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lián)想物流管理模式解析(深度好文)
1984年11月1日,聯(lián)想集團公司的前身——中國科學院計算所公司正式創(chuàng)立,中科院“一院兩制”正式實施,計算所曾茂朝所長提出“兩個拳頭出擊”的口號。
一、從“提籃小賣”到“一葉小舟”
1、“提籃小賣”。公司剛成立時,除了20萬元的投資,20平方米的房子,11個人之外,幾乎是一無所有。11個人擠在兩間原是傳達室的平房里,沒有招牌,沒有門市部,也無需門市部,因為他們事實上也同有產品可供銷售。
由于缺乏資本,他們想到了政治經濟學的術語——資本原始積累,他們積累資本的辦法是,為人家維修機器,講課,幫人家攻克技術難題,做銷售維修代理等。
幾個月過去了,他們居然賺了70萬元人民幣和6萬美元,他們笑了。這是他們資本積累的第一大戰(zhàn)果。通常的原始積累是瘋狂榨取別人,而他們這些書生則是瘋狂地榨取自己。這70萬元為他們開發(fā)拳頭產品提供了必要的資金。后來,柳傳志把創(chuàng)業(yè)初期的這一段拼搏形象地戲稱為“提籃小賣”。
2、“一葉小舟”。聯(lián)想自成立起,始終堅持一個宗旨:“以科研成果為國民經濟做貢獻”。當時,我國進口了幾十萬臺PC微型機。由于文字障礙和懂得計算機科學的人員有限,大批微機閑置或只頂一臺打字機用,原因在于計算機“漢化”這個國際關注難題上。公司領導敏銳地看到微機漢化與各項事業(yè)的緊官關系,只要能使計算機網絡徹底漢化,就能贏得用戶,打開市場,為社會作出貢獻。于是,他們五六個人擠在一間小房子里,廢寢忘食,通宵達旦地干起來。1985年11月,“聯(lián)想式漢卡”正式通過了中國科學院的鑒定。國外學者認為,“中科院計算所的漢字信息處理技術居世界首位”,是“對中文發(fā)展的一大貢獻”。聯(lián)想集團公司最先由開發(fā)聯(lián)想漢卡開始,公司也由此而得名。
相關新聞:
0條評論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