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互聯網之殤 刷單僅僅是電商的心病嗎
很多人買菜,,專愛挑有蟲眼的,,這樣可能更健康一些,。而不知什么時候起,,筆者在網上買東西,也開始專挑差評多的了,。
稍微有點經驗的買家不難知道這是為什么,。曾有傳言稱,2015年“雙十一”,,淘寶與天貓退貨達500多億元,。雖然事后證明是謠傳,但的確有很多人看著天花亂墜的如潮好評下了單,,拿著收到的東西卻無言以對,。
原來那些銷量,那些好評都是故意“刷”出來的,。僅2016年2月15日到3月15日一個月的時間,,阿里巴巴便對涉及刷單的22萬賣家和39萬商品施以“降權”處理,屏蔽其展示機會,,相關銷量清零。刷單嚴重的6000家店鋪被關閉,。
以上兩組觸目驚心的數字之間有莫大聯系,。而更多常人難以想象的場景還隱藏在幕后。這是一份網上公布的淘寶刷單教程中的內容:
“當我們貨比三家后,,返回要刷的寶貝頁面,,鼠標要上下慢慢瀏覽,就像我們去買別人的寶貝一樣,。打開一個頁面,,從頭到尾瀏覽一下,中間有吸引的稍微停留下,,不喜歡就往下看,,全程模仿真實客戶的購物行為,。當然,要是時間有余的話,,也可以瀏覽其它寶貝,,但一定不要忘記瀏覽要刷的那個寶貝!閑逛的寶貝,,瀏覽時間也最好間隔在1,、2分鐘內。”
實事求是地說,,這份“教程”的編寫者抓住了刷單的“核心價值”:就像真的買東西一樣,。沒有哪個淘寶店主不盼望潮水般的真實客源,但是在流量之爭激烈,,展示機會有限的形勢下,,有的賣家就難免動了歪心思。這樣的做法蔚然成風,,劣幣驅逐良幣的結果就出現了,。
國際萬維網會議委員會2015年報告稱,逾11000淘寶賣家兩個月內發(fā)布了近22萬個刷單任務,。而在其鎖定調查的4000多家刷單的賣家中,,受到淘寶官方處罰的僅有89家。
阿里是否不作為,?其實阿里早在2009年就成立了專門打擊刷單的機構“炒信特戰(zhàn)隊”,,目前已有近百名人員。在技術上已投入數億元,,構建了多個部門協同的鏈路式防控體系,。阿里的技術人員也表示,阿里的后臺基本能夠判別每一筆異常交易,。
可見技術根本不是問題,。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阿里員工說:“所有的賣家都在刷,你怎么管,?你只能棒打出頭鳥,,懲罰那些刷得最狠的。”能夠讓叱咤風云的阿里束手無策的事,,似乎沒有那么簡單,。
竊鉤者與竊國者
刷單將強大的阿里攪得頭疼不已,而阿里的對手京東商城,,在刷單問題上面臨的則是另一個量級的質疑,。
同樣是2015年,美國投行JCapital發(fā)布報告《京東已成批發(fā)商》,在投資界掀起軒然大波,。報告認為京東有效業(yè)務規(guī)模被嚴重夸大,,股價虛高至少30%,而且還說這是“很客氣的”,。京東股票被其建議為“拋出”,。
相關新聞:
0條評論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