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振宇2019跨年演講: 準確抓住小趨勢
文 / 羅振宇
2018年12月31日20:30,深圳“春繭”體育館座無虛席,羅振宇“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如約而至,。
羅振宇曾發(fā)下大愿望:跨年演講要連辦二十年,。今年,是第四場,,也是倒數(shù)第十七場,。
在歷時四個小時的演講中,羅振宇通過對過去一整年的回顧和未來的展望,,連發(fā)“扎心五問”,,最終揭示出——
比起普通人無法把控的大趨勢,真正能給所有人帶來機會,,從細微處引發(fā)大變化的,,恰恰是我們身邊的各種 “小趨勢”。
以下是精華版全文(略有刪減):
第一部分:開篇
1
2018年,,一些大公司干著干著突然遇到危機了,,多少被公認有前途的行業(yè),干著干著突然就遇到了拐點,。甚至好多事和自己是咋干的,,都沒有關系。
我們不操心行業(yè)和公司層面的事,,就想想咱們自己,。2018年過來之后,我多少感覺,,所有那些曾經(jīng)看起來堅固牢靠的東西后面,,現(xiàn)在都想打一個問號:這個世界還會好嗎?
以前,,變化可能只是生活的一部分,;現(xiàn)在,變化可能成了生活本身,。
2
2018年,,我們告別了很多曾經(jīng)熟悉的人。
我們都曾經(jīng)為他們哀悼過,,時而還感慨:一個時代結束了,。這種感慨在朋友圈里如此密集,以至于有人說:2018年,,時代結束了太多次,。
但只要我們的情緒稍微平復一些,,我們就應該意識到一個事實:其實并不是這一年故去的人特別多,而是我們這一代中國人,,從40年前開始,,才有機會知道很多人。在我們的少年時代,,大眾媒體把他們推到了我們面前,。他們成為我們理解這個世界的符號、原型,、榜樣,、接口和拐杖。所以今年他們的離場,,才對我們有這么大的沖擊,。
我們并不是在告別誰,我們是在告別自己的一部分,。我們必須習慣,,這個世界抽換掉一些我們喜歡的、熟悉的東西,。
所有正在看跨年演講的人,,雖然我們歲數(shù)各不相同,但是其實都是同一代中國人,,也就是“改開一代”,。如果你覺得2018年有很多復雜的情緒,那正說明了,,改開一代終于從青春期走到成年禮,。成年的滋味總是很復雜,熟悉的也許只能用來懷念,,依賴的也許必須要放手,。
3
跨年演講進行到第四年,我們越來越想清楚了跨年演講是為誰服務的:為做事的人服務,。做事的人無所謂悲觀還是樂觀,,我們只關心如何把事做好。
做事的人和不做事的人,,有啥區(qū)別,?
不做事的人經(jīng)常討論一些抽象的問題:情感和理智哪個重要?理想和現(xiàn)實怎么能平衡,?遠方和茍且怎么選擇,?著眼未來和回到初心哪個更重要?你媽和我,,你救誰,?
就說最后這個問題,,一個全世界男性共同面對的難題,,叫“我·媽·水測試”,。如果就這個問題進行討論,你站岸上三天三夜,,也得不出一個讓姑娘滿意的答案,。但是,如果她倆真掉水里了,,所有在岸上討論的假設馬上會具體為硬邦邦的現(xiàn)實,。這時候選擇有什么難的?你會立即作出反應,。而且你還會發(fā)現(xiàn),,讓你做決定的那些因素,和你沒事瞎討論的那些因素沒什么關系,。
你看,,做事的人和搞評論的人,完全在兩個世界,。有些事情在做事的人面前,,完全不難。
4
對于要過去的2018年,,評論家們分析環(huán)境,,有的人說悲觀,有的人說樂觀,。這些分析,,哪個我都聽,哪個我也不全信,。我唯一關心的是,,我手頭的事上具體的難處。
這些難處,,好年景未必更少,,壞年景也未必更多。這句話你聽起來有點奇怪,,薛兆豐老師打了個比方你一聽就懂:宏觀好壞就像全球平均氣溫,,你要是關心人類的命運,平均氣溫有價值,。但是你今天要出門辦個事,,它真沒啥用。
查理·芒格說了一句更精準的話:宏觀是我們必須接受的,,微觀才是我們可以有所作為的,。
2018年是很難,,但是我們做事的人都知道:2018年難,哪一年不難,?
做做事的人來說,,難就不干了嗎?對那些不做事的人來說,,難不難跟他又有什么關系,?
我們是傘兵,傘兵,,天生就是被包圍的,。
一個做事的人,總要以某種方式確認自己在這個世界的存在,。羅曼·羅蘭有一句話,,“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就是認清了生活的真相,,還仍然熱愛它”,。
既然這個世界另有計劃,今晚就讓我們重做計劃,。
第二部分:小趨勢
1
今晚的跨年演講,,我們只關注個人的行動策略,關注大環(huán)境里小個體的命運,。就像詩人說的:“今夜我不關心人類,,我只關心你。”
過去幾十年,,我們這一代人的行動策略是什么,?隨大流。我們這一代人,,只要身處在中國經(jīng)濟發(fā)展的大趨勢中,,跟著大趨勢走,基本不會有錯,,整個國家發(fā)展的紅利人人有份,。
感謝2018年,讓我們有機會反思,。
你還能抓住某個大趨勢,、隨大流、湊熱鬧,,然后鯉魚跳龍門,、一勞永逸嗎?我們還可以拿著一張通用的入場券,,叩開某一個大門,,然后從此躺著分享里面的紅利嗎,?2018年我們知道,那個時代再也不在了,,我們必須學會用新的方法:小趨勢,。
2
什么是小趨勢呢?
有一次,,跟投資人李豐吃飯,,他考了我一個問題: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這兩年餐飲業(yè)突然出現(xiàn)很多明星公司,,能拿到大資本的投資,餐館也開始上市了,。這是為啥,?
我說,這不就是個大趨勢嗎,?是不是因為中央廚房,、餐飲標準化這些建設開花結果啦?是不是因為中國的城市化,、消費升級啦,?
李豐說,是有這些原因,,但還有一個,,你想到?jīng)]有?他說出了一個我從來沒想過的因素:移動支付,。
為什么餐飲業(yè)原來沒有資本投資,、上不了市?因為一家餐館的收入真實性不可核查,。進多少貨,、收多少錢,全是現(xiàn)金交易,。如果不可核查,,對整個市場就建立不起信用。那它就不可能成為資本市場上的玩家?,F(xiàn)在有了移動支付,,餐館的每一筆收入都變得可追溯、可核查,、有信用,,這個信用還可以擴張到整個資本市場,讓大家都加入到這局游戲,。
這個游戲可不僅是撬動了餐飲業(yè),,所有行業(yè)一旦用上了移動支付,,就變成了另一個東西。貓眼的老板鄭志昊跟我說:移動支付是很多行業(yè)信用的數(shù)據(jù)化基石,。
還有,,因為移動支付,餐飲業(yè)開始清晰地知道,,在我這家餐館,,什么樣的人喜歡在什么時間點吃什么樣的菜,我應該在一周的什么時間備什么樣的貨,。即使是一家不想上市的小餐廳,,也可以借用數(shù)據(jù)來持續(xù)自我優(yōu)化。
正是因為移動支付帶來的紅利,,餐飲業(yè)也可以資本化,,也可以上市了。
你看,,剛才我們說的城市化,、中央廚房、消費升級這三個因素,,在餐飲行里,,它們是人人看得到的大趨勢。而移動支付呢,?雖然它很大,,但因為它不發(fā)生在我的行業(yè)里,我覺得它與我無關,,容易被我忽略,,但是它對我的影響和改造是巨大的。它是其他人的大趨勢,,但卻是我的小趨勢,。
這段道理對于一個不干餐飲的人來說,可能聽著有點意思,。但是,,我們應該往下深想一層。
我們再來回顧一下這個邏輯,,你會發(fā)現(xiàn)推動變化的是來自隔壁的力量:
餐飲公司能上市,,是因為可以通過開分店、做外賣迅速擴大規(guī)模,,增強盈利能力,;
為啥能擴大規(guī)模呢?因為資本愿意加入這局游戲了;
那為什么資本突然間愿意上牌桌了呢,?因為餐飲業(yè)現(xiàn)在賬目清楚,、擺脫現(xiàn)金交易了;
那為什么賬目能清楚了呢,?因為移動支付,。
這是一個鏈條,你要是想往前捯,,依然可以,。但問題是:從后往前看一切順理成章,如果回到這些事情發(fā)生的現(xiàn)場,,我們真的能預測接下來發(fā)生什么事么,?
人類在這樣的變化面前,實際上就是無法做到精準預測,。
過去是大河模型,,世界大勢浩浩湯湯,順之者昌逆之者亡,。我們判斷的方向?qū)Γ钌系拇瑢?,順流而下就行?/p>
而現(xiàn)在,,我們可能有必要把世界理解成一組多米諾骨牌,它擺成什么樣不知道,。但是只要有一個小小的顫動,,哪怕是一只路過的螞蟻碰倒了一張牌,一個極小的趨勢,,那么抖動了一下,,就推動了一個大一點的趨勢,再推動一個更大的趨勢,,經(jīng)過一連串的連鎖反應,,等推到我們面前的時候,已經(jīng)面目全非,,而且還變成了個龐然大物,。每一張牌倒下的時候,都很難預測它會推倒什么,?放大什么,?又會消滅什么?最終的景象又是什么,?
