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賽馬圈地,阿里入股中通,掐尖背后有何算盤?
昨天,阿里巴巴、菜鳥網絡和中通快遞達成戰(zhàn)略投資協(xié)議,阿里菜鳥向中通投資13.8億美元,持股約10%。受投資的刺激,中通快遞股價大漲。截至北京時間16:00,中通股價上漲1.52美元至20.82美元,漲幅為7.88%,市值接近千億人民幣,引人矚目。
雙壹認為,阿里入股中通,將對行業(yè)格局產生重大影響。
從當前快遞發(fā)展來看,通達系企業(yè)的重點是以服務和時效為兩翼,核心為市場占有率的爭奪。從2018年Q1季度的財報看出,韻達業(yè)務量增速高達55.7%,市占率超過圓通位居第二,這一市場格局的變化,讓中通和圓通均坐立不安。
近日,圓通在古田發(fā)出二次創(chuàng)業(yè)的號召,表明今年的一切工作都以“時效”、“服務”“市場占有率”這個主體展開;而5月初在發(fā)布Q1季度財報時,中通也提出了“目標是實現(xiàn)高出行業(yè)10個百分點的增速,在確保預期利潤和提升服務品質的基礎上擴大市場份額”。
市場份額的競爭,帶來的是多米諾式的連鎖反應。在今年上半年,快捷、全峰等二三線快遞企業(yè)被淘汰出局,一線快遞企業(yè)一方面在消化上述企業(yè)的件量,同時增量市場轉向存量的競爭也更為激烈。末端網點在這場競爭中壓力陡增,通達系快遞總部PK,對產糧區(qū)網點制定了高額的業(yè)務增長指標,完不成指標則伴隨著高額的罰款。從硝煙彌漫的戰(zhàn)場中,我們似乎若隱若現(xiàn)的看到了第二個花園橋事件的影子。
市場內部競爭,猶如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快遞行業(yè)的兼并整合在所難免。今年1-4月份,中國快遞與包裹品牌集中度CR8為81.1,較1-3月上升了0.4。在美國,UPS等前四大快遞公司合計占97%的市場份額,形成典型寡頭壟斷格局;在日本,大和運輸等三大快遞公司占據91%的市場份額達;在歐洲,DHL等4家快遞公司合計占據88%的市場份額。中國在快遞市場整合方面還有很大空間。
那么問題來了,快遞行業(yè)整合最大的推動力來自哪里?雙壹認為是資本。比如說打破一個雞蛋,全靠內部的力量破殼,醞釀的時間太長,資本是外在的力量,磕一下蛋殼,雞蛋便會發(fā)生巨大的變化。阿里入股中通,就是用資本的方式、互聯(lián)網的方式來改變行業(yè)格局。
當年打車行業(yè)剛興起時,滴滴就是采取了快速融資、價格補貼的策略占領了市場。2014年,滴滴和快的打響補貼大戰(zhàn),滴滴給每個用戶便宜5塊錢,一周內訂單漲了10倍,第二周漲50倍,訂單平臺從10萬級別變成了500萬級別,連快的的員工都改用滴滴。2015年,美團與點評合并,結束了O2O領域的百團大戰(zhàn);攜程和去哪兒合并,背后也離不開資本的助推。
引人思考的問題是,物色投資對象,讓電商的上半身與快遞的下半身更好的協(xié)同,為什么阿里此次將中通選中為投資標的呢?
在中通之前,阿里曾投資過全峰、星辰急便、百世、圓通等多家快遞企業(yè)。其中全峰和星辰急便慘淡離場,阿里的錢打了水漂;圓通自花園橋事件后,業(yè)績增長不及預期,恢復元氣尚需時日。早期孵化的快遞品牌中,只有百世目前發(fā)展勢頭良好,擁有66.6%快遞行業(yè)最高的業(yè)績增速。
雙壹認為,阿里投資中通是采取了賽馬而非相馬的策略。所謂賽馬,是通過市場競爭的方式,角逐出實力超群的企業(yè),誰有競爭力誰能勝出,阿里就選擇誰。
相馬投資的策略,阿里承擔的風險大;而賽馬投資,能夠坐山觀虎斗,最后再通過資本讓勝出者錦上添花,用資本換市場。中通的市場占有率排名第一,在時效服務、成本管控方面領先于行業(yè),且仍處于上升的趨勢。同時,中通加入阿里陣營,可以發(fā)揮鲇魚效應,促進阿里系快遞企業(yè)內部的競爭,從而提升整體競爭力。
對于阿里來說,選擇中通,讓其在物流配送領域的口碑進一步提升。既然阿里自建物流體系投入資金太大,不如整合快遞企業(yè),通過資本合作的方式補齊物流短板,菜鳥聯(lián)盟的成立、對快遞企業(yè)菜鳥指數的監(jiān)控考評,就是此目標。按照此邏輯,如果阿里在快遞行業(yè)再下一棋,投資目標很有可能是韻達。
阿里電商的發(fā)展也面臨著行業(yè)的沖擊,這讓其旗下的菜鳥不得不加快步伐。當前,快遞的發(fā)展從單輪驅動向多輪驅動轉型,拼多多、農特微商的快速發(fā)展,讓淘系在快遞的訂單中占比逐漸下滑。自2017年下半年以來,依靠社交電商成長起來的拼多多的崛起,對阿里和京東均構成了威脅。
上線兩年,拼多多的用戶數超過兩億,GMV過千億,日訂單量已經超過京東躍居第二,僅次于淘寶。不論拼多多是網紅還是網騙,阿里都無法無視拼多多的存在。此次拉攏中通,也是為了完善電商的下游,將快遞優(yōu)質的運能多留一些給淘系。
當然,阿里投資中通,對中通也是資源互補的好事。中通雖然市占率第一,但老大的位置并不穩(wěn)固。韻達勢頭發(fā)展正猛,圓通不甘落后,申通在末端收件價格政策上也下了血本。中通若想保住當前市場,并進一步擴大優(yōu)勢,阿里的流量是有利的競爭砝碼。
從行業(yè)角度來看,阿里投資中通快遞,是用資本之力推動電商物流加速整合,快遞的版圖也逐漸清晰起來。未來快遞行業(yè)將形成菜鳥系、京東系、順豐系、EMS國家隊四大體系。
菜鳥系:依靠阿里平臺,重點整合電商物流企業(yè),代表著社會化物流的模式;
京東系:獨立出來的京東物流以及新達達,構成電商平臺自建物流體系的模式;
順豐系:主打快遞領域的高端市場,在精耕快遞市場基礎上,多元化業(yè)務發(fā)展風生水起;
國家隊:依托政府資源,在國有企業(yè)和政府事業(yè)單位文件寄遞上享有獨特資源。
凡是游離在這體系之外企業(yè),要么被兼并,要么被淘汰出局。行業(yè)整合有利于緩解當前末端的經營壓力,改善惡性競爭的局面。未來,我們拭目以待。

相關新聞:
0條評論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