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國即時零售行業(yè)研究報告
中國網絡零售由以B2C電商平臺為主,發(fā)展至B2C、O2O平臺多業(yè)態(tài)并存局面。2020年年初新冠疫情爆發(fā),線上消費展現出強勁的活力和韌性,成為消費市場的穩(wěn)定器,網上零售規(guī)模持續(xù)增長,消費場景加速向線上轉移,門店到家業(yè)務、數字化零售迎來發(fā)展新機遇。
中國即時零售行業(yè)內玩家主要分為兩種商業(yè)模式:平臺模式和自營模式。平臺模式即時零售電商不直接擁有商品,通常依托互聯網能力將線下的商家商品和線上的消費需求形成鏈接,部分提供線下即時配送運力服務;自營模式多出現在垂直零售行業(yè),對商品和供應鏈的控制能力較強。
疫情大大加速了消費者教育進程,催化本地即時零售需求,萬物到家新時代將加速到來;當下零售小店數字化、信息化程度仍處于較低水平,未來隨著技術水平的提高以及零售小店數字化轉型升級的不斷推進,零售小店的數字化水平將持續(xù)增長,即時零售電商平臺將成為零售小店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渠道。

一、即時零售行業(yè)發(fā)展背景
網絡零售持續(xù)產生新模式
從以B2C電商為主,到B2C、O2O等多模式并存
20年前, 8848、易趣網、當當網等B2C電商的出現,標志著零售電商模式的誕生,隨后淘寶、京東、蘇寧、唯品會等電商成為電商零售市場的主要玩家;隨著網民規(guī)模的快速增長、在線支付與物流信息技術的普及,網絡零售市場快速增長,這一階段主要以B2C、C2C電商平臺為主。過去十年來,隨著技術的進步和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以及即時配送能力的提升,O2O模式出現并逐漸成熟;未來一段時間,隨著消費者的線上消費、即時性消費習慣逐步養(yǎng)成,以及線上線下全渠道零售融合發(fā)展,O2O電商也將成為網絡零售市場的重要模式之一。

網絡零售規(guī)模持續(xù)擴大
線下仍是零售主體,零售線上化具有較大成長空間
近年來,我國網絡零售市場發(fā)展持續(xù)向好,2020年面對疫情巨大的沖擊,我國網絡零售市場保持穩(wěn)健增長,市場規(guī)模再創(chuàng)新高。根據國家統(tǒng)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網上零售額達11.8萬億元,較2019年增長10.6%。從社會零售總額的構成來看,近年來我國線上消費占比持續(xù)擴大,線上零售已逐漸成熟,但線下零售市場仍占據大部分市場份額,線下實體門店仍是零售主體,線上化率仍具有較大提升空間。


受疫情影響,消費場景加速向線上延伸
消費者線上需求激增,線下門店加快數字化轉型
從需求端來看,疫情使線下消費尤其生活必需品類受到較大沖擊,疫情期間外出不便的消費者紛紛選擇通過到家業(yè)務、直播購物等線上場景進行消費,艾瑞調研數據顯示,生鮮水果、食品飲料、醫(yī)療保健等品類線上消費人群高速增長。就供給端而言,2020年以來,線下門店加速拓展其線上銷售渠道,加快數字化轉型。總體而言,受疫情影響消費場景加速向線上轉移,門店到家業(yè)務、數字化零售迎來發(fā)展新機遇。

二、即時零售行業(yè)商業(yè)模式分析
中國即時零售行業(yè)產業(yè)鏈圖譜

中國即時零售行業(yè)商業(yè)模式分析
行業(yè)內玩家較多,主要分為兩種商業(yè)模式


平臺模式:助力線下門店數字化升級,鏈接商品品類更豐富多元,覆蓋用戶范圍更廣
平臺模式即時零售電商屬于輕資產運營的模式,一般背靠互聯網生態(tài),通常依托互聯網能力將線下的商家商品和線上的消費需求形成鏈接,消費者下單后由即時配送員到附近商家取貨,1小時內配送給消費者。此外,平臺模式即時零售電商中入駐商家類型較多,涵蓋超市便利店、生鮮水果店、鮮花綠植店、甜點蛋糕店、書店、藥店等多種類型門店,平臺內可整合各類商品,滿足消費者多品類即時消費需求。

自營模式:產品品控能力強,物流配送效率高,模式相對較重
自營模式即時到家電商屬于重資產運營的模式,一般為平臺在社區(qū)/商圈周邊布局門店或前置倉,商品均為平臺自營,消費者下單后,配送員取貨并在1小時內配送給消費者。自營即時零售平臺商品一般為直接在品牌商或供應商處采購,對商品的品控能力較強,大多數自營即時零售平臺均自建騎手團隊,屬于資金密度型投入,是重資產、重運營的模式。

三、加速品牌及零售商家線上化
賦能傳統(tǒng)零售商超
即時零售電商與傳統(tǒng)零售商超優(yōu)勢互補,相互促進
商超在即時零售電商拓展線上銷售渠道與商超線下銷售渠道優(yōu)劣勢各異,在客群、場景、渠道三大方面均存在明顯的互補關系。美團閃購等即時零售電商擁有較大的流量,可以幫助零售商超拓展線上銷售渠道,觸達更多的消費人群,并可以幫助商超全渠道營銷推廣,精準獲客;商超線下零售渠道則具有即買即得、用戶可以實際觸摸或體驗商品,對商品信賴度高等優(yōu)勢。線上線下融合,可以讓零售商超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