好了,,我們終于明白小趨勢這個難纏的妖精是啥了?
第一,它小,,所以很難察覺,。第二,它不發(fā)生在我熟悉的領域里,,它是通過一系列的連鎖反應才滾動到我面前,。所以,你說我們怎么預測它,。
3
這不是今天才發(fā)生的事,,這個世界一直都這樣,你很難預測小趨勢,。我舉一個很不起眼的例子,。
跨年演講的總撰稿李翔告訴了我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商業(yè)周刊》曾經(jīng)把貓砂評選為世界上最重要的發(fā)明之一。奇怪,,不就是個貓砂嗎,?它怎么就能被稱為最重要的發(fā)明之一?
我們來看,,這個奇妙的多米諾骨牌被推動的過程,。
1947年,貓砂被發(fā)明,。然后,,大家發(fā)現(xiàn),有了這個東西,,貓的臭臭就不會在室內(nèi)產(chǎn)生異味了,。這帶來了一個什么結果?貓就可以一直養(yǎng)在室內(nèi),,貓可以不出門了,。
緊接著,就是城市化浪潮的到來,,人和寵物的關系出現(xiàn)了微妙的變化,。人類主要的寵物就是貓和狗嘛。狗被人類馴化至少幾十萬年了,,跟我們是老交情了,,而貓呢,被人類馴化不到一萬年,,是個新朋友,。人一旦進了城,你會發(fā)現(xiàn)狗這個老朋友不容易帶過去,。狗是需要出去遛的,,城市里哪里有那么多可以遛狗的地方。而因為貓砂,貓是可以養(yǎng)在室內(nèi)的,。所以你看僅僅貓砂發(fā)明這一個小趨勢,,就讓貓這個物種在城市化的大趨勢下,優(yōu)勢突然被放大,。
很快,,貓的另外一個優(yōu)勢又被發(fā)現(xiàn)了。狗是需要人天天陪的,,而貓呢,,只要給夠水、食物和貓砂,,貓可以自己在室內(nèi)待上10天,。如果你是一個上班族,一個生活沒那么規(guī)律,、偶爾需要出差,、住在城市小格子公寓樓里,如果你要養(yǎng)寵物,,那養(yǎng)貓是一個更方便的選擇,。
剛開始,這個差別還沒有那么大,,但是放在養(yǎng)寵物大潮下呢,?這個差別會進一步放大。很多人不結婚,,或者結了婚不生孩子,但是情感上需要陪伴,,要養(yǎng)一個不怎么費心的寵物,,貓和狗之間你怎么選?貓的優(yōu)勢被進一步擴大,。
我們來看數(shù)據(jù),,全世界,今年貓砂的銷售額是50億美元左右,。你就想吧,,全世界圍繞著貓、貓糧,、貓爬架,、貓抓板、貓沙發(fā),、貓玩具,、貓醫(yī)生、擼貓手套,是個多大的產(chǎn)業(yè)呀,。而且,,你還別覺得貓僅僅停步于此,貓還對一個你萬萬想象不到的產(chǎn)業(yè)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可愛的貓咪相關的視頻,、圖片,,為互聯(lián)網(wǎng)公司貢獻了巨大的流量。說到這已經(jīng)跟貓完全無關了,,這變成了互聯(lián)網(wǎng)公司的事,,這個產(chǎn)業(yè)叫“云吸貓”。以至于中國最大的電商平臺,,叫天貓,。看,,大公司都在蹭貓的流量,。
而所有這些趨勢追溯到最源頭,都是因為1947年艾德·羅伊發(fā)明了貓砂,。你說,,它是不是一個偉大的發(fā)明?
但是如果要求你1947年貓砂發(fā)明的時候,,就預測到云吸貓產(chǎn)業(yè)的爆發(fā),,甚至預測到現(xiàn)在有一個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叫天貓,這也實在是為難你吧,?你看,,小趨勢是不是很難預測?
人類文明發(fā)展到我們今天看到的樣子,,在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都不是一個小變化越長越大,砰地一下,,膨脹成了一個大變化,。老天爺是個魔術師,是這個變化,,引發(fā)了另一個變化,,一層一層地傳遞過來的。
現(xiàn)在,,我們就知道什么是“小趨勢”了,。它不是大趨勢的小時候,它本身也未必能長成一個大趨勢,,它的威力是能啟動連鎖反應,。
所以,,現(xiàn)在我們可以給小趨勢下一個相對準確的定義了。小趨勢是啥,?小趨勢是影響趨勢的趨勢,,帶來改變的改變。
4
前兩年,,想必你聽到過一個說法:現(xiàn)場創(chuàng)業(yè)機會窗口關閉得越來越快,,從三五年,到一兩年,,到三五個月,。所以如果用跟趨勢的思路,那你錯過小趨勢的概率就太高了,。你會覺得,,這個世界簡直是巨無霸和幸運兒的天下,我們這樣的小人物和小透明,,打個盹就沒機會了,,只能被按在地上摩擦。
是這樣嗎,?這個世界對我們真的那么殘忍么,?機會真的那么難把握嗎?
其實,,你說得對,,機會還真的就很難把握。
在大趨勢面前,,搭配人工智能這樣的武器,,市面上你所有叫得出名字的超級平臺公司,都是碾壓般的存在,。如果你感慨錯過了這樣的大趨勢,,我只能說你想多了。這種趨勢只是少部分人才能感知和把握,,絕大部分人都沒有可能掌控。這不是我們能玩的游戲,。
但是我們能玩的是什么呢,,還記得我們的主題嗎?小趨勢,。
如果你覺得,,現(xiàn)在這局游戲不是你的游戲,沒關系,,別打盹,,因為這局游戲是那些大佬的游戲,,有可能產(chǎn)生的那個連鎖反應會滾到你面前,改變你的游戲,。上一個窗口雖然關閉了,,沒準屬于你的窗口,正在打開,。
在小趨勢的邏輯里,,我有一個壞消息,一個好消息要告訴你,。
壞消息是,,每一班車停靠的時間都很短,,而且看起來都像末班車,。好消息是,真的沒有末班車,,車是一會兒一趟,,越來越密。
都說干事得趁早,,假設你想在網(wǎng)上賣東西,,如果回到2012年,你是個悲觀主義者,,你就會覺得沒機會了,。因為電商這件事2012年以前就已經(jīng)爆發(fā)了,那你看到已經(jīng)有人成了,,是不是就應該不干了,?
你在2012年之前,沒成為一個淘品牌,,是不是就錯過了,?沒有啊。
這一年的9月,,微信公眾號上線了,,微信電商的春天就來了。
這波又沒趕上,。沒事啊,,2013年,淘寶開始扶持網(wǎng)紅電商了呀,。
這波您還沒趕上,。2014年,O2O開始了,。
你還沒趕上,。2015年,,社交電商開始了。
你仍然沒有趕上,。2016年,,拼團開始了。
你還是沒有趕上,。2017年,,直播電商開始了。
到了2018年您還沒醒,,我只能說有人已經(jīng)醒了,,短視頻帶貨,快手散打哥一天帶貨1.6億,。
你說,,這個機會窗口什么時候關閉過?只不過它不在大趨勢里,,打開它的只是一個個小趨勢,。
這說明啥?總有新機會,,總有下一班,。哪有末班車?
5
我們再來對比一下,,想靠上大趨勢的人和想借上小趨勢的人,,兩撥人的想法有什么不同?
想靠大趨勢的人,,他們的思維模式是:“要是怎樣怎樣,,就好了。”這背后的想法是,,進個保險箱,,上一趟快車,騎一匹快馬,,搭一艘大船,,從此一生有靠、高枕無憂,。
只要是個做事的人,,你不覺得這就是做夢嗎?
而想借小趨勢的人呢,?沒有一勞永逸的想法。他只是隨時在做準備,,把自己感知能力磨得銳利無比,,隨時等待,、捕捉那個小趨勢的信號的傳來。
有一句金句,,大家都知道:“凡殺不死我的,,都讓我更強大。”今天,,我把這句話改一改,,表達一下我們這幫小趨勢信奉者的態(tài)度:凡我趕不上的,我就做好準備,,到未來等它,。
第三部分:我能看到事實嗎?
1
也許今晚我們能通過一連串扎心的問題,,找到抓住小趨勢的方法,。
先問第一個問題:所有趨勢都起源于事實,想抓住小趨勢,,那就得能認清事實,。那問題是,我們看得到事實嗎,?
