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yè)解析:快遞“最后一公里”堵在哪兒
伴隨網購的火熱,快遞業(yè)迅猛發(fā)展,但快遞“最后一公里”卻擁堵不堪。有資料顯示,城市快遞末端配送成本已占到物流行業(yè)總成本的30%以上,大量的社會資源消耗在“最后一公里”上,并且加重了城市的交通和環(huán)境壓力。
“人海戰(zhàn)術”:效率不高,也不符合發(fā)展趨勢
“一天最多也就送100來件快遞,但是從早到晚還沒有歇的時候。”7月21日,韻達快遞員小侯和他的新搭檔小劉等候在省會新石中路西引利小區(qū)外。烈日下,二人胳膊曬得通紅,汗水早已沾濕衣衫。
“網購者差不多都要求當面接收,但你去了之后,他又不在,讓等個三五分鐘,你說怎么辦?”小侯邊等邊感嘆。
快遞員送件效率不高,收件人也有抱怨。“上午9點快遞員打電話說已出發(fā),半小時后抵達,結果一直到下午3點才給送來。”提起日前接收包裹的經歷,家住省會泰華街的馬女士就生氣,“不僅我遇到過這種情況,我的朋友們也經常遇到這種情況。”
對于馬女士遇到的問題,河北經貿大學商學院電子商務系主任馬書剛教授作出了回答。他認為,一方面有些收件人的拖延耽誤了快遞員的時間,另一方面快遞員負責投遞的區(qū)域大、任務重及交通堵等也會耽誤時間。
筆者調查發(fā)現,在投遞快件的方式上,因收件人大都希望當面交接或貨到付款,而且許多廠家也指明要當面簽收,所以在城市配送的末端,像順豐、圓通、中通、韻達、全峰等快遞公司都不約而同地采用了通過快遞員投遞的“人海戰(zhàn)術”。而這種戰(zhàn)術,在馬書剛教授看來,既不適應眼前越來越重的投遞任務,也不符合將來的發(fā)展趨勢。
馬教授認為,目前城市快遞末端配送成本已占到物流行業(yè)總成本的30%以上,大量的社會資源,如人力、車輛、時間等都消耗在“最后一公里”上,加重了城市的交通和環(huán)境壓力,卻未能帶來配送效率和服務質量的提高。而且同一區(qū)域分布著不同快遞公司的快遞員,存在著區(qū)域重疊和資源浪費問題。
相關新聞:
0條評論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