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壹呼吁:應該給快遞員更多的社會尊重
10月28日,太原申通快遞小哥余國林被菜刀砍傷的事件,在全社會引起了巨大的輿論軒然大波。事件起因竟然只是因為快遞員等了他十幾分鐘不見人,就先給小區(qū)內其他客戶派件,等折返回來再給這位潘先生送件時,他竟氣沖沖地拿著菜刀砍傷了快遞員,頭部、后背和肩部一共砍了3刀,此等行徑十分惡劣。
無獨有偶,在2017年的2月24日下午,山東濰坊市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的中通快遞員李某在送件時也被客戶毆打成重傷,原因竟僅僅是因為遲到了幾分鐘!在西安甚至有個女快遞員小王只是因為打電話給業(yè)主被嫌聲音大,被業(yè)主連發(fā)30條短信辱罵。
這樣的事件屢屢發(fā)生,順豐、中通、申通等不同快遞企業(yè)的快遞員均受到過不同程度的辱罵或者傷害。我們不禁要問,難道僅僅因為聲音大一點就要被惡意辱罵,快遞晚送就要挨打甚至挨刀嗎?快遞員竟然連生命都受到了威脅!一線快遞員在得到越來越多社會尊重的道路上還需要走多久?

“小包裹,大民生”,快遞現(xiàn)在已經(jīng)成為一項民生服務,行業(yè)的迅猛發(fā)展為普通百姓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也滿足了社會大眾越來越便捷的購物體驗。大家每天都能享受著快遞小哥帶來的便捷,作為快遞用戶的每一個人,是不是該反思下如何給與一線快遞員起碼的社會尊重。
雙壹認為,此次快遞員被砍傷事件,除了社會和媒體應該提供輿論譴責和道義上的支持外,建議從四個方面來規(guī)范一線快遞員保護措施,贏得快遞員越來越高的“社會尊重度”。

建議在相關的政策法規(guī)方面,除了要保障快遞客戶、快遞用戶的基本權益之外,還應該著重加強和保障一線快遞員的職業(yè)保障工作,并堅持從最高的政策層面能給與這一社會群體更多的關注和保護,讓他們被社會大眾所理解,獲得更多的尊重。
國家郵管局局長馬軍勝曾說,經(jīng)過多年的歷練,快遞行業(yè)在錯峰發(fā)貨、均衡推進等機制,行業(yè)能力儲備、科技水平和社會化協(xié)同方面均取得長足進步。但自始至終,快遞員都是這個生態(tài)鏈當中最基礎、最重要、最關鍵的一環(huán),他們理應得到社會的尊重,理應感受到社會的溫暖。辛勞的基層快遞員為行業(yè)創(chuàng)造了奇跡,馬軍勝局長也都在每年旺季期間奔波各地探望基層,慰問快遞員,為他們加油鼓勁。
各地方政府也應該對快遞行業(yè)的重視程度逐漸提高,可以出臺一系列扶持政策。例如北京就對該市5.7萬輛快遞電動三輪車進行了“三統(tǒng)一、一加強”管理,為全國各地提供了首都樣板,其示范意義非同一般。快遞員表示:“我們上路送貨有底氣了,只要遵守交規(guī),再也不怕被查車、扣車了。”解決了派件車輛出行的問題,自然就在服務客戶方面會逐步改善,能夠為用戶提供越來越好的服務體驗。
2、社會關懷理解導向
近年來,在國家郵政局的指導下,“尋找最美快遞員”“請給快遞員一杯水”“快遞員關愛周”等系列活動接連舉辦,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全社會對快遞員的關注度、認可度有了明顯提升。新華社、人民日報、央視等各大主流媒體上也曾看到過關于快遞員工作和生活的報道。客戶和市民對一線快遞員的態(tài)度也改善了很多,有的人會幫忙按電梯,還有的人會對他們說一聲“謝謝”和“辛苦了”。
可見,從社會各個不同的階層都在時刻關注快遞行業(yè)的發(fā)展和動態(tài),也對一線快遞員的尊重程度與日俱增。雙壹認為,社會大眾要從“立德”的角度,無論是道義支持,還是人道幫助,倡導為快遞員提供幫助和尊重,讓這個民生群體在未來的服務道路上越走越順暢。
反過來說,一線快遞員也應該靠優(yōu)化服務提高社會群體對自身的認可度,在自身素質形象、自我學習、自我激勵、提升快遞專業(yè)度等方面實現(xiàn)飛躍式進步。快遞員和快遞網(wǎng)點應該注意約束自己的行為,尊重交通規(guī)則、安全文明駕駛,把客戶的包裹當成自己的包裹一樣愛護。這是快遞行業(yè)應該給消費者和全社會的一個基本行業(yè)保證。尊重是相互的,要想獲得別人的尊重,首要的就是要學會尊重他人,尊重客戶的快件。
3、企業(yè)賦能保障導向
如今的電商與快遞已經(jīng)是須臾不可分離的伙伴,每年的“雙11”前后馬云都會為中國快遞點贊,并向快遞小哥們道謝。但也應該認識到,快遞業(yè)在發(fā)展過程中,良莠不齊、泥沙俱下。尤其是加盟制模式,快遞公司管理松懈,部分快遞員素質低下,更有甚者無視消費者利益,在處理包裹時,暴力分揀、虛假簽收、調換包、利用保價漏洞和霸王合同條款實施對消費者財產(chǎn)侵占的亂象也屢見不鮮。這種快遞業(yè)發(fā)展過程中存在的亂象值得每一家快遞企業(yè)警惕和反省。
雙壹建議,要從加強內部管理和關心賦能基層這兩方面,保障一線快遞員的職位歸屬感,提高一線快遞員的服務專業(yè)度。雙管齊下,加速提升一線快遞員的“社會尊重度”。
首先,從內部嚴抓網(wǎng)點及一線快遞員的分揀亂象,制定相關條例引導一線快遞員尊重每一個用戶的包裹,不侵犯用戶權益。“打鐵還需自身硬“這個道理再明白不過了。一線快遞員想要獲得社會群體的更多尊重,就必須要先做到自律。無論是暴力分揀,還是快遞員欺瞞用戶等行為,都是因為約束制度不嚴,存在管理漏洞的問題。企業(yè)應該加強引導一線快遞員妥善對待每一個快遞用戶的包裹,確保在收派服務過程中包裹的安全性。自身先學會做好一名合格的快遞人,那客戶對你的評價和尊重也會水漲船高。