我們和世界之間的真實關系,,經(jīng)常會被誤解。
我的朋友梁寧給我講了一個故事,。2018年,,她去大學校園做了一個調(diào)查,調(diào)查題目是,,什么樣的姑娘想整容,?進校園之前,梁寧心里其實是有一個假設的,,長得不好看的女生應該更傾向于去整容,。換了我我也會這么假設。當然,,梁寧多聰明,,她會直接問嗎?所以她策略性地改了一個問題,,她問的是“長得不好看的人會不會自卑,?“結果,她調(diào)查的每一個人都說,,“我怎么會知道,?我相貌中等偏上”。請注意,,是“每一個人”都這么回答,。
如果你經(jīng)常上網(wǎng),,會發(fā)現(xiàn)很多發(fā)帖子的人,只要談到自己的相貌,,都會說“樓主素顏7分,,妝后8.5-9分”。
你的五官比例,、你的身材尺碼,,這是真實世界。但是人人都覺得自己相貌中等偏上,,那可就是感覺世界了,。感覺世界和真實世界,這中間有道鴻溝,。而且還有兩種力量,,一邊是人類拼命努力,扭曲事實,;一邊是世界拼命努力,,隱藏自己,把這個鴻溝越拉越大,。
2
下面我說一個今年我丟臉的事:
話說去年的時候,,也不知道哪來的勇氣,有一天突然腦子一熱,,想到了一個大招可以推廣得到App,,那就是去央視春晚做一個廣告。
做了精心的準備之后,,我們正式去拜訪了央視廣告部,。廣告部的領導語重心長地跟我說:互聯(lián)網(wǎng)公司要想上央視春晚,有一個小門檻——互聯(lián)網(wǎng)產(chǎn)品日活得過一個億,。要不然,,廣告出來的那一瞬間,你的服務器就會崩掉,。
這一口氣就給我憋在那了,。這個標準確實簡單,但我們也確實做不到,,只好臊眉耷眼地回去了,。
過了兩個月,春晚的招標結果出來了,,中標的果然是一個日活超過一個億的互聯(lián)網(wǎng)產(chǎn)品,,大家伙,不能更大了——淘寶。
又過了倆月,,就過年了,。你猜怎么著?春晚一開演,,淘寶就崩了。大公司也沒扛住啊,。
回到2018年的春節(jié),,看看除夕那天晚上到底發(fā)生了什么?
我看到淘寶自己的總結,,他們知道春晚的流量大,,他們還推導了各種極端情況,最終決定穩(wěn)妥起見,,在2017年雙十一的基礎上,,再擴容3倍。結果是什么呢,?春晚當晚登錄的實際峰值,,超過了雙十一的15倍。
他們的團隊對此的感慨是,,我們真的對春晚的力量一無所知,。這個事件折射了什么?折射了我們經(jīng)常對真相一無所知,。
過去,,至少我身邊,大部分人是不缺席雙十一的,,至少會關注一下,,倒是說自己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看春晚的人很多。很多人會感覺中國大部分人都參加雙十一,,但是會覺得越來越少的人在看春晚,。但這是事實真相嗎?真相正好是反過來,。要看春晚的人,,比參與雙十一的人多得多。這個真相你看不到,,你會把自己搞崩的,。
你看,看到事實有多難,?
3
在我們這樣的大國,,經(jīng)常會有這樣的錯覺。
媒體人沈帥波有這樣一句話:“在中國,再眾所周知的事情,,都起碼有一個億的人不知道,,而大多數(shù)時候,是十個億的人都不知道,。”
我們很容易忘記,,我們生活在一個龐大的、遠超過自己感知力的共同體當中,。這使得我們接近事實的真相,,變得難上加難。
那怎么辦呢,?為了看清事實,,我們?nèi)祟愑幸豁棻臼拢褪墙o自己發(fā)明了很多工具,。問題是,,工具發(fā)明越來越多,但這些工具到底是讓我們離世界越來越近,,還是越來越遠呢,?
我來說一個2018年我最開腦洞的時刻。
除了「得到」,,我們還有一個少年得到App,,里面有一個給孩子講數(shù)學的欄目,叫《數(shù)學有意思》,,作者是林欣浩老師,。林欣浩問了一個問題:請問等號是什么意思?是左右兩邊完全一樣的意思嗎,?不,,等號的意思是,有些東西不重要,。聽著有點匪夷所思啊,。
比如,我說,,1+2=2+1,,這其實是在說,總數(shù)才重要,,次序不重要,。
比如,我說,,你家3個人,,我家3個人,,加起來等于6個人,這其實是在說,,規(guī)模才重要,,大家之間彼此那個具體關系不重要。
比如,,我們說,,考個好專業(yè)等于工作有保障,這其實是在說,,收入才重要,,你的愛好不重要。
每當我們用到等號這個工具的時候,,其實我們背后都有一句潛臺詞:有些東西不重要。
所以你看等號的一邊是事實,,一邊是根據(jù)某種原則的抽象,。真實世界的很多東西,被等號全丟掉了,。
何止是等號,,我們從小到大,認的每一個字,、讀的每一本書,、懂的每一個道理、受的每一次教育,,認識了多少和等號類似的東西,,其實就是一個把真實世界抽象化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有大量的東西被丟掉了,。
這就是人的宿命,我們的心智成長一直伴隨著這個過程,,一邊得到,,一邊丟掉。劉潤老師正在為得到做一門新課,,專門講商業(yè)洞察力的,,他就說:不抽象,我們就無法深入思考,;不還原,,我們就看不到本來面目。
你發(fā)現(xiàn)沒有,,劉潤老師講的前半句話,,我們一點都不陌生。我們一路受教育過來,就是學這個,。但是后半句話,,“不還原就看不到本來面目”,我們沒地方學,。
這個還原能力它重要得不得了,,沒有這個能力我們不能行動。
相過親的都知道,,介紹人拿出一張紙條,,上面寫著對方的身高、年齡,、收入,、學歷、工作,、愛好,,甚至還有相片,你要任何數(shù)據(jù)我都能給你,,但是你能決定跟她結婚與否嗎,?不行吧。我怎么也得跟對方見個面,、吃個飯,、處一段時間試試。這就是抽象和還原,,兩個都不可或缺,。
過去,我們以為能把世界抽象化,,這是個很大的本事,,因為你能用一個很高明的、很簡潔的抽象模型來解釋這個世界,,那是最了不起的事,,那是牛頓和愛因斯坦式的成就。但是,,對做事的人來說,,使命不止于此。還原能力才是我們做事的人逼近事實真相,、把握小趨勢最稀缺的能力,。
4
還原能力,就是我們逼近事實真相的一副眼鏡,。戴上了這副眼鏡,,你看待世界,,評估價值的標準就完全不一樣了。
舉個例子,,我們經(jīng)常說兩個行業(yè),,一個是服務業(yè),一個是制造業(yè),,聽起來很對等,。我們假設它們產(chǎn)出的GDP相等,你說,,哪個行業(yè)價值更大,?你可能會說,既然GDP一樣,,那價值就一樣,。得出這個結論,是因為你鼻子上架著的是一副抽象的眼鏡,,你把產(chǎn)業(yè)抽象成了GDP數(shù)字,,所以你覺得它們一樣。我們?nèi)绻麚Q一副眼鏡,,還原的眼鏡,再來看看這個問題,,答案會變,。
服務業(yè)和周邊社會要素的連接沒有那么強。所以,,在一個貧窮的國家,,你能看到一座豪華的五星級酒店,你也能看到一個不錯的軟件園,,你還能看到一個國際銀行的地區(qū)總部,,這些都很正常。它們都可以在某道圍墻里做生意,,不需要和周邊社會打什么交道,。
如果是一個制造業(yè)的園區(qū)呢?它對真實世界會提出苛刻的要求:得有運轉(zhuǎn)良好的港口道路,、良好的社會治安,、穩(wěn)定的稅收和行政方面的治理能力;得有勞動技能,、勞動態(tài)度都良好的工人,;有穩(wěn)定的能源、原料,、供應,;還得有周邊的居住,、餐飲、醫(yī)療,、教育等配套設施……
一座工廠,,它必須連接一個真實世界。我們甚至可以說,,一個國家制造業(yè)水平的高低,,本身就是它社會治理能力的晴雨表。說到這,,你就明白了,,為什么中國經(jīng)濟不能過度虛擬化。不是虛擬產(chǎn)業(yè)不好,,而是制造業(yè)不能丟,。制造業(yè)是我們構建一個真實的、良好社會的壓艙石,。
我們再看制造業(yè)和服務業(yè),,如果你看到抽象的表層,它就是個數(shù)字,。但是你往底下看,,如果你真的有看到事實的能力,你就會看到更多的人的因素,,數(shù)字就有了區(qū)別,;再往下看,它們體現(xiàn)為不同的人和人之間的關系,,這個差別就更大了,。越往底下看,越往真實世界走,,這個差別就越大,。你看得越深,就會發(fā)現(xiàn)它們在這個社會的存在感大小是不一樣的,。這就是戴上這副“還原”眼鏡的意義,。
5
巴菲特還有一個提醒:沒有一個人可以靠做空自己的祖國成功。他為什么這么說,?這不是在講什么愛國主義,,而是說每一個人的成功,都是在分享一個共同體的紅利,。我們一生的所有紅利,,其實都來自于這樣一條經(jīng)濟增長曲線。
尤其是對于我們中國人來說,,我們的祖先埋骨于此,、我們的血脈扎根于此,、我們青春在此、也將終老于此,、除了盼著它好,、相信它好。我們還有什么更好的辦法嗎,?
最聰明的做法,,就是做一個理性樂觀派,只有這個選擇既符合我們的理性,,也符合我們的情感,,還符合我們的利益。
回到這部分的主題,,我想說的是:還原的力量極其重要,,但是很容易被忽略。那么問題來了,,我們怎么擁有這種還原的能力呢,?
