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農村電商:物流倉儲建設技術人才匱乏
4月7日,,國家統(tǒng)計局陜西調查總隊發(fā)布陜西省農村電商發(fā)展情況調查顯示,,陜西省農村電子商務發(fā)展迅速,,參與主體快速增加,,據統(tǒng)計,截至去年10月,,全省電商經營戶超過15萬家,,僅淘寶網銷售洛川蘋果的網店就達1200余家,我省特色農產品借助快速發(fā)展的電子商務,,銷往全國各地和海外,。與此同時,交易規(guī)模日趨擴大,,交易品種日益豐富,,截至去年10月,我省電子商務交易額和線上零售規(guī)模雙雙超過2013年全年的1800億元和335億元,,農產品線上銷售暴增,。獼猴桃、岐山面皮,、手工掛面,、油酥鍋盔等我省諸多飽含悠久的歷史民俗文化,具有鮮明濃郁的地方特色產品,,深受消費者青睞,,成為農產品電子商務銷售的主力軍,而且成為推動農村流通方式變革,、產業(yè)轉型和消費升級的重要突破口,。
陜西農村電商:物流倉儲建設技術人才匱乏
農村電子商務讓農村買賣雙方均受益
近年來,電子商務以其便捷,、實惠,、潮流等特性,迅速進入農村市場,,成為農村經濟發(fā)展的新亮點,。為了解我省農村電子商務發(fā)展現狀和存在問題,國家統(tǒng)計局陜西調查總隊近日在西安,、寶雞,、榆林等地開展了農村電商發(fā)展情況調查。調查發(fā)現,,2014年,,我省農村居民家庭百戶擁有移動電話242部,接入互聯網的45部,上網率達到19%,;百戶擁有計算機20臺,,13臺接入互聯網,入網率達到65%,;人均上網費用達到17.4元。部分農村居民通過互聯網開展經營和消費已成為常態(tài),。而且農村電子商務讓農村買賣雙方均受益,。據調查,從賣方看,,農民增收效果明顯,。如彬縣水口鎮(zhèn)祁家崖村黨建群果品合作社在網上銷售蘋果,每公斤標價13.4元,,較傳統(tǒng)銷售價格每公斤7元高出近1倍,,2014年通過電商快遞共銷售蘋果7200公斤,比傳統(tǒng)銷售收益增加4.6萬元,。而從買方看,,農民利用網絡開展經營和消費,成本明顯降低,。彬縣城關鎮(zhèn)西街村張某從事蔬菜批發(fā)已經有20多個年頭了,。2010年以前,他每次購進蔬菜都要到西安,、咸陽或甘肅省慶陽的蔬菜批發(fā)市場進貨,,價格高,運輸貴,。2011年以后,,他開始從網上訂購蔬菜基地的各類蔬菜,由蔬菜基地直接配送,,經營成本降低了10%,,僅此一項,他每年減少支出2.4萬元,。
但調查還顯示,,物流配送倉儲建設滯后、技術人才匱乏,,加之農村網絡較單一成為目前阻礙我省農村電子商務發(fā)展的主因,。
同樣重量的農產品 從禮泉到上海的物流費用是上海到禮泉的兩倍
據調查,在我省農村電子商務發(fā)展中,,物流配送,、貨物倉儲配套設施建設較滯后。因農產品經營主體大多分散在農村,雖然靠近原材料基地,,但配送難度較大,。目前物流配送網絡一般只延伸到縣城,部分地區(qū)可達鄉(xiāng)鎮(zhèn),,大多數鄉(xiāng)鎮(zhèn)沒有物流公司,,對于絕大部分處在鄉(xiāng)鎮(zhèn)以下的農產品市場主體要從事網絡銷售,物流配送成為制約其發(fā)展的主要瓶頸,。另外,,物流配送成本高。因保鮮,、防破損要求,,土特產品包裝費用大,加之物流運輸服務費偏高,,導致農村電商單店存活率低,。據禮泉調查顯示,以5斤農產品為例,,從禮泉到上海物流費用是12元,,而從上海到禮泉僅需6元,同樣重量的農產品從禮泉到上海的物流費用是上海到禮泉的兩倍,。榆林調查顯示,,盡管物流市場競爭使得2014年下半年物流價格下降30-50%,但仍然比省會城市西安高,,每公斤比西安高出1-2元,。此外,物流冷鏈倉儲設施配備不足,。寶雞調查顯示,,農產品網絡交易多為現貨銷售,產品鮮活,,而物流過程中缺乏冷鏈倉儲設施配備,,容易導致買賣雙方遭受不必要損失,也容易引起交易糾紛,。