賦能零售小店
即時零售電商幫小店觸達更多消費者,更快獲得線上訂單
隨著互聯網行業(yè)的飛速發(fā)展,網絡零售發(fā)展愈發(fā)成熟,線下零售小店等傳統(tǒng)零售渠道大受沖擊,且零售小店一般開在社區(qū)周邊,主要消費人群為社區(qū)居民,具有空間的局限性,覆蓋的范圍十分有限;即時零售電商可幫助零售小店拓展線上銷售渠道,助力小店實現線上線下全渠道零售,也可幫助小店覆蓋更廣范圍的消費者。此外,零售小店規(guī)模小、數量多,以夫妻店為主,售貨方式較傳統(tǒng),缺乏對消費者數據的直接掌握,數字化水平低,無法準確判斷消費者消費需求,而即時零售電商可依托技術能力和大數據優(yōu)勢,準確洞察消費者行為,幫助零售小店選品,可為小店提供消費者畫像、消費需求等,助力零售小店精準觸達消費者,幫助零售小店提質增效,賦能零售小店線上化升級。

四、即時零售領域的關鍵底牌
即時零售領域的關鍵底牌:用戶
即時零售消費者以80、90后為主,消費者對個性化、舒適化、便捷化的需求日益提升
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和時代的變遷,我國消費群體逐漸發(fā)生變化,現階段80、90后成為消費的中堅力量,新的消費群體更加成熟、獨立和自我,價值觀也更加開放和多元,對個性化、舒適化、便捷化的需求日益提升。伴隨著消費升級,國內消費市場整體呈現出快節(jié)奏的狀態(tài),加之年初新冠疫情加速了消費者對O2O即時消費的認知和接受度,消費者的線上消費、即時性消費習慣逐步養(yǎng)成。

消費需求越來越碎片化和復雜化,消費場景愈發(fā)多元
隨著消費者需求的變化及行業(yè)的發(fā)展,線上線下逐漸融合,消費場景越來越多元化。艾瑞調研數據顯示,不愿意出門/跑遠路、遇惡劣天氣及時間緊急不方便出門購買是用戶在即時零售電商平臺消費的最主要的原因;此外,與朋友/家人聚餐時以及在公司工作時也是即時零售較為常見的消費場景。

平臺模式即時零售電商是用戶最常使用的購買渠道
從購買渠道來看,平臺模式的即時零售電商為美團閃購、餓了么新零售、京東到家等平臺,一般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及高流量入口,因此在美團閃購等平臺模式即時零售電商消費的用戶占比最高,其次為盒馬鮮生、美團買菜等垂直自營模式即時零售電商。

即時零售領域的關鍵底牌:品類
用戶可在即時零售電商平臺上購買的品類增加
就購買品類而言,水果蔬菜、休閑零食、牛奶乳品、肉禽蛋等生鮮食品是用戶在即時零售電商平臺最常購買的品類。對比2019年來看,水果蔬菜、休閑零食、肉禽蛋、醫(yī)藥健康等品類購買人群占比增加,隨著即時零售電商銷售品類的逐漸擴充,消費者可購買的品類也越來越多。


即時零售領域的關鍵底牌:送達時效
用戶在購買商品時愈發(fā)看重配送的時效性
當前,人們的生活節(jié)奏加快,衣食住行各方面都追求“方便、快捷”。消費者在購物時越來越注重配送的時效性。艾瑞調研數據顯示,2019年43.6%的即時零售消費者更看重配送時長,2020年消費時看重配送時長的即時零售消費者占比達48.3%,選擇該因素的消費者占比排名從2019年的第四名升至2020年的第三名。由此可見,配送時效愈發(fā)成為消費者在即時零售電商平臺消費時考量的重點。


五、即時零售行業(yè)未來發(fā)展趨勢
趨勢一:品類擴張
疫情催化本地即時零售需求,萬物到家新時代將加速到來
疫情催化了消費者本地即時零售需求,大大加速了消費者教育進程,消費者的即時性需求大幅提升。隨著消費者消費習慣的變化以及行業(yè)的發(fā)展,即時零售電商可購買的品類也在不斷擴展。從需求端來看,根據艾瑞調研數據,消費者期待在即時零售電商平臺上購買的品類占比相對均衡,對各類商品都有即時消費需求;從供給端來看,當下本地生活服務已從餐飲外賣延伸至生鮮水果、家居日用、鮮花禮品、醫(yī)藥健康、圖書文創(chuàng)等各類商品,即時零售場景也涵蓋商超、便利店、藥店、書店等線下場所,萬物到家新時代將加速到來。


趨勢二:實體零售商加速線上化
即時零售模式將支撐更多小店煥發(fā)生機
隨著信息技術革命的發(fā)展,數字經濟時代加速到來,數字化技術已經向社會經濟生活全面滲透,并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動能。在5G、數據中心、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支持下,零售商的數字化和智能化轉型也在進一步加快。作為實體零售渠道的重要組成部分,零售小店具有數量多、規(guī)模小等特點,當下零售小店數字化、信息化程度仍處于較低水平,未來隨著技術水平的提高以及零售小店數字化轉型升級的不斷推進,零售小店的數字化水平將持續(xù)增長,即時零售電商將成為零售小店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渠道。

相關新聞:
0條評論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