一波失業(yè)潮即將到來臨,。但劉強東認為,無人機,、無人車,、無人倉、配送機器人等大量的設備的維修,、保養(yǎng),、維護、監(jiān)控,,還是需要員工在辦公室監(jiān)控,,異常之時采取干預。因此,,自動化之后依然有不少工作需要人的參與,,而且保證員工福利,。
劉強東曾多次表示自己非常重視快遞員的待遇,不過網上有曾經流傳過京東快遞員怒懟劉強東的公開信,,說他太喜歡拿正當待遇說事,。這次采訪中,劉強東再次說道了對基層的重視:
對我來講,,在企業(yè)做大之后最恐懼的事就是:有一天我對基層不了解了,。不管你職位多高,如果不了解基層員工的心聲,,其實你在文化上對這個公司就失去控制了,,因為你壓根兒不知道他們在想什么,你只是有一套管理的機器在運轉,。如果是這樣,,終究有一天,等你發(fā)現問題時,,就像癌癥一樣無可救藥,。除了轉型技術,京東最近也在金融方面發(fā)力,。
不過從牌照上來說,,京東缺少一些核心的金融牌照,比方說壽險,、銀行,、券商和信托牌照。
劉強東表示,,京東金融有專門的投資部門和有專門的申請部門,,從兩個路徑去獲取牌照。如果用收購方式,,劉強東必須要保持絕對控制,。他說出了幾年前說過的那句話:
相關新聞:
0條評論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