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美成跨境電商新沃土
跨境電商小語種市場備受關注已久。相對于大熱的俄語市場,西班牙語覆蓋的拉丁美洲電商市場還未被深入地研究和開發(fā),算是一塊處女地。
國際各大平臺紛紛押寶拉美電商市場:2014年,速賣通重點發(fā)展巴西、西班牙國家站;同年7月,易貝(eBay)拓展了全球運送計劃,增加了6個拉美國家;拉美更是亞馬遜業(yè)務增長最快的市場。
拉美電商平臺也開始向世界拋出橄欖枝。2015年年初,總部設在墨西哥的拉美地區(qū)最大的商對客(B2C)電商平臺Linio在中國香港和深圳開設了辦公室,正式開展在亞洲尤其是中國的招商工作。
拉美電商市場是否肥肉一塊?中國賣家又該如何開發(fā)拉美電商市場呢?
尚屬早期市場
Linio亞洲區(qū)董事總經理漢斯(Hans)介紹說,墨西哥、哥倫比亞、智利、秘魯等拉美國家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高于中國,然而其零售行業(yè)的發(fā)展卻相當滯后。比如,美國人在15分鐘車程內就能找到一個沃爾瑪超市,而拉美的一個城市往往只有一兩家購物中心,貨品種類也相對有限。加上拉美各國傳統(tǒng)進出口貿易的不透明,導致其流通渠道成本較高,所以很多品牌的最新款在當地是看不到的,舊款的產品卻比在中國和美國的售價高出很多。
漢斯指出,拉美電商發(fā)展仍處于很早期的狀態(tài),墨西哥網上零售占整個零售業(yè)份額不到5%,其他國家如智利、秘魯只有不到1%的電商滲透率。從業(yè)態(tài)種類來說,大部分是傳統(tǒng)的零售超市拓展到線上經營,僅限于線下自有品類,且涉及線上線下價格沖突,定價也不可能更便宜。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網絡零售部主任、高級分析師莫岱青對國際商報記者表示,中國提出要擴大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點,跨境進口電商將隨政策傾斜進入集中爆發(fā)期。中國賣家鄰近貨源地、采購便利的優(yōu)勢降低了庫存壓力,有能力隨時提供新款產品。在拉美通過跨境電商推新品很有市場優(yōu)勢。此外,因為可以直接和品牌商、生產商對接,即使加上中國到拉美的物流費,中國商戶的出貨價通常也比拉美本地賣家的價格要便宜20%~30%。
另一方面,拉美地區(qū)的消費需求正在加速釋放。調查數據顯示,網購滲透率在拉美迅速提高,嘗試網購的人越來越多。拉美地區(qū)人口平均年齡在27歲左右,是全球人口最年輕的區(qū)域,年輕人是網購的主要群體。智能手機的普及也讓更多人方便網購,Linio有30%的訂單量來自移動端,且這個比例還在持續(xù)地快速增長。
發(fā)展瓶頸:支付、物流、關稅
根據市場調查公司eMarketer的預測,拉美2015年的電商產業(yè)價值將達到883億美元,年增長率24.2%。具體到跨境電商領域,智利、委內瑞拉、秘魯等國的跨境網上購物都以年均200%的速度在增長。
相關新聞:
0條評論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