其次,完善用工合同制度,讓他們“有保險,有休息,有面子”的工作,讓快遞員找到公司對他們的尊重。京東“掌門人”劉強東曾說,90%的快遞從業(yè)人員沒有或少有“五險一金”,快遞行業(yè)所謂的表面“繁榮”,不過是建立在克扣基層從業(yè)人員福利的“沙丘”之上,由此帶來的直接影響是人員流動性大、工作責任心缺乏、服務質量難以保證。
大批快遞員每天風里來雨里去,但是與之相應的勞動保障似乎還在“慢車道”上徘徊。據(jù)了解,絕大部分快遞員并沒有任何勞動保險或者社會保障。快遞行業(yè)迅猛發(fā)展的同時,作為支撐“快遞帝國”運轉的重要“螺絲釘”,誰來保障他們的合法權益?快遞員不簽勞動合同、沒有社保,沒有高溫津貼,在快遞行業(yè)幾乎是公認的慣例。除了幾家全國性的快遞公司,大部分公司的網(wǎng)點都交由個人承包經(jīng)營,快遞員找不到有權簽合同的“甲方”,更何況大多數(shù)快遞員根本沒有要簽勞動合同的意識。
最后,關心賦能員工,多途徑增強一線快遞員的企業(yè)歸屬感。例如,建立更加暢通的職業(yè)晉升通道、制定員工內部激勵計劃、提高福利待遇、保障休息時間等系列舉措,來增強快遞員歸屬感。又比如,優(yōu)化仲裁條例,制定更加公平合理的獎懲機制。如今,快遞的投訴也是變得越來越便捷,動動手指,打個電話,只需要報個地址,就能找到相應負責的快遞員。而很多客戶在投訴之后,哪怕問題得到解決甚至接受了道歉,也會忘了撤銷投訴這回事。于是快遞員在用戶一個電話之下,一天甚至幾天的勞動成果都付之一炬。
在此希望社會各界能給予一線快遞員更多的關心與理解,也希望社會少一些戾氣,多一些尊重!
快遞員為您送去一份快遞,也請您還快遞員一份尊嚴!
(雙壹原創(chuàng),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新聞:
0條評論
網(wǎng)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