沒辦法,上半場確實沒怎么學過如何還原,,所以要求我們開始下半場的修行,。上半場的修行,更多是抽象和簡化,;下半場的修行,,就得加上還原和豐富。
其實修行的具體方法早就有人說過了,,就是六個字——多元思維模型。讓很多種認識世界的模型在自己的腦子里并存,。
今年我們試驗了一個新的項目,,叫得到大學。得到大學做的是一件全新的事,,它是為做事的人提供解決具體問題的方法,。所以得到大學最核心的教學內(nèi)容,就是多元思維模型,。
這所大學現(xiàn)在已經(jīng)招收了第0期的實驗班,。招生特別嚴格,第0期的入學率是3%,。為什么這么精挑細選,?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在我們看來,,我要找的不只是一個學生,,他一定是某個行業(yè)的高手,。他身上就自帶這個行業(yè)獨特的思維模型,當我們把他招到得到大學來,,當這些人以極高的濃度交織在一起,,就構建出了一個龐大的、豐富的思維模型交流場,。
還記得我們這部分一開始問的那個問題嗎: 為了抓住小趨勢,,我能看到事實嗎?
現(xiàn)在我可以回答這個問題了:能,,如果你掌握多元思維模型,。
說到這,你才會明白為什么我特別喜歡菲茨杰拉德的一句話:
“一個人能同時保有全然相反的兩種觀念,,還能正常行事,,是第一流智慧的標志。”
第四部分:我能感知“非共識”嗎,?
1
多年之后,,關于2018年的這場跨年演講,也許你什么都不記得,,但是,,我特別希望你還記得下面這句話:決定我們個體命運的,除了眾所周知的大趨勢,,更是那種需要我們自己去主動發(fā)現(xiàn)的小趨勢,。
為了更精準地感知小趨勢,剛才我們自問了第一個問題:我看到事實了嗎,?那么現(xiàn)在我們開始扎心第二問:我能感知“非共識”嗎,?
聽到“非共識”這個詞,挺陌生,,今年是梁寧把這個詞帶到了我面前,,這是她對什么是創(chuàng)新的一個解釋。
很多人以為非共識就是跟世界抬杠,,這是不對的,。抬杠誰不會,見什么罵什么,,看什么都不順眼,,什么都想否定。那不叫“非共識”,,那叫“反共識”,,反共識搞長了,是自絕于人類,。那怎么會是創(chuàng)新呢,?
梁寧講的非共識,,是個微妙得多的概念,是在原來社會的共識里面,,突然跟大家有了不一樣的想法,。那個瞬間有點像孩子離開母體、分娩降生那一刻,。孩子的感受是,,這一刻受到了母親的排斥,來到孤獨的,、寒冷的世界,,他感受到的這種壓力,壓得他要大聲啼哭,。但很快,,他就會被母親擁入懷抱。所以,,這是兩個過程完整地,、連續(xù)地被接在了一起。從被排斥到被承認,,從脫離共識到再造共識,。整個過程,才叫非共識,。
這好像是在講一個陌生的詞,。但其實,各行各業(yè)都在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話詮釋這個非共識時刻,。
比如,投資人張磊就說過一個詞,,叫“傻瓜窗口”,。什么意思?就是在某一段時間里,,大家覺得你的商業(yè)模式非常不靠譜,,非常傻,。這就對了呀,。在別人看不起、看不懂,、覺得你不靠譜的這段時間,,你有機會積累用戶、試錯,,并且創(chuàng)造出一定的壁壘,。緊接著,,有人認可了。這段時間叫“傻瓜窗口”,。
政治家羅斯福也有一句話:“你一心想領導人們前進,,回頭一看,跟著的人卻一個都沒有,,真可怕呀,。”偉大的政治家從來如此。從自己提出一個主張,,發(fā)現(xiàn)沒人跟這個可怕的時刻,,到眾多的人追隨,你成了領袖的這個時刻,。這段時間窗口,,也是非共識。
我們這一代人提起創(chuàng)新總覺得特別高大上,,或巧妙新奇,,或震古爍今,一旦出現(xiàn),,大家恍然大悟,,瘋狂鼓掌。但是在實際情況真的是這樣么,?創(chuàng)新者往往承擔了超出想象的壓力,。梁寧之所以說創(chuàng)新過程是一個“非共識”的過程,是想強調(diào),,穿破當下共識難,,承擔當下共識的壓力更難。
今年我經(jīng)常跟人談起印刷術,。印刷術是中國人發(fā)明的,,我們很自豪,在木板上刻字,、刷上油墨,、蓋上紙,不復雜,。但是這事不能細想,。
中國人至少在漢代就已經(jīng)有了一項傳統(tǒng),把經(jīng)書刻在石碑上,,刷上墨水,,拿紙把它拓下來,把經(jīng)書復印走。那你說這和印刷術有什么區(qū)別呢,?你要非要說區(qū)別的話,,它跟印刷的區(qū)別,就是一個豎著放的板,,和一個橫著放的板,,就這么點區(qū)別。捅穿這么一層窗戶紙,,用了400年,。
從漢代到唐代,漫長的400年啊,。我們老祖先在干什么?。克麄兡X筋怎么就這么慢,,怎么就捅不破這層窗戶紙呢,?
再一深想更可怕,中國人在幾千年前就會刻印章了,。印章不也就是在木頭或者石頭上刻好字,、刷上油墨、蓋在紙上,、把字復印出去的技術嗎,?它和雕版印刷的區(qū)別好像也不大,一個是紙在上面,,一個是紙在下面,。為什么從印章到雕版印刷術居然花了好幾千年?
是我們中國人笨嗎,?不,,就這還是中國人老祖宗先發(fā)明的呢。就隔著一層窗戶紙,,幾千年都盼不來那一線劃過它的光明,。你就說,創(chuàng)新難不難,?
所以我們必須要回到創(chuàng)新的現(xiàn)場,,才能觀察創(chuàng)新。才能感受到那種真實的艱難,,和突破之后的震撼,。每一項創(chuàng)新,在它誕生的那一瞬間,,都好像是突然點亮了一盞燈,,照亮了長夜。
我們現(xiàn)在生活在一個創(chuàng)新層出不窮的時代,。每天都有好多創(chuàng)新,,不是說創(chuàng)新容易,只不過這樣的點燈時刻變得越來越多而已,。我們今天看到的一個明朗的白晝,,其實是由無數(shù)盞這樣的燈彼此輝映而成的。
就在我自己這短短幾年的創(chuàng)業(yè)歷史上,,其實就感受過好幾個這樣的時刻,。
2
就在我自己這短短幾年的創(chuàng)業(yè)歷史上,其實就感受過好幾個這樣的時刻,。
給你舉個例子:
2015年8月,,我們公司想做個新產(chǎn)品,拉了個群,。我把自己的好多設想,,關于這個產(chǎn)品的很多描述,在里面說了又說,、講了又講,,但是包括我在內(nèi),所有人都是懵的,,因為我們并不知道這個東西最終做出來是什么,。
我們只好取了一個群名,叫“音頻怪物產(chǎn)品群”,。“音頻”這兩個字,,是我們當時唯一想清楚的東西,但是“怪物”這兩個字,,才能表達我們當時所有同事對它的感受,。
三個月后,2015年11月,,這個產(chǎn)品上線了,。那就是你們都知道的得到App。
幾年之后,,當?shù)玫紸pp被市場初步認可之后,,我知道了兩件事:
第一,一個創(chuàng)新的想法,,在它冒頭的那一刻,,連親爹親媽都覺得它是個怪物;
第二,,如果它后來不被社會接受,,它就真的是個怪物,。
這兩個邏輯結合起來理解,才是梁寧說的“非共識”,。
英國科幻作家道格拉斯·亞當斯,,也就是《銀河系漫游指南》的作者,他有個說法,,叫“科技三定律”:
“任何在我出生時已經(jīng)有的科技,,都是稀松平常的世界本來秩序的一部分。任何在我15-35歲之間誕生的科技,,都是將會改變世界的革命性產(chǎn)物,。任何在我35歲之后誕生的科技,都是違反自然規(guī)律,,要遭天譴的,。”
這段話描述了很多人對科技創(chuàng)新的心態(tài)。這就是非共識的宿命,,任何創(chuàng)新在它誕生的那一刻,,先會被當作“異端邪說”,然后成為“偉大革命”,,最后還原為“稀松平常”,。這是一個神奇的循環(huán),不走完這個循環(huán),,就不是真正的創(chuàng)新,。
3
下一個問題來了:非共識怎么達成、怎么找到呢,?
梁寧說了一句讓我琢磨了半天的話:非共識從來不反對什么,,它只是把被忽略的東西呈現(xiàn)出來而已。
這話聽著還有點費解,。我們舉個例子,,還記得網(wǎng)上有個段子:“今天晚飯挺豐盛,有紅燒牛肉,、香菇燉雞,、蔥燒排骨。你說我泡哪包,?”
這個段子,,確實說出了我們這一代人對方便面的怨念。所有方便面包裝袋上都印著大魚,、大肉,、大蝦,但是下面會有一行小字:“圖片僅供參考,,請以實物為準,。”這不就是“圖騙“”嗎,?這不就是貨不對板、名不副實嗎,?
