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文海:發(fā)展電子商務要符合經濟規(guī)律
2014年,隨著阿里巴巴、京東商城在美國的成功上市,“小米模式”(互聯網營銷)帶來銷售量的劇增,一時間,電子商務仿佛成為了經濟界的神話,代表了中國經濟的全部未來。于是,關于“電子商務是虛擬經濟”、“電子商務將戰(zhàn)勝實體店”等聲音不絕于耳。電子商務的魔力到底有多大,該如何健康發(fā)展?我們該如何理性認識電子商務的地位和作用,讓實體經濟更具活力?近日,浙江省金華市人大代表、浙江有加利集團公司董事長厲文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電商是一種新的商業(yè)經濟模式
近年來,在國家大力鼓勵發(fā)展電子信息化產業(yè)的背景下,隨著我國小商品城的日益繁榮加之互聯網信息時代的到來,電子商務產業(yè)得到了很好的發(fā)展。相關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電子商務交易額約12萬億元,網絡零售額增長了41%。
“不可否認,電子商務在互聯網發(fā)展的基礎上,突破傳統(tǒng)的時空觀念,縮小了生產、流通、分配、消費之間的距離,大大提高了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的有效傳輸和處理,提高了效率,為制造者、銷售者和消費者提供了能更好滿足各自需求的大平臺。可以說電子商務是經濟與科技發(fā)展的必然產物,是社會進步的表現。”厲文海在談到電子商務的作用時表示。
“但電子商務是一種新的商業(yè)經濟模式。”厲文海強調。電子商務是當代人類經濟活動中的一種,是計算機時代方便人們生活的一種方式。電子商務不僅給實體經濟交易過程提供便利,給商家提供一個網絡渠道,更給消費者提供了生活的便利。電子商務與實體店一樣,也是賣杯子、賣衣服等商品,是產品和服務、生產和流通等經濟活動的一個環(huán)節(jié),與實體店相比只是存在銷售渠道和方式的不同。我們要肯定但不能過分夸大電子商務的地位與作用。
此外厲文海提出,大眾不應存在電子商務消滅實體的概念,電子商務充當的角色應是活市而不是換市,電子商務不能消滅實體,只是讓實體店長上翅膀,更具活力。因此,電商活市,電商為實業(yè)服務、發(fā)展實業(yè),為實業(yè)提供更好的支撐才是根本。同時他建議,國家在發(fā)展電子商務的同時也應該重視實體經濟的發(fā)展。
電商永遠低價是誤區(qū)
近年來,電商大打價格戰(zhàn),用低價吸引網絡消費者購物幾近瘋狂,甚至有人鼓吹電商的低價優(yōu)勢會取代實體店。雖然價格戰(zhàn)為各大電商網站吸引了足夠的眼球和流量,但“增收不增利”已成行業(yè)通病,各大造勢者都在面臨著普遍不盈利的尷尬。此外,在低價促銷的同時,為增加用戶量,各大電商企業(yè)還普遍投入巨資進行廣告推廣。據相關數據顯示,目前電商網站的廣告費用成本已與傳統(tǒng)商家接近。
對此厲文海提出,電子商務既然是實體經濟,就要遵循經濟規(guī)律———電商的運行成本就決定了其同樣產品的價格不能低于實體店的價格。目前,電商單純通過低價吸引眼球和流量,就會導致部分以次充好的暴利產品出現,這是不正常的現象,是目前電子商務不健康發(fā)展的根本所在。他舉例說,比如一瓶成本8毛錢的娃哈哈,電子商務平臺上賣4毛錢,只有兩種現象:要么是假貨,要么是虧4毛錢。但商家為了保障盈利,又要比拼價格,那么產品質量就讓人堪憂。
據2015年2月中國消費者協會發(fā)布的《2014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分析》的報告指出,在2014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遠程購物投訴20135件中,根據投訴性質,質量問題占45.8%,比重比2013年有所增加。
“所以說,電商的銷價更便宜是誤區(qū),因為產品必須有其合理的成本。商品的價值表現是由商品的價值和使用價值決定的,以價格低為導向的經濟是不符合商品本質的。如果產品價格一味地只有更便宜,沒有最便宜,這就嚴重違背了經濟法則,也會嚴重影響電子商務在盈利中健康成長。”厲文海表示。
“總之,在我國電子商務發(fā)展過程中,我們要肯定電子商務對實體經濟的推動作用,同時應理性地擺正電子商務的地位和作用,以符合經濟規(guī)律的正確思路發(fā)展電子商務,發(fā)揮電子商務的活市作用,扎扎實實做品牌發(fā)展的中國實體經濟,讓中國經濟健康快速發(fā)展”,厲文海如是說。
相關新聞:
0條評論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