投資成本大 技術人才匱乏
調查顯示,,目前農村電子商務發(fā)展主要是以企業(yè)對消費者、個人對個人模式為主,,經營利潤較低,,而網店開辦成本較高,成為一些農業(yè)市場主體進入電商渠道的攔路虎,。據行內專家估算,,在天貓網開設一個專賣店鋪最少投資17萬元,,其中保證金10萬元,每年管理費3萬元,,租用倉儲設施費用2萬元,,雇請銷售、客服,、運營人員月均工資2萬元,。如禮泉縣胡王村李某專門從事網絡銷售當地產蘋果和梨,他介紹,,在淘寶網注冊一個高級別網店(天貓店)需要10萬,,中國電信8G網速年繳費1700元,如果要保證網店正常運營,,還需要1萬元流動資金作保障。另外,,缺乏技術支持,。電子商務是新興產業(yè),需要專業(yè)的技術人才來支撐,。當前農業(yè)市場主體現有管理團隊知識技術水平難以滿足農產品電子商務發(fā)展的要求,,電子商務人才短缺矛盾比較突出。一些經營主體雖然也開辦網店,,但由于專業(yè)水平低,、網上營銷能力不強,網店運營效果不佳,。而且,,大部分龍頭企業(yè)和農民合作社由于經濟實力有限,給予專業(yè)技術人才的待遇不高,,難以招來這方面專業(yè)人才,。據眉縣調查顯示,目前從事電子商務運作的人員月基本工資不足2000元,。榆林調查顯示,,農村電商很難留住電商人才,人才流動頻繁,。
網絡基礎設施建設仍不完善
調查還發(fā)現,,目前,農村網絡主要是中國電信,,比較單一,。在我省關中地區(qū),農村網絡村村通已基本形成,,但網絡信號差,、速度慢,,難以滿足農村電商發(fā)展需求。旬邑縣調查顯示,,63.8%的農村網民反映網速慢,。在邊遠山區(qū),由于沒有網絡設施,,更多的農產品仍然依賴傳統(tǒng)交易模式,,信息不暢導致農產品銷售不暢,效益減少,。
建議整合物流服務資源,,完善建立鄉(xiāng)、村一級的農產品電子商務中心,,聚集技術,、人力、設施,、產品等資源合力,,由商務中心統(tǒng)一為農產品代言、銷售,,降低農村電商經營成本,;并促進各類經營主體同大型電商平臺合作,共同探索品牌農產品分等分級,、“田頭市場+電商企業(yè)+城市終端配送”的營銷模式,,打破電信、移動,、聯通,、廣電等網絡運營商劃區(qū)、劃片分割的壟斷壁壘,,降低農村電商網絡經營成本,,推動農村電子商務穩(wěn)步發(fā)展。
另外,,調查發(fā)現,,與城市相比,農村網民更加趨于年輕化,。禮泉調查顯示,,30歲以下網民占比高達76.9%。應該充分利用這一優(yōu)勢,,加大電子商務,、網絡技術、信息技術培訓,,建立覆蓋縣,、鎮(zhèn),、村、組,、農戶五級網絡服務隊伍,,引導農村青年從事電商活動,破解農村電商發(fā)展中的人才瓶頸和青年電商創(chuàng)業(yè)的技能瓶頸,。此外,,還應盡快完善農村電商法制建設。因為伴隨農村電子商務的快速發(fā)展,,以次充好,、亂價現象越來越突出。如獼猴桃網絡銷售競爭激烈,,電商報價紛雜,,消費者難辨好劣,循環(huán)壓價一方面打擊了電商銷售積極性,,另一方面以次充好也挫傷消費者的購買熱情,。
相關新聞:
0條評論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