但是時間一長之后,,我們就認了。我們也知道花那點錢買的方便面不可能有大魚大肉,,一方面我們覺得方便面還挺好吃的,另一方面我們都覺得方便面是個很羞澀的東西,,替它的貧乏深感慚愧,,對它的虛張聲勢充滿了失望。
我們知道,,方便面里面是藏在一個小套路里的,。這個矛盾,在心里一擱這么多年,,誰也沒覺得這有啥不正常,,誰也沒覺得這個不正常要被還原——誰也沒想著把我們對方便面的這份怨念給撫平了。
現(xiàn)在,,真就有人就把這種被我們忽略的東西喚醒了,。
廣州有一家餐廳叫“不方便面館”。只賣煮方便面,,每碗面的售價要28元,。為啥這么貴呢?它把方便面包裝上印的龍蝦,、牛肉,、海鮮都加回去了,和方便面一塊煮,。
對餐館來說,,煮方便面能叫餐館嗎?技術含量太低了,,這簡直是對餐館尊嚴的冒犯,。但是,本質(zhì)上,,它何嘗想叛逆餐館,,它不過就是把在方便面世界里扭曲的東西在現(xiàn)實世界還原,只不過是把已存在,、被忽略的東西呈現(xiàn)出來了而已,。
這不是什么餐廳故意作怪,搞什么奇技淫巧?,F(xiàn)在滿足這種需求的商業(yè)模式到處都是,。租房有一人租,、旅行有一人團,便利店里開始賣2片裝的面包,。2018年天貓“雙十一”顯示,,迷你微波爐銷量增長980%,迷你洗衣機銷量增長630%,,一人吃的火鍋銷量增長210% ……這背后都是同一類非共識:一個人也想好好生活,。
剛才我們舉的例子,你發(fā)現(xiàn)什么沒有,?看起來是奇思妙想,,但它們背后都是一個一直都存在、但是一直被忽略的潛在需求,;看起來不是共識,,但只要你回到人心深處和歷史深處,它們是什么新東西,?它們一直都在,,明明白白。非共識,,來源于更深處的共識,。
所以,很多人看到創(chuàng)新者都會問:你干的是什么事,,你瘋了嗎,?創(chuàng)新者心里其實在說:你瞎了嗎?
4
人類的很多古老共識,,并沒有沉底,,只是在潛水,它還會回到水面,。
世界上有很多創(chuàng)新,,不是往前,不是走向從來沒人去過的陌生地帶,,而恰恰是往回走,。
比如說,哈根達斯在中國市場推出冰淇淋月餅在當年是一個創(chuàng)新,,但是這個創(chuàng)新的原點是月餅,。仿照天上的月亮做個小吃,在1000多年前的唐朝,、開始過中秋節(jié)的時候就定下來了,。
央視在35年前辦春晚是一個創(chuàng)新,但是這個創(chuàng)新的原點在上古時代有“除夕”這個概念的時候就定下來了,。
1931年,,可口可樂用自己的主題色把圣誕老人的衣服從綠色變成了紅色,,但是這個創(chuàng)新的原點在歐洲中世紀出現(xiàn)圣誕老人傳說的時候,就定下來了,。
2011年,,微信出現(xiàn),為什么微信的開屏圖永遠是這個樣子,,從來不換,?對啊,微信是一個10億用戶量級的產(chǎn)品,,它不能搞怪,,搞什么奇思妙想,它的開機畫面必須指向所有人都認同的故鄉(xiāng),。請問,,所有人都認同的故鄉(xiāng),,除了地球,,還有什么別的選擇嗎?請問這張圖片的樣子是什么時候定下來的,?至少40億年前,。
說到這里,對于非共識的理解,,我們又深化了一層,,用華杉和華楠兩位老師發(fā)明的說法,達成非共識的過程是一個“回到母體,,強化母體”的過程,。簡單的說,所謂的創(chuàng)新,,就是要回到一個古老的事物,,但是用全新的手段把它再做一遍。所謂的非共識,,就是你初看不認識,,但是后來你知道,原來是老相識,。
這聽起來還是有點玄乎,,我們來舉個2018年很多人都有印象的例子。11月3號那天傍晚,,要么是你自己,,要么是你身邊的年輕人,為一件事特別激動,。什么事呢,?iG奪冠了,。
這事簡單說就是,iG是一個電子競技戰(zhàn)隊,,相當于足球俱樂部,。而且是中國的戰(zhàn)隊,參加了一個叫“2018英雄聯(lián)盟全球總決賽”的比賽,,拿了冠軍,。就這么個事。
年紀大一點的人,、尤其是不玩游戲的人可能會以為,,這不過就是小孩玩游戲贏了而已,咋就能高興成這樣,?咋就還有人能激動到落淚呢,?
還有人稍微理性一點,會做產(chǎn)業(yè)分析,,說電子競技是個新事,,很新、很大,,一年900個億,,相當于一個半電影業(yè)。
年輕人自己為iG奪冠歡呼過,、落淚過,,會覺得這是一個新時代的到來。老東西退出舞臺了,,一代新人和新東西,,登堂入室了。
你看,,不管高不高興,,所有人都會把這件事理解為新的。
如果站在人類文明的角度來看,。你會發(fā)現(xiàn),,把iG奪冠、電子競技,、中國戰(zhàn)隊贏了,,看成新東西,可能恰恰是把它看小了,。
有三件事,,人類自古以來,就會為它激動,為它落淚歡呼,,一點就著,。那就是:慶典、征服和競技,。這是經(jīng)典的傳播學理論,。
我們就拿競技這件事來說,從古至今一脈相承:從我們的老祖先在草原上追逐獵物開始,,是競技吧,?到古希臘人的奧林匹克運動會,是競技吧,?再到現(xiàn)在的各種排行榜,、選秀PK、手機性能跑分兒,,都是競技吧,?本質(zhì)上這些事,都來自于我們?nèi)祟愅环N精神需求——得比劃比劃,,分出個高下,。這是同一件事,只是在不同時代的不同表現(xiàn)方式而已,。
今天年輕人為iG奪冠流淚歡呼,,我這個歲數(shù)確實體會不了,。但是一切回到我的少年時代,,我會為同樣的事情歡呼,我同樣理解他們的心情,。少年時代我為中國女排五連冠歡呼,、為聶衛(wèi)平贏了中日圍棋擂臺賽歡呼,這是一個事,。
古老的母體,,在不同時代化身為不同的樣子。我們每一個人要做的是,,不斷回到它,、不斷把這個時代最好最新的東西獻給它、強化它,。
回到剛才提出的那個問題:我能感知“非共識”嗎,?這個問題的本質(zhì)是,我們能創(chuàng)新嗎,?
現(xiàn)在我們可以回答了:能,,只要你有本事用最新的方法把那些古老的事情再做一遍。其實創(chuàng)新一直都存在一個穩(wěn)定的路徑,,我在法學家劉晗老師的著作里就讀到了這個路徑:“若不進入傳統(tǒng),,則無法添加新物,。”
第五部分:我的時間夠用嗎?
1
今天我的核心任務是希望你記住這句話:決定我們這一代人個體命運的,,除了眾所周知的大趨勢,,更是那種需要我們每一個人自己去主動發(fā)現(xiàn)的小趨勢。
剛才我們已經(jīng)問了自己兩個問題,,下面我們要發(fā)出的是扎心第三問:我的時間夠用嗎,?
很多人覺得時間不夠用。因為我們處在一個時間無限碎片化,、空間無限被分割的時代,。有人用“時空內(nèi)爆”的這個詞來描述這個感受。
小說變成了段子,,專輯變成了單曲,,大片變成了短視頻,站臺上的別離變成了微信上的常聯(lián)系,??刹痪褪撬槠藛幔?/p>
撲面而來的信息,,多到了我們受不了,,雜到了我們接不住。我們感覺時間不夠用,,于是就有了一個詞,,叫“信息過載”。
但是,,這個問題不能深想,,深想就發(fā)現(xiàn),所謂的信息過載立不住,。信息過載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事嗎,?就說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喊出來“信息太多了,,信息過載了,,受不了了”這種痛苦的人是誰?莊子,。戰(zhàn)國時的人,。那個時候,連紙都沒有,,能有多少書,?他就開始叫苦了:“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意思就是,知識多,,人生短,,追著學,就得掛,。
信息過載哪是我們這代人遇到的問題,,有信息有知識的時候這個問題就已經(jīng)在了,我們每一代人都這樣喊,。習慣了就好了,。
萬維鋼老師有一個判斷:所謂信息過載,原因只有一個,,你對環(huán)境的熟悉程度太低,。甭管什么時代,只要你到陌生的地方,,就會覺得眼花繚亂,、信息過載。你到一個陌生的城市是這樣,,你去一個新開的百貨商場是這樣,,劉姥姥進大觀園也是一樣。
而在熟悉的地方,,你只會覺得新東西太少,。
所以怎么能叫信息過載呢?在熟悉的地方,,不會有信息過載,。
2
關于時間,,對我們這代人確實是個非常嚴重的問題,。但問題不是不夠用,而是太長了,。我們都還沒有準備好怎么用這個太過漫長的時間,。
此話怎講?前不久,,生命科學家王立銘老師告訴我這么幾個事,,全都是在2018年發(fā)生的——
九價HPV疫苗在國內(nèi)上市,宮頸癌這種癌癥,,居然可以用疫苗來預防,;
進口抗癌藥物關稅統(tǒng)一下降為0,中國人買抗癌藥更便宜;
兩位科學家因為他們在癌癥免疫療法方面的貢獻,,獲得了今年的諾貝爾獎,;
從2011年起,每年至少有10種癌癥新藥上市,,迄今,,已經(jīng)有超過150種癌癥藥物在臨床應用。
把王立銘告訴我的這些事實拼起來,,說明了什么呢,?說明眾病之王癌癥,這個人類壽命最兇殘的敵人,,長期來看,,它將不再是壽命的終結者,它將漸漸變成一種可管理的慢性病,。
稍微拉開一點視野,,你會發(fā)現(xiàn)過去幾百年這個進程一直在推進。戰(zhàn)爭,、饑荒,、瘟疫,甚至包括兇惡的癌癥,,這些威脅人類壽命的因素,,一個接一個,逐漸落入了人類的掌控之中,。更不必說,,在癌癥治療技術進步的時候,其他醫(yī)療技術,,營養(yǎng),、公共衛(wèi)生、食品工業(yè)等行業(yè)都在大踏步進步,。
那結論就來了,,聽著有點匪夷所思:我們這一代人,大概率上,,人人都有機會活過100歲,。這不是我的結論,幾乎是醫(yī)學界的共識,,具體的論證我就不多舉了,。有一本書《百歲人生》討論的就是這個問題,得到App里有電子書,,也有聽書版,,推薦大家去了解一下,。
如果回到剛開始問的那個問題:我的時間夠用嗎?回答是:太夠了,。
活得長,,有充分的時間,這是一個好消息,。但是它會變成我們這代人的一個大問題,,為啥?因為我們每一個人,、我們整個社會都沒有為這個好消息,、為這么長的壽命做好準備。
本來60來歲就退休,,但如果我能活到100歲,,或者120歲呢?60歲才剛剛人到中年,,后面還有大幾十年呢,,可是這些時間用來干啥呢?如果我此前沒有為此做好準備,,我多少都會有這樣的疑惑,,這是我面臨的第一個問題。
第二個問題出現(xiàn)了:我怎么和我的孩子相處,?
