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企業(yè)成長、成熟與成功的要素
俞敏洪說:“成長”意味著具備正確的三觀、寬廣的眼界和胸懷、良好的行為習慣;“成熟”意味著能夠抓住機遇、抓住人心、在困境中逆轉;“成功”意味著在獲得世俗的成就后實現(xiàn)社會價值,為年輕人搭建更好的未來。
今天是我們的年會。在開始喝酒之前,我想對洪泰、對在座的每一位兄弟姐妹講三個字,三個“成”字。
“成長”意味著
具備正確的三觀、寬廣的眼界和胸懷、良好的行為習慣
第一個“成”字,是成長。2016年是洪泰和我們每個人高速成長的一年,成長意味著三個方面:
第一個要素,是三觀的確立。我們最終想把公司變成什么樣的公司?我們最終想把自己變成什么樣的人?只有確立三觀才能引領繼續(xù)發(fā)展和成長。
第二個要素,是要在成長過程中形成眼界和胸懷。這也是英雄和梟雄的區(qū)別——英雄和梟雄在能力上可能并駕齊驅,但英雄有價值觀、眼界和胸懷,梟雄卻未必有。
有能力則可成事,但不一定能成就傳世之作。洪泰要做傳世之作,所以每一位洪泰人的胸懷和眼光就變得非常重要。我跟泰哥有信心,洪泰終將成為中國資本市場最大的成就之一。
第三個要素,是行為習慣的建立。一個人行為習慣的建立是自己成長中最重要的一步。這個行為習慣包括鍛煉身體的習慣,每天早睡、早起的習慣,保持讀書的習慣,跟人交流的習慣,愿意謙虛、謹慎地汲取知識的習慣等。
一個好的行為習慣養(yǎng)成,至少需要你不間斷地重復兩到三年,一旦養(yǎng)成就難以中斷。我曾經(jīng)問過身邊跑步的朋友,他們中的大多數(shù)堅持每天跑步5到10公里,一旦哪天不跑步,身體的反應就會走向負面。
我最多的經(jīng)驗是讀書。跟別的企業(yè)家不同,我不僅讀企業(yè)管理類的書,而且各種類型的書都會讀一些。你知道,養(yǎng)成讀書的習慣其實也需要很長的時間,可一旦養(yǎng)成后,不讀就會感覺到難受。我現(xiàn)在如果三天不碰書,會覺得自己魂都沒了。
這兩年,我在迫使自己養(yǎng)成一個新的習慣,讀完書之后寫讀書筆記、與人分享。剛開始寫的時候,幾乎是每寫一篇都要卡半天,覺得太難寫了。你不僅要寫對這本書的看法,還要總結它的思想,并用比較優(yōu)美的文字寫出來。這么一件小事,其實挺有挑戰(zhàn)。但隨著這兩年我寫的讀書筆記越來越多,個人的感悟也越來越多,突然發(fā)現(xiàn)要是不寫的話反而不自在。
我們每個人都是這樣,一個好習慣養(yǎng)成以后,它會反過來帶著你的生命往前走,每每想要懈怠的時候,它會來喚醒你。
一個公司的發(fā)展,也是同樣的道理。我覺得洪泰在這兩年里其實在全力以赴打造“洪泰的習慣”。泰哥在演講時提到“誰搞事,我搞誰”,這就是洪泰的習慣。新東方的員工甚至管理層也有觀點的爭論,但新東方的習慣,其實也是倡導光明的文化,有話都放在面上說。
新東方的同事會在微信群里罵我,但他們不會因為罵我被懲罰——不要在背后搞小動作,要說就要讓大家都聽到。這種文化、企業(yè)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對于一家公司長久、健康的發(fā)展特別重要。
企業(yè)文化和習慣養(yǎng)成后,還需要良好的考核機制來固化。所有優(yōu)秀人才,一定是在科學、公平的考核機制下才能留下的。如果機制不公平,一定是糟糕的人留下。
新東方曾經(jīng)有一段時間人才流失比較嚴重,有些人才拿了很高的工資依然要走,原因不是他對工資不滿,而是他認為身邊那個無能的人跟他拿的錢差不多,他另謀職業(yè)后可能也只能拿到在新東方這么多的薪水,但是至少不會覺得受氣。
新東方原來有一些“平均主義”的跡象,這幾年我在新東方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調整考核機制,讓新東方所有人的考核收益的差距拉大——原來新東方的老師就是拿死工資加獎金,現(xiàn)在優(yōu)秀的老師開始變成合伙人。
當我們談論考核機制的時候,我們究竟在談什么?如果只考核利潤,最終也會出問題。新東方前幾年只考核校長們的收入、利潤,結果到最后校長為了收入和利潤,不惜擠壓員工老師的工資,不惜把優(yōu)秀老師開除掉,因為新老師成本低。我跟泰哥成立洪泰前一年,新東方發(fā)生了滑坡式下滑,股價滑到了18美元一股的低點,收入從20%下降到12%,利潤下降了8%。
在洪泰的前兩年里,泰哥比我投入了更多的精力,他知道我這兩年調整新東方管理和考核結構的難度很大。我每次跟泰哥談心講到這里,他都說洪哥你真不容易。
0條評論
網(wǎng)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