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沒上市的公司背后的故事
能做到這程度,,固然歸因于中國有全世界最便宜的優(yōu)質(zhì)人力,,但能讓這群高知識工作者甘心樂意為公司、客戶賣命,,除了配股分紅的激勵機制外,也與華為強烈的企業(yè)文化有關,。
“你們腦袋要對著客戶,,屁股要對著領導”,這是任正非反復不斷對底下人說的話,。他認為,,大部分公司會腐敗,就是因為員工把力氣花在討好主管,,而非思考客戶需求,。因此,他明文禁止上司接受下屬招待,,就連開車到機場接機都會被他痛罵一頓:“客戶才是你的衣食父母,,你應該把時間力氣放在客戶身上!”
拼海外,,自愿者多到要篩選
在華為總部,,我們遇到的每一位員工,不論是任職超過10年的資深主管,,或是剛加入不到7個月的菜鳥工程師,,甚至只是負責接送的司機,都把“以客戶為中心”掛在嘴邊,,像是已經(jīng)植入了dna中,。
“口號人人會喊,但華為是真的落實,,他的文化是活的,,不是死的”,李瑞華觀察:“判斷一家公司成功與否,,要看他的潛規(guī)則與顯規(guī)則是否一致,,不能說一套做一套,華為不只一致,還相呼應,,這是他最了不起的地方,!”
華為的另外兩個文化是“以奮斗者為本,持續(xù)而艱苦地奮斗著,。”
2011年,,日本福島核災的恐怖威脅下,華為員工仍然展現(xiàn)了服務到底的精神,,不僅沒有因為危機而撤離,,反而加派人手,在一天內(nèi)就協(xié)助軟銀,、e-mobile等客戶,,搶通了3百多個基站。自愿前往日本協(xié)助的員工,,甚至多到需要經(jīng)過身體與心理素質(zhì)篩選,,夠強壯的人才能被派到現(xiàn)場。
軟銀lte部門主管非常驚訝:“別家公司的人都跑掉了,,你們?yōu)槭裁催€在這里,?”“只要客戶還在,我們就一定在”,,當時負責協(xié)助軟體銀行架設lte基站的專案組長李興回答得理所當然:“反正我們都親身經(jīng)歷過汶川大地震,。”
在華為,一通電話就飛到利比亞,、阿爾及利亞,、委內(nèi)瑞拉等世界各個角落是常有的事,往往一去就是3個月半年,,而且是在最落后的環(huán)境做最艱苦的事,。員工當然也可以選擇不去,但“去,,就是給你一個舞臺,,讓你有機會學習、成長,;年底績效好,,還可以多認股,多分紅,,為什么不去呢,?”邱恒說。
事實上,,“只有最優(yōu)秀的人才能被外派到基層”郭平說,。過去在講究輩分的日本企業(yè),,往往等上七、八年還輪不到升遷,,但在華為奮斗10年,,已是一個統(tǒng)管4千名研發(fā)工程師的中階主管。
這就是任正非的“少將連長”哲學,。
“華為的領導班子,,都是一路從基層打拼上來的,只要有戰(zhàn)功,,30歲當少將,,管幾十億美金的合同,都是很常見的事,,”《活下去,,是最大的動力!》一書的作者田濤說,。田濤是任正非的密友,,也是華為的顧問,他分析“能者多勞,,多勞者多得”,這就是華為的企業(yè)精神,。任正非雖然大量導入了ibm,、ge、惠普等西方公司的管理制度,,卻對華爾街的金融體系非常不以為然,。
在他眼中,搞金融的人光靠數(shù)字游戲就能賺進大筆財富,,真正卷起袖子苦干的人卻只能賺取微薄的工資,,這是全世界最不合理的事。所以他堅決不讓華為上市,,寧可選擇把利潤分享給員工,。
結語:
任正非在一次訪問日本歸來,體會到日本經(jīng)歷過大蕭條處境,,他自行撰述的一篇文章《北國之春》中描述華為的處境:“華為像一片樹葉,,有幸掉到了這個潮流的大船上,是躺在大船上隨波逐流到今天,,本身并沒有經(jīng)歷驚濤駭浪,、洪水泛濫、大堤崩潰等危機的考驗,。因此,,華為的成功應該是機遇大于其素質(zhì)與本領,。”
“什么叫成功?是像日本那些企業(yè)那樣,,經(jīng)九死一生還能好好活著這才是真正的成功,。華為沒有成功,只是在成長,。華為經(jīng)過的太平時間太長了,,在和平時期升的官太多了,這也許會構成我們的災難,。泰坦尼克號也是在一片歡呼聲中出的海,。”
在任何一個華為值得鼓掌的關頭,任正非都是采取這種當頭棒喝的做法,,讓每個華為人頭腦清醒,,因為他也知道天道循環(huán)的道理,生與滅其實只在一線之間,,唯有如此,,華為才能在充滿更多的挑戰(zhàn)中找到下一個驚喜。
相關新聞:
0條評論
網(wǎng)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