活得長,,影響的不僅是我們自己。你想過沒有,,我們和我們孩子之間的關系,,會因此變得不一樣。這個親子關系,,該怎么處理呢,?
按照過去的習慣,老人家,、上一代總想著把自己這輩子最珍貴的東西,,甭管是金錢、寶貝,,還是經(jīng)驗,、觀念都攢著,傳給下一代,。人類祖祖輩輩就是這么過來的。你還別小看這件事,。代際傳承的秩序,,是這個世界的基本的價值紐帶,。但是,當人人都有百歲人生的時候,,這個紐帶就變松了,。
接下來,是第三個挑戰(zhàn):婚姻可能也得重新定位了,。
親密關系對于我們的人生特別重要,,但是我們一生當中能維持多長時間的親密關系?結婚50年是“金婚”,,60年叫“鉆石婚”,,再往上就沒有定義了。因為人類過去絕大多數(shù)活不到那歲數(shù),,壽命限制了我們的想象力,。
如果人人都能活到100歲呢?情況就變了,。70年的婚姻,,甚至存續(xù)更長時間的婚姻就會存在,婚姻的意義會發(fā)生變化嗎,?當然會,。
過去,婚姻是成年的第一件事,,是人的成年禮,。只有結了婚的人,才被認可為合格的社會細胞,。而現(xiàn)在年輕人怎么想的,?婚姻是把自己的人生整理好后才做的事。
以前關于婚姻,,我們美好的愿望是銀婚,、金婚、鉆石婚,。從今往后,,對婚姻最好的祝福有一個詞——“頂石婚”。
啥叫“頂石”呢,?就是指修建建筑的時候,,當其他都修好了,最后放上去的,、在拱頂上的那塊石頭,。它標志著這座建筑從此建成了,真正屹立在世間了,。拱頂石是一座建筑的落成典禮,,婚姻就像拱頂一樣,,它將是人生的落成典禮,所以“頂石婚”才是未來婚姻的最好祝福,。
說完結婚我們再來看,,在百歲人生背景下的第四個挑戰(zhàn):職業(yè)會發(fā)生什么變化?
現(xiàn)在年輕人畢業(yè)進入一個行業(yè),,每一個行業(yè)都是一座大山,,我們是默認要在這座山上一直往上爬的,所以才有一句古訓叫“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也因此才有那么多人那么在意第一份工作。因為不能錯,,錯了,,一輩子就完了。很多人在職場上那么謹小慎微,,那么恐懼,,就是因為這個,即使自己非常痛苦,,也沒有勇氣修正重來,。
但是,如果把這個困境放在120年的生命周期里,,用新的坐標再看一次呢,?情況完全不一樣。在這個坐標下你會發(fā)現(xiàn),,過去有些想法是可笑的,、荒謬的。
今年,,有一個收費站的員工出了名,。因為收費站裁員了,她非常悲憤地說:“我都36了,。除了收費,,啥也不會。到這個歲數(shù),,學東西都學不了,,也學不會了。我這下半輩子可怎么辦呢,?”請注意,,她覺得自己啥也學不會了,36歲,。
而一位100歲的老奶奶說:“我特別后悔60歲的時候沒有開始練小提琴,,如果當時練了的話,,我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一個有40年經(jīng)驗的小提琴手了,。”
你看,,多么刺目的對比:一個36歲的人說自己來不及了,一個100歲的人后悔自己沒有早點兒開始另一項人生任務,。
這不是有出息沒出息的區(qū)別,,這是兩種壽命坐標系下,對境遇的不同感慨,。
我們繼續(xù)來看百歲人生給我們帶來的第五個挑戰(zhàn):如何面對挫折,?
我們來簡單描述一下一個人的現(xiàn)狀:他創(chuàng)業(yè)辦了一個公司,花了上百億,,全部賠光了,,欠了好多債,有一千萬個債主,,還被法院下了限制令,,連飛機都不能坐。你覺得這人是不是完了???這輩子是不是就交代了?走投無路了,?
2018年,,我們都知道這個人是誰——ofo小黃車的創(chuàng)始人戴威。關于他的那些情況,,我其實沒有具體了解,,也不認識戴威,我這里不是替他喊冤,,只是覺得稍稍多一個維度看這個問題就好,。
你知道戴威今年多大嗎?1991年出生,,27歲,,多年輕。按照百歲人生這個坐標,,他至少還有70多年,,甚至更多的時間。70多年,,后面還會發(fā)生多少種可能,?人生還有多少種變化?不管今天戴維負債多少,,都不能說他這輩子完了,。
在百歲人生的坐標系里面,,一個年輕人如果遇到了挫折,可別只記得丘吉爾說的“永不放棄”,,而應該記得丘吉爾的另一句話——“這不是結束,,甚至不是結束的開始,只是開始的結束”,。
剛才我們一口氣說了五大挑戰(zhàn),,百歲人生確實會給我們出很多難題。但是,,最困擾我們的其實不是那么長的時光怎么辦,,而是在這么長的時光里,我們必須調(diào)整人生選擇的標準,。
3
在那么長的時光里,,我們做選擇的標準,也許就不是眼下的利弊了,,而是要疊加進一個時間的因素,。
這位大家都認識,曾經(jīng)的央視主持人——張泉靈,,她有一個著名的重新選擇的故事,。3年前,她選擇從主持人轉(zhuǎn)型做投資人,,很成功,。
今年2018年,我勸她再重新選擇一回,,能不能來我們的 「少年得到」公司,?
但是說實話,我是有一點小擔心的,,她的世界太豐富多彩了,,她是一個太聰明的人了,擺在她面前的機會太多了,。我擔心萬一把公司交給她,,她不能全情投入怎么辦?后來,,一個朋友一句話就給我把這個心結解開了:“像張泉靈這樣的聰明人會知道,,她擁有的最珍貴的資產(chǎn),就是社會信用,。她只要對一件事做了公開的,、長期的承諾,就一定會堅持做下去。所以,,你盡管去勸她,,勸到她答應為止。”
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她答應了,。張泉靈已經(jīng)正式就任「少年得到」董事長,也正在為少年得到打造一個殺手級產(chǎn)品,。不久之后,,她會自己向全市場宣布,。她宣布的那一刻,,就是她向市場作出長期承諾的那一刻,上面綁定的是她個人的社會信用,。
你看,,她的這種行動方式和思考問題的方式,能給我們特別大的啟發(fā),。就是當你做一個決定的時候,,在百歲人生的坐標下,得分得清什么能穿越時間,,什么會被時間過濾,。所有能穿越時間的東西,就該堅守,,因為人生太長了,。所有會被時間過濾的,該翻篇就翻篇,,因為人生太長了,。
還記得剛才我們問的那個問題嗎?我時間夠用嗎,?說到這兒,,想必你已經(jīng)知道答案了。
第六部分:我的力量從哪里來,?
1
接下來,,我想提出第四個問題:想抓住小趨勢,我們的力量從哪里來,?甭管抓住多少小趨勢,,我們總得有力量去實現(xiàn)它。
過去的200多年,,我們的力量從哪里來,?答案是明擺著的:靠工具,靠機器,今天靠人工智能,,還有什么能比人工智能更有力量,?
