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的無人零售店“拿了就走”仍有硬傷
實體零售與電商銷售一直被視為"冤家",,但體驗感更好的實體店還是受到消費者青睞,。海外電商巨頭已經開始紛紛將目光投向線下,,亞馬遜早已開起了各種實體店,只是多了一些"科技味",。
這場無人零售店的競賽,,在2016年底由亞馬遜開出第一槍。當時,,馬遜籌備4年后正式推出帶實驗性質的Amazon Go,,"拿了就走"是其核心賣點。盡管是個半成品,,但無不體現(xiàn)黑科技范:消費者進門,、選購、結算,、離開全流程實現(xiàn)無人化操作,。具體來說,,亞馬遜的免結賬購物體驗利用了與無人駕駛汽車同樣類型的技術:計算機視覺、傳感器和深度學習,。
Just Walk Our技術能自動監(jiān)測商品從貨架上取下或放回,,并在虛擬購物車中進行追蹤。
在消費者完成購物時直接離開商店即可,。隨后,,亞馬遜將通過亞馬遜帳號與用戶結賬,并提供發(fā)票,。消費者所需的只是亞馬遜帳號,,能提供支持的智能手機,以及安裝免費的Amazon Go應用,。
零售行業(yè)研究公司Conlumino董事總經理桑德斯表示:"在店內排隊結賬一直是效率最低的部分,。如果不需要排隊結賬,,那么你不僅可以節(jié)約大量勞動力成本,還能使處理流程更快,,顧客更滿意,。"
不過,Amazon Go似乎也有"硬傷",。據海外媒體報道,,Amazon Go在2017年3月就打算在海外開店,但由于技術原因有所延遲,。此外,,該店無法在20人以上同時進入時保持正常工作,且無法識別出商品被放到錯誤的位置,。
其實,,實體零售是亞馬遜多年來嘗試摧毀的一個目標,為何現(xiàn)在又想進入這個目標領域,?有分析人士表示,,理由或許是依然有大量顧客偏愛在實體零售店中購物。更重要的是,,或許是零售店購物體驗數十年從未發(fā)生過變化,,亞馬遜可能利用其技術和大量數據開發(fā)新的店內購物模式。
亞馬遜首席執(zhí)行官貝佐斯認為,,在未來幾十年內,,零售行業(yè)有三點不會發(fā)生變化:顧客喜歡低價的東西;顧客喜歡送貨速度快,;顧客希望更多更快的選擇,。有分析人士表示,亞馬遜以技術為驅動,,以消費者購物體驗為核心的發(fā)展路徑分毫不差地回應了未來消費者的需求,,這將成為亞馬遜的永久推動力。產品的豐富度,,打通線上線下的新型體驗,,以及快速便捷的物流,三者的聯(lián)通為亞馬遜建立了更加堅固連貫的系統(tǒng),。
市場數據顯示,,去年亞馬遜的銷售額達1360億美元。據研究機構Slice Intelligence統(tǒng)計,,該銷售額占2016年美國線上銷售額的43%,。不過,研究機構eMarketer的數據顯示,,去年全球零售業(yè)的總銷售額為22萬億美元,,而電子商務零售僅占了1.9萬億美元,。由此可見,線下零售仍蘊藏著巨大商機,。
相關新聞:
0條評論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