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電配送戰(zhàn)”開打:2小時送達眾包或成主流
2小時送達!“閃電配送戰(zhàn)”開打
打通城市“最后一公里”電商、商超、便利店爭奪千億級市場
住在上海,去附近1公里內(nèi)的超市購買生活日用品要用多少時間?1號店3個小時;京東到家2個小時;餓了么直接來一句24分鐘就夠了!作為用戶,你需要解決的問題似乎只剩下了一個:還需要下樓嗎?
在城市,O2O讓物流大戰(zhàn)燒到了“最后一公里”,這背后是對當下物流體系提出的終極考驗。如今戰(zhàn)火越燒越旺,各家都放出大招,開始在時間以小時計的“閃電配送”上打起了終極戰(zhàn),只看誰能真正拿下這個擁有億萬級市場的最后一公里。
隱藏在配送站背后的戰(zhàn)略
或許你該數(shù)一下你家附近不起眼的小馬路上又多了幾家“配送站”。這些看起來并不那么引人注目的小店或許能決定電商“最后一公里”送達的速度。
上海浦東新區(qū)的楊思是個高密度的住宅區(qū),在一條不足三公里的馬路上,悄然無聲地駐扎著四個物流配送站,這些配送站的背后是1號店、京東、圓通以及農(nóng)工商的O2O之爭。在看不見的互聯(lián)網(wǎng)世界,他們爭奪客流,而這些看得見的線下網(wǎng)點則決定了他們能否留住客流。
“京東到家”是去年3月上線的O2O“代買”平臺,超市生鮮、美食外賣、鮮花、醫(yī)藥都可以實現(xiàn)網(wǎng)上下單,線下送達。“京東到家”承諾從下單至到貨2個小時內(nèi)必達。為了實現(xiàn)這樣的許諾,京東在原有的配送體系之外,另建了一支“京東到家”的自營物流配送團隊,與“京東眾包”相輔,以此奠定自己在城市最后一公里生態(tài)網(wǎng)絡中的地位。
4月26日傍晚6點45分,下班途中,《IT時報》記者在京東到家平臺上購買了生鮮水果,貨源來自離住所三公里內(nèi)的一家生鮮水果超市。晚上8點45分,商品送達。配送員楊師傅是一位在“京東眾包”上搶單的“臨時配送員”,他家住在楊思,利用下班時間做京東的配送員,從他家到店里取件再送到用戶家中,用時不到1個小時,這一單他賺了6元,一個月下來,他能賺近千元。2個小時的送達要求對于眾包和京東自營配送員是一樣的。在京東到家內(nèi)部有一套評分體系,超時和其他服務問題都將從配送積分體系內(nèi)扣分,與配送員的收入直接相關(guān)。
距離京東配送站不足十步的是1號店配送站,它承諾的送達時間是3小時,這是1號店平臺延伸出的“雷購”平臺——主打生鮮采購的O2O到家服務。與京東不同,“雷購”的貨源只來自于它的控股股東——連鎖超市集團沃爾瑪,在剛開始起步階段,他們曾憑借1個小時內(nèi)送達的品質(zhì)在用戶中建立口碑。作為測試,記者早上7點半在1號店“雷購”里下單訂購了一包速凍湯圓,半個小時后送到,成了上班前的一頓早飯。這是1號店從線上向線下進攻的重要一步,為了提高運送速度,1號店在原本的配送站內(nèi)設置了冷庫,用于儲存生鮮品類,同時在原有配送團隊基礎上,新增自有配送員20%。
在距離1號店1公里處,是最常見的連鎖超市伍緣,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如今這里不僅是天貓包裹的代收點,更是伍緣所屬的農(nóng)工商集團電商平臺便利通的線下配送點,在便利通上下單,只要送貨地址在這家伍緣店的方圓3公里之內(nèi),2小時必須送達(外環(huán)以內(nèi))。
在城市送達的最后一公里,速度將是決定成敗的關(guān)鍵。
眾包或成主流
一些變革正在悄然推進。
5月4日,京東到家的“自營物流配送體系”將正式解散,今后,京東的O2O到家業(yè)務將全部采取眾包物流的形式。這也正是4月中旬京東入股達達配送的真實用意。
4月底,在京東楊思配送站內(nèi),京東到家配送員被告知要么轉(zhuǎn)入京東配送體系,要么離開。不過,他們中的不少人似乎更愿意進入達達。“京東自營配送體系的基礎工資是1200元,每接一單是3元。而京東到家配送員的固定收入是5400元。”京東到家配送員小楊師傅算過一筆賬,即便按照原先“京東眾包”平臺上5元一單的酬勞計算,每天接30單,一個月的保底收入也能有4500元。根據(jù)他此前在京東到家完成的業(yè)務量看,每天接20單并不困難。“上午九點半和下午四點半恰好是準備午餐和下班準備晚餐的時間,附近菜市場、超市的生鮮禽類、奶制品、速凍類都是高頻采購品。”
相關(guān)新聞:
0條評論
網(wǎng)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