人工智能這么厲害,就反襯得我們?nèi)祟愊喈敓o能,。人類是被人工智能按在地上摩擦,,充滿了無力感。
但問題來了,,要想做成點兒事,,除了依賴機器、人工智能,,我就沒有別的力量來源了嗎,?如果答案是這樣,那可真夠讓人絕望的,。人工智能背后也是人啊,,如果這個世界只剩人工智能有力量,那就真的意味著這個世上只有少數(shù)的贏家有機會了,。
2018年,,我們還是隱隱約約看到了另外一些現(xiàn)象,比如拼多多,。
2018年7月26日,,拼多多上市。能夠長成這么一個龐然大物,,而且還在主流公眾的視野之外,,拼多多一定是被一個我們忽略的東西驅(qū)動著。
這個東西是什么呢,?黃崢,,也就是拼多多的創(chuàng)始人,他自己是這么說的:“拼多多是人的邏輯,。”什么意思呢,?
所謂人的邏輯就是,李大媽看見一個東西很喜歡,,她就想,,趙大媽跟我情況差不多,肯定也需要,,我倆一起買還便宜5塊錢,,所以就說服趙大媽跟自己一起拼起來。趙大媽也是這么說服張大媽的,。就這樣,,人越滾越多。這就是拼多多最底層的商業(yè)邏輯。
你會說,,這一點不神奇?。磕俏覀兓氐嚼畲髬屨f服趙大媽的那個時刻,,她憑什么能說服趙大媽呢,?看起來憑的是便宜幾塊錢,但實際上憑的是兩家當鄰居已經(jīng)兩代了,,孫子在一起上幼兒園,,倆人一起跳廣場舞,還一起旅過游,、買過菜,,上次李大媽推薦的紗巾也不錯……趙大媽對于李大媽的信任,是說不清楚的,,是數(shù)據(jù)暫時還計算不了的,,但是李大媽說什么,趙大媽都信,,而且直接信。
這種信任是什么,?是一種人對人非常直接的感知和判斷,。這個感知和判斷,勝過千萬條數(shù)據(jù),。
這個東西很新嗎,?一點兒都不新。幾萬年前我愿意跟你一起出去打獵,,幾千年前我愿意跟你一起做買賣,,幾百年前我愿意跟你一起沖鋒陷陣,靠的都是這個東西——熟人之間的感知和判斷,。這個東西到現(xiàn)在,,人工智能還做不到。
聽起來很原始吧,?但真的非常好用,。
你看,我們一方面相信,,人工智能會是無比聰明和強大的工具,。但是另一方面,別忘了我們自己身上藏著的感知能力,,那份良知良能是大自然幾十億年進化出來的極其靈敏的工具,。這玩意好用得不得了,它一直都在。
2
這個工具只能感知這個世界嗎,?不是,。它更大的妙用是,人和人的感知一旦疊加,,會形成一股漩渦般強大的力量,,不斷地卷入更多的人、更多的外部資源,,推動一個東西飛速旋轉(zhuǎn),,我稱它為“信用飛輪”。
它能創(chuàng)造有別于機器,、工具,、人工智能這些力量之外的另外一種力量,今天的很多好企業(yè)都是被這種力量驅(qū)動著的,,但是這種力量和它背后的邏輯卻經(jīng)常被忽視,。
舉個例子:順豐速運。很多人都用過,。2018年它做了一件事,,花了1個億為員工定制耐克工作服,很多人感慨“順豐對員工真好啊”,。你可能還會聯(lián)想起另外一件事:兩年前,,一位順豐小哥挨打,順豐老板王衛(wèi)為他出頭,。
這兩件事放在一起,,不知道你的解讀是什么?有人會說這是順豐企業(yè)文化建設搞得好,,也有人說這是順豐的公關形象搞得好,,還有人說這是王衛(wèi)這個老板仗義。
但事實上,,不這么簡單,。在我的理解中,這是順豐在推動那個信用飛輪,,讓自己成長的過程,。我們來看看這個信用飛輪是怎么轉(zhuǎn)起來的——
我們都有過收發(fā)快遞的經(jīng)驗,當一個快遞小哥站在我們面前,,讓我們看到的那個瞬間,,我們就能判斷他靠譜不靠譜。這既是業(yè)務實現(xiàn)的觸點,,也是風險產(chǎn)生的地方,。只要用戶調(diào)動起剛才我們說的那個強大的感知和判斷工具,,簡單地看一眼就能知道,自己要在多大程度上相信他,,肯把東西交給他,。
對于順豐來說,幾十萬人每年要處理幾十億個包裹,,這樣面對面的瞬間,,至少幾十億次。如果這些點都藏了風險,,那風險數(shù)量會多到無法想象,。這時候靠數(shù)據(jù)有什么用呢?人工智能對這種事兒,,完全沒有作用,。這風險怎么控制呢?
如果我是順豐的老板王衛(wèi),,我最好的方法就是:專注地對我員工好,,因為這是我能做的——推動信用飛輪轉(zhuǎn)動第一下。我只要用行動,,真的讓我的同事,,讓快遞小哥覺得在這個公司工作有尊嚴、有體面和有安全,,這飛輪就已經(jīng)推動起來了,,剩下的就不光是我的事了。
然后,,我的員工,快遞小哥他們就會接力推動第二下,。什么時候推動,?就是當他們站到用戶面前的時候,他們會讓用戶也感受到尊嚴,、體面和安全感,。
然后,繼續(xù)往前傳遞,,用戶會幫助順豐的信用飛輪推動第三下,。這個時候,就不光是順豐人的事了,。你看,,平時有人寄重要物品的時候,會跟對方說:“這個件,,我發(fā)順豐,。”就這樣,,這個信用飛輪一直在運轉(zhuǎn)。人對人的判斷,,人對人的信用會長距離傳遞,,卷入越來越多的陌生人幫他推動。
如果你覺得剛才這個例子是商業(yè)的,,多少有點涉及利益,,我給你講另外一個故事。你再看看信用飛輪是怎么轉(zhuǎn)起來的,。
所有的學校,,都希望搞好校友關系,如果你是一個學校的校長,,你會怎么做呢,?有一所中學,叫北京十一學校,,他們李校長的做法很有意思,。
十一學校有一個非常漂亮的陽光大廳,叫“緣宮”,,這是學校的公共空間,。用這個空間干嘛呢?只要你是十一學校的畢業(yè)生,,提前預約就可以終身免費使用這個空間舉辦活動,。可以是你公司的招待酒會,,可以是你個人的婚禮,,可以是你孩子的攝影展……
我們來看看,這個信用飛輪是怎么樣通過“緣宮“這一個措施,,被推動起來的:
1.校友一輩子不管用不用這個地方,,他都知道他的母校歡迎他。
2.在校學生雖然還沒畢業(yè),,但他知道這個地方永遠會是自己的母校,。
3.來辦活動的校友,就不是用某個特定標準挑出來的了,。每一個校友都有機會把自己各方面的成功,,呈現(xiàn)給在校的師弟師妹。
4.通過師哥師姐方方面面的成功,,在校的師弟師妹有機會看到各種各樣的人生可能性,。這本身就是教育。
5.受邀而來參加活動的那些來賓,,即使不是十一學校的校友,,他們會不會因此建立對十一學校的認同感,?
6.當畢業(yè)生回來看老師,當年教過這個學生的老師就會受到非常強的激勵,。他們會看到自己教育的成果,,會更好地教今天的學生。
你看這個飛輪一直在轉(zhuǎn),,帶動了很多人,、很多層次的關系。
李校長做了這么一件事,,他的信用飛輪就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地轉(zhuǎn)起來,。不僅影響到校友和學生的關系,還能優(yōu)化在校生和學校的關系,,更能優(yōu)化社會上其他人和這個學校的關系,。這只是一個小例子,他的大量教育實踐,,都是用這個信用飛輪的原理啟動起來的,。
我今天講這個信用飛輪的邏輯,只想證明一點:這個世界絕不會只變成機器的世界,、算法的世界,、代碼的世界。這個世界在很多場景下,,完全呈現(xiàn)為一個人推動人的世界,。
3
得到App走到現(xiàn)在,很多人都想知道我們到底是怎么干的,。我只能說,,我們干的最對的一件事,就是一開始把賬算對了,。做對了這件事,,我才有機會推動那個信用飛輪的第一下。
那是筆什么賬呢,?就是算清楚我們有多少用戶。你可能會說:這還用算,?你們不是有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嗎,?你怎么可能連自己有多少用戶都不知道呢?是,,按照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我們今天有2600萬用戶。但我們得問問,,這就是我們的用戶嗎,?坦白地說,,其中很大一部分都只是下載過「得到」,被數(shù)據(jù)記錄在案而已,,一年都未必用一次這個App,。我沒有那么狂妄,我不敢恬著臉說,,我擁有2600萬用戶,。
那我怎么算我的用戶數(shù)量呢?剛才我們講的信用飛輪那套邏輯,,教會了我怎么算,。我只看一個數(shù)據(jù):就拿今年來說,有240萬人把得到App里的內(nèi)容轉(zhuǎn)發(fā)給了他的朋友,。這240萬人,,把得到App的內(nèi)容轉(zhuǎn)發(fā)了3500萬次。什么叫轉(zhuǎn)發(fā),?就是用他們的判斷,,背書了我們對內(nèi)容的判斷;用他們的信用,,推動了我們的信用,。這就是我剛才講的,信用飛輪人推人,。這里面沒有算法的事,,沒有人工智能的事。
就這么多人,,這240萬兄弟姐妹,,我敢說你們是我們的用戶。感謝你們,!2018年,,很多人喊流量焦慮,我是完全沒有的,??粗?40萬和2600萬之間的差距,我的內(nèi)心就很樂觀,,工作努力空間還很大,。
我們從第一天開始,就是這么算賬的,。這么算賬可能會讓市場,、讓同行瞧不起,因為數(shù)字太小,。但是我們只有這么算賬,,才能讓我們始終處于信用飛輪當中,。
如果有一天「得到」這個產(chǎn)品算做成了,未必會是因為它有多大的流量,,而是因為更多人從「得到」的信用飛輪中獲得了力量,。到那個時候,假設它做成了,,至少我應該能同時看到三件事:
第一,,越來越多的用戶,愿意把「得到」的產(chǎn)品分享給他的朋友,,幫助我們帶來更多的好用戶,;
第二,越來越多的老師,,愿意拿他們最重要的知識產(chǎn)品和「得到」合作,,因為「得到」的用戶質(zhì)量高;
第三,,越來越多的公司,,愿意把一個人在「得到」上的學習記錄作為評價一個人學習能力的重要依據(jù),因為「得到」的老師教學水平好,。
你看到了嗎,?這三件事都不是孤立的,它們是緊密咬合,,層層推動的,。這就是我夢想的這個產(chǎn)品的未來。
第七部分:時間愿意和我做朋友嗎,?
