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網紅就網紅 我要講真話
也就是說,運營董明珠自媒體的公司,無論在營運資質還是收益上,均獨立于格力之外,通俗點講,算是董明珠的“私伙生意”。
時代周報記者了解獲悉,自媒體公開課首秀上,全場1000個座位,實際到場1400多人,一張票最低980元,最高的達到3880元,當然有不少是官方贈票,一場公開課下來,粗略計算,都有超過100萬的收益。董明珠的“吸睛力”和公開課的“吸金力”,可見一斑。
時代周報記者注意到,在廣州公開課的最后,主持人總結稱:“董明珠自媒體是一種全新的模式,不僅是董姐的交流平臺,也是社會人士的交流平臺,未來還將聯(lián)合頂級企業(yè)家和學者共同創(chuàng)造明珠學院,提供更深入的觀點交流,增加更多優(yōu)質的中國造產品。”
從這一點講,董明珠在這盤“自媒體生意”上,點綴了很多關于個人情懷、中國造夢想等元素,賺錢肯定不是第一目的。董明珠亦曾坦言,“以前自己當格力業(yè)務員的時候年收入100萬,回格力當部長才十萬,整整十倍的差距。”要是沖著錢,董明珠當年就不會回格力了。回格力是為了更大的野心和夢想。但在傳經布道、推廣品牌的同時能夠賺到錢,也不失為一種一舉兩得的高明手法。
只是令人費解的是,在男人主導的商業(yè)世界里,董明珠早已成為首屈一指的商界領袖,贏得了無數桂冠和褒獎,現年62歲的董明珠,為什么還要這么拼?這也是很多人看不懂的。
將自己打造成一個“超級IP”
毫無疑問,董明珠已經成功將自己打造成了一個超級IP。而網紅、超級IP,是這個時代,最具潛力的風口和最重要的經濟生產力之一,其超強的號召力和傳播力,往往能成功轉化為品牌力和變現的能力。
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里,中國的企業(yè)家不喜歡“搏出位”,更信奉明哲保身、韜光養(yǎng)晦這樣的生存法則。直到海爾張瑞敏掄起大錘砸碎冰箱,一舉成名天下知,成為了另類的顛覆者時,不破不立、具備鮮明的人格魅力,似乎更利于掌握改變世界的神力。
在董小姐的朋友圈和對手中,雷軍是最早也是最懂得運營粉絲經濟的,小米帝國也是起步于此。平日看起來不茍言笑的巨富王健林,也突然畫風突變,在萬達新春聯(lián)歡會上罕見獻唱《假行僧》,這一舉,博得網絡點擊25億次。
董明珠不是一個天生的演員,也不是一個富有娛樂精神的人,基本“人設”原本看起來就有點僵硬和嚴肅,按理說“戲路”并不是很寬,因此學會了玩自我營銷這一套的董明珠,對于外界來說就似乎顯得有點不同尋常、任性甚至妄為。
相關新聞:
0條評論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