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農產品電商的機會在哪里
繼3C,、服裝和化妝品等標準化產品之后,以生鮮產品作為“急先鋒”的農產品電商無疑是業(yè)界又一興奮點。
據相關的數(shù)據統(tǒng)計顯示,目前農村的人口占總人口比例為46.3%,居民的互聯(lián)網普及率僅為27.5%,與城市有較大差距,還有巨大的發(fā)展空間,。另一方面2014年農村網購市場達到了1800億元,2016年將突破4600億元,。據估計,未來農資市場容量有望超過1.5萬億元、農產品市場容量超過4萬億元,、農村消費電商也在萬億元級別,。
在此帶動下,褚時健、柳傳志,、任志強等商業(yè)巨人紛紛以運營一家巨頭企業(yè)的標準化殺入這片市場,由此有了“褚橙”,、“柳桃”、“任小米”等提高行業(yè)門檻的產品,。
但與此同時,我們也看到,農產品電商缺乏核心產品的尷尬,。到處都是阿克蘇的蘋果、山東的梨,消費者通常對水果原產地的認知要高過對平臺的認知,。除了價格,為什么我要選擇這家電商平臺買農產品?個人微商張小蟲(化名)坐擁全國知名的梅州桃堯鎮(zhèn)金柚資源,卻因為缺乏倉儲技術,農產品耗損嚴重,今年面臨“白干”可能的風險,。
這當中不僅指的是優(yōu)質產品的需求,還包括一整套線下供應鏈體系的配套。正如農業(yè)產業(yè)領域分析師“@野地里的辛巴”所言,“農產品電商的本質更多的應該是一種營銷,線下的內功修煉應該是農產品的核心,。”
所以,農產品電商并非想象的如此簡單,也并不是有錢就能做起來的,。無論是電商巨頭、還是個人微商,要想在這風口中迎風而上,還需從產品到配套方面做更多,。
相關新聞:
0條評論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