1
關于小趨勢,,前面我們討論了第四個問題,現(xiàn)在最后一個問題來了,。這可能是本場演講最扎心的一個問題,。我們都希望自己是時間的朋友,但是,,你問沒問過自己:我想和時間做朋友,,但是時間愿意和我做朋友嗎?
結論很明顯:只要你能足夠強大,,跳出時間設置的陷阱,,而且持續(xù)、長期地守住目標,,你就能成為時間的朋友。這種行為模式,,叫作“長期主義”,。只有長期主義者,,才能成為時間的朋友。
就像吳聲提醒的:長期主義不僅要堅持你想做的事情,,而且不能中斷你在做的事情,,還要持續(xù)地不被誘惑。一旦中斷,,前功盡棄,。
小趨勢的信號即使再微弱,只要一旦被識別出來,,長期主義就能把它放大,。
任何一個人,不管你的力量強弱,,放眼于足夠長的時間,,你都可以通過長期主義這種行為模式,成為時間的朋友,。
2
我知道你心中可能有一個疑問,,不是說“時間會磨損一切”嗎?時間怎么可能成為一個信號的放大器呢,?
我給你舉個例子:1600年前,,有一位叫樂尊的僧人,云游來到敦煌,。在一座山腳下停下來休息時,,夕陽照在對面的三危山上,剎那間金光萬道,。他被眼前的情景極大地感染了,,便決定留下來,請人在山上開鑿石窟,,用以修行,。這是敦煌的第一座石窟,這是這座萬年鐘走出的第一格,。
此后,,這座鐘就走起來了,走了一千多年,,無數(shù)后繼者效仿樂尊的模式,,繼續(xù)開鑿石窟,雕塑佛像,,繪制壁畫,。當?shù)厝斯苓@里叫千佛洞,全世界都知道這里是中華藝術瑰寶、世界文化遺產(chǎn)——莫高窟,。
當我們說莫高窟是中華藝術瑰寶的時候,,你不覺得奇怪嗎?莫高窟那些傳世作品的創(chuàng)造者,,其實只是普通的工匠,。他們畫的每一筆,他們刻的每一刀,,本來是要被湮沒的呀,。如果不匯入這條長期主義的大河,所有的努力都會隨風而逝,。而現(xiàn)在,,雖然工匠們的名字沒有留下來,但他們活著時候的努力,,成了中華藝術瑰寶,,他們也成了中華藝術瑰寶的創(chuàng)作者。
所謂的偉大,,有時候就是這么回事,。普通人的努力,在長期主義的復利下,,會積累成奇跡,。時間幫助了他們,他們成為了時間的朋友,。
在去年的跨年演講上,,我跟大家介紹了一個人生算法的公式:一個人的成就,來自一套核心算法乘以大量重復動作的平方,。這其實就是長期主義的原則,,做一件事,長期地去做,,持續(xù)地去做,。
3
距離2019年,越來越近了,。我們的跨年演講本身就是一件長期主義的事,,而今年,我們要再加上一件長期主義的事:每年跨年之際,,我們都將會全球首發(fā)一個我們心目中的年度最重要的知識產(chǎn)品,。而今年,我們要首發(fā)的這個產(chǎn)品,,它本身就是在印證長期主義,。
這個產(chǎn)品的正式發(fā)布,,我想留到新年鐘聲即將敲響的那個最有意義的時刻。我先跟你聊聊,,它誕生的過程,。
有一次我和經(jīng)濟學家何帆老師吃飯,他說他特別喜歡一本寫美國歷史的書——《光榮與夢想》,。那是寫美國崛起年代的,他這輩子也想寫一本這樣的書,。我問,,你為啥不寫?而且你這個時候?qū)?,比《光榮與夢想》還偉大,。《光榮與夢想》是事后回顧,,而你有機會伴隨這個國家的變化,,一年一記錄,一年一出版,,連續(xù)記錄30年,。
在人類歷史上,還沒有人以這樣的發(fā)心和做法去干一個文化工程,。這事只要干,,不可能不成。何帆老師說,,正合我意,。
在長期主義這個放大器里,個體的努力都堆成了奇跡,。歷史上無一例外,,只要是長期主義,不管是司馬遷,,還是莫高窟,,都會成為奇跡。何帆做這件事,,肯定不例外,,他也一定會成。
你看,,雖然這個世界充滿了不確定性,,但是你可以用自己的超級確定性,來對沖外界的不確定,。
今年跨年年度最重要的知識產(chǎn)品,,當然就應該是何帆老師這個30年的大項目第一次亮相,。我們將發(fā)布他第一年的知識成果——一本書,這本書叫做《變量》,。
即使它身上沒有未來30年的宏大意義,,我也想說,它是你2019年的第一本必讀書,。在坐的各位現(xiàn)在是沒有看過的,,但我看過。我愿意用一個知識服務者的信用為它背書,。
這本書的主題,,和我們今年跨年演講的主題一樣,都叫“小趨勢“,。更準確地說,,這本書是剝離眼下的那些速起速朽的小事,通過慢變量,,找到小趨勢,。
如果你想成為全世界第一批掌握這些小趨勢的人,
如果你想加入到何帆老師這個30年的長期計劃之中,,
如果你想見證這個龐大的知識工程從奠基到竣工的完整過程,,
如果你想成為何帆老師此后30年苦行和長跑的第一批同路人,
如果你想成為這個“新莫高窟”工程的知識贊助人,,就請戳此,。
讓我們的用戶領先于所有人,享受最好的知識服務,,這一次我們又做到了,。
2019新年的鐘聲馬上要敲響。來,,送自己一個新年禮物吧,。
第八部分:尾 聲
感謝你堅持到現(xiàn)在,夜已經(jīng)深了,。2019年的第一束曙光就快打過來了,。新的一年里,什么都可能會變,。但有一件事肯定不會變了,,我們一生都不會變了——2018-2019的跨年之夜,是我們這些人在一起度過的,。
那我再來清點一下,,在過去的4個小時里,我們一起收獲了什么,?
三個字:小趨勢,。
小趨勢是什么,?是影響趨勢的趨勢,帶來改變的改變,。小趨勢沒法跟,,也不用跟。只需要我們隨時感知它,,然后激發(fā)那些你早已準備好的力量,。
怎么準備呢?剛才我們提的所謂扎心五問,就是做準備的幾個方向:
抓住小趨勢,,首先總得了解事實真相,;
抓住小趨勢,你要能掙脫觀念枷鎖,;
抓住小趨勢,你得重新定位生命的坐標,;
抓住小趨勢,,你得學會從人的身上汲取力量;
抓住小趨勢,,你還得有一套長期主義的人生算法,。
有了這五條,小趨勢來的時候,,你就會把自己像一粒子彈一樣,,發(fā)射出去。
如果你覺得這還是太復雜,,我想和你分享我大學軍訓的時候,,教官教給我的那句打靶口訣——“有意瞄準,無意擊發(fā)”,。什么意思,?
一個人趴著射擊,全部的力氣和注意力都要指向目標,,用全部的精力去瞄準,,這叫“有意瞄準”。至于什么時候扣動扳機,,不知道,。無法預設,也不必預設,。
真正讓你扣動扳機的那個信號,,也就是今天說的小趨勢,可能是風吹草動,,可能是心流涌現(xiàn),,只要它到了,,一瞬間就可以調(diào)動全部此前的準備,一發(fā)子彈打出去,。
你可能會說,,打不中怎么辦?還能怎么辦,,繼續(xù)瞄準啊,。感知到下一個小趨勢,再打一發(fā),。
今年的跨年演講我們問,,2018怎么看?
就像約翰·列儂說的:“所有事到最后都會是好事,。如果還不是,,那它還沒到最后。”
那么,,2019怎么辦呢,?
就像作家阿爾貝·加繆說的:“對未來最大的慷慨,是把一切獻給現(xiàn)在,。”
相關新聞:
0條評論
網(wǎng)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