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電商的冰火之爭:“風”還能吹多久
在資本市場,也有不少傳統企業(yè)趁“市”而上:記者查閱發(fā)現,自2015年3月以來,涌入跨境電商的上市公司不在少數:奧康股份入股跨境電商中概股蘭亭集勢;森馬服飾(002563,股吧)以1.15億元認購韓國電商企業(yè)ISE17.67%股份,擬在中國構建移動互聯平臺,聚焦時尚消費品的跨境電商業(yè)務;新三板公司摩登百貨宣布與廣州市首批跨境電商試點企業(yè)卓志物流進行戰(zhàn)略合作;去年年底海寧皮城(002344,股吧)宣布與韓國理智約合作構建跨境電商平臺,在中國開展韓國海外商品購物合作;湯臣倍健(300146,股吧)以1.6億入股深圳有棵樹科技有限公司……一位不愿具名的業(yè)內人士稱,主營業(yè)務增速緩慢是傳統企業(yè)進軍跨境電商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跨境電商領域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成為許多傳統產業(yè)上市公司資本運作的新方向。
各路玩家的涌入以及政策利好的不斷釋放,推動跨境電商快速發(fā)展,行業(yè)分類開始細化,運營模式也發(fā)展出多種類別。如天貓國際的平臺跨境電商,又如京東、聚美優(yōu)品、蜜芽寶貝等的B2C自營類跨境電商,也有如淘寶全球購、洋碼頭、海蜜等采取C2C模式的跨境電商,還有跨境供應鏈服務商、海外直郵電商、返利導購、代運營等等。
根據海關總署和中國電商研究中心統計的數據,2014年中國進出口貿易總額為26.43萬億元,跨境電商滲透率達到14.2%,跨境電商交易額達3.75萬億元,同比增長30.6%。在傳統外貿年均增長不足10%的情況下,中國跨境電商卻連年保持著20%-30%以上的增長。另據商務部預測,2016年中國跨境電商進出口貿易額將達6.5萬億元,未來幾年跨境電商占中國進出口貿易比例將會提高到20%。
搶占一席之地不容易
拼海外供貨能力,拼物流運輸成本,拼進口通關能力,搶占倉儲……雖然各路資本的起跑線沒有差太遠,但是想在這一領域站穩(wěn)腳跟并不容易
雖然跨境電商被電商行業(yè)認為是“最后一塊蛋糕”、“萬億級的市場”,各路資本均已“磨刀霍霍”,但在這個新興的風口,大佬和小弟的起跑線沒有差太遠,想在這一領域站穩(wěn)腳跟,均會面臨供應鏈、通關、倉儲、物流等各環(huán)節(jié)的問題,而不同類型的玩家面臨問題的側重點各有不同。
記者在采訪中發(fā)現,對B2C類進口電商來說,資金壓力和品類受限是“會呼吸的痛”。無論是打通上游供應鏈,還是提高物流清關時效,在保稅區(qū)租賃或自建倉儲,又或者是打價格戰(zhàn)吸引用戶,每個環(huán)節(jié)都需要錢。在營銷環(huán)節(jié),如果不頻繁促銷打價格戰(zhàn),就可能被注重性價比的海淘消費者所拋棄。于是,為了盡可能快、準、狠地搶占市場份額,電商們還是不得不頻繁打起價格戰(zhàn)。
相關新聞:
0條評論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