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共就幾年!詳解跨境電商的發(fā)展史
如果大家注意的話,就會發(fā)現(xiàn),在2011年9月前,“跨境電商”這個名詞才在媒體上出現(xiàn),在這之前我們都用外貿電商。所以,你們百度“跨境電商”,出現(xiàn)的結果都是最近這幾年的。
跨境電商是從(傳統(tǒng)外貿→外貿電商→跨境電商)衍生而來,今天又有了跨境進口電商。那么,這過程中到底是怎么發(fā)展來的?這不是干貨,我們今天就帶著一顆好奇心來一探究竟!
一、跨境電商1.0階段(1999~2003)
跨境電商1.0時代的主要商業(yè)模式是網上展示、線下交易的外貿信息服務模式。跨境電商1.0階段第三方平臺主要的功能是為企業(yè)信息以及產品提供網絡展示平臺,并不在網絡上涉及任何交易環(huán)節(jié)。
此時的盈利模式主要是通過向進行信息展示的企業(yè)收取會員費(如年服務費)。跨境電商1.0階段發(fā)展過程中,也逐漸衍生出競價推廣,咨詢服務等為供應商提供一條龍的信息流增值服務。
在跨境電商1.0階段中,阿里巴巴國際站、環(huán)球資源網為典型的代表平臺。其中,阿里巴巴成立于1999年,以網絡信息服務為主,線下會議交易為輔,是中國最大的外貿信息黃頁平臺之一。環(huán)球資源網1971年成立,前身為Asian Source,是亞洲較早的提供貿易市場資訊者,并于2000年4月28日在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上市,股權代碼GSOL。
在此期間還出現(xiàn)了中國制造網、韓國EC21網、Kellysearch等大量以供需信息交易為主的跨境電商平臺。跨境電商1.0階段雖然通過互聯(lián)網解決了中國貿易信息面向世界買家的難題,但是依然無法完成在線交易,對于外貿電商產業(yè)鏈的整合僅完成信息流整合環(huán)節(jié)。
二、跨境電商2.0階段(2004~2012)
2004年,跨境電商2.0階段來臨。這個階段,跨境電商平臺開始擺脫純信息黃頁的展示行為,將線下交易、支付、物流等流程實現(xiàn)電子化,逐步實現(xiàn)在線交易平臺。
相比較第一階段,跨境電商2.0更能體現(xiàn)電子商務的本質,借助于電子商務平臺,通過服務、資源整合有效打通上下游供應鏈,包括B2B(平臺對企業(yè)小額交易)平臺模式,以及B2C(平臺對用戶)平臺模式兩種模式。跨境電商2.0階段,B2B平臺模式為跨境電商主流模式,通過直接對接中小企業(yè)商戶實現(xiàn)產業(yè)鏈的進一步縮短,提升商品銷售利潤空間。
在跨境電商2.0階段,第三方平臺實現(xiàn)了營收的多元化,同時實現(xiàn)后向收費模式,將“會員收費”改以收取"交易傭金"為主,即按成交效果來收取百分點傭金。同時還通過平臺上營銷推廣、支付服務、物流服務等獲得增值收益。
2004-2008年:
在這個年代里,很多人,確切地說一批海外留學的人在ebay、亞馬遜上賣游戲幣,大龍網最早也是做游戲幣起家的,很多人就開始售賣游戲幣,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2006年后,網絡游戲開始沒那么流行了,隨之2007年ebay宣布不再從事虛擬的游戲幣交易,這個階段也就隨之終止了。
相關新聞:
0條評論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