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收購餓了么 新零售大戰(zhàn)開啟 張旭豪或將出局
繼餓了么收購百度外賣后,,阿里即將收購餓了么的消息引發(fā)外賣市場,、以及新零售領域的新變數。
昨天下午,,有消息稱阿里巴巴已收購餓了么,3個月內阿里將按95億美元收購餓了么全部股份,。目前阿里巴巴和餓了么均表示對此消息不予回應,。
一位接近餓了么投資方人士對騰訊深網證實了該消息,并稱阿里收購餓了么是“板上釘釘的事”,,但他認為不一定完全是現(xiàn)金收購,,可能會摻雜換股交易的方式。
除了這場交易本身,,更加值得關注的是,,對于阿里來說收購餓了么意味著什么?外賣市場將會沿著怎樣的軌跡繼續(xù)發(fā)展,?堅持獨立發(fā)展的張旭豪又將何去何從,?
從“口碑,、餓了么”到“口碑+餓了么”
今年年初,阿里巴巴宣布將本地生活服務平臺口碑納入新零售體系,??诒臉I(yè)務匯報線從原來的螞蟻金服調整至阿里巴巴集團,口碑CEO范馳向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匯報,。業(yè)務匯報線調整后,,口碑仍然保持獨立公司的定位,在新零售領域與阿里巴巴集團形成更加深入的戰(zhàn)略協(xié)同,。
去年阿里巴巴聯(lián)手螞蟻金服以10億美元入股餓了么時,,曾對外明確表示“口碑專注到店,餓了么專注到家”的業(yè)務分工,。而此次阿里巴巴全資收購餓了么,,可能會將口碑以及餓了么全線打通,這意味著口碑的地位將得到進一步提升,。
張勇在2017年談新零售引發(fā)的四個商業(yè)趨勢,,就包括“從線上走向線下,從城市走向農村,,從國內走向國外,,從衣食住行走向吃喝玩樂。”
在口碑業(yè)務調整后,,范馳曾對騰訊《深網》表示將上線新的解決方案,,而這套解決方案業(yè)務的核心邏輯就是通過數據解決餐飲行業(yè)人效、坪效的問題,。
在未來,,口碑和餓了么將在餐飲領域形成強大的共同體,同時在B端和天貓甚至中國內貿事業(yè)部(原阿里巴巴旗下1688,,B2B)形成有效互動,,商家上游采購數據將被納入阿里體系,食材購買將更透明高效安全,。
去年年底,,口碑還在杭州完成了無人餐廳的初步布局,同時試圖通過菜肴的標準半成品打造出市場新的增量,。目前,,西貝莜麥村、新良記小龍蝦,、小南國等餐飲企業(yè)都開始做標品,,這些食品通過簡單烹飪、加熱,,在店食用的用戶都幾乎品嘗不出其是半成品加工而成,,未來也可以逐步進入家庭,。
在餐飲之外,餓了么或許將為阿里巴巴的新零售體系提供更多的配送選項,。
2015年8月,,餓了么成立了全國性即時配送體系蜂鳥配送,專注于即時配送本地生活最后一公里,。最新數據顯示,,蜂鳥日均配送訂單已達450萬單,服務覆蓋1200多個大中小城市,,已合作商戶數100萬家,,騎手人數300萬人。
此前美團外賣已經和多個商業(yè)體系達成配送合作,,而餓了么的線下資源或許也將成為阿里新零售戰(zhàn)略的重要構成,。
外賣雙極:美團對戰(zhàn)阿里
外賣市場,或者說生活本地服務正在進化出一個全新的格局,,如果說此前是美團第點評與餓了么的一對一決戰(zhàn),,那么在阿里收購餓了么之后,美團點評需要面對的則是餓了么,、百度外賣、口碑與阿里的協(xié)同作戰(zhàn),。
美團點評與阿里的決裂,,還要追溯到2015年美團與大眾點評合并。彼時大眾點評背靠騰訊,,阿里自然不會希望“干兒子”美團倒戈,。但木已成舟,阿里隨后開始加大對口碑的支持力度,,兜售其所持有的美團點評新公司7%股份,,并轉向扶持餓了么。
在處理與阿里的關系上,,美團點評CEO王興態(tài)度很堅決,,他甚至曾公開挑明與阿里的紛爭,“它去年之所以兜售我們的老股是為了干擾我們融資,。如果你不看好這家公司,,那干脆賣光好了,我們已經幫他們找好了買家,。但他卻不肯賣光,,他一定要留一點,或許是為了將來能繼續(xù)給我們制造點麻煩,。”
與張旭豪最初的想一樣,,王興一直希望保持公司獨立發(fā)展,,掌握對公司的控制權,但這顯然違背了阿里尋求絕對控股權的訴求,。
即便如此,,美團點評也無需畏懼。當餓了么需要阿里為其持續(xù)供血時,,美團點評已經在去年5月實現(xiàn)盈虧平衡,,賬上實際儲備資金超過30億元。2017年全年3600億元的交易額,、330億元收入則向外界證明了自己,。
在外賣市場份額上相持不下的餓了么和美團點評,正在駛向垂直縱深和多元化兩個不同方向,,前者專注于外賣業(yè)務,,后者圍繞生活本地服務不斷輻射業(yè)務覆蓋面。
單就外賣市場而言,,美團點評與餓了么不相上下,。據艾媒咨詢發(fā)布2017上半年中國在線餐飲外賣市場研究報告顯示,2017年外賣三巨頭中,,餓了么的份額約41.7%,,美團外賣的份額為41%,百度外賣為13.2%,。
一邊是阿里傍身,、外賣市場最早玩家的餓了么;一邊是背靠騰訊,、后發(fā)制人的美團點評,,最終誰才會成為收割市場的玩家,短期內依舊是個疑問,。然而可以預見的是,,加碼布局新零售的阿里與剛成立新零售事業(yè)群的美團勢必將把戰(zhàn)火重新燃起。
張旭豪出局已定
在阿里強勢作風籠罩下,,張旭豪對于“餓了么將獨立發(fā)展,、獨立上市”的堅持或許即將化為泡影。UC,、高德,、優(yōu)酷一步步被阿里消化的結局也或將在餓了么身上重新上演。
十年前,,年僅23歲的張旭豪和他的研究生同學康嘉開發(fā)出網上訂餐服務“餓了么”,,并逐漸在上海大學城做出名氣。十年后,餓了么收購百度外賣,,并成功躋身成為外賣市場的巨頭玩家,,唯一的競爭對手也僅剩下起家于北京的美團外賣。
在不斷鞏固自己的市場地位同時,,張旭豪對于餓了么的掌控卻在逐漸喪失,。
十年里,餓了么先后完成了八輪融資,,其中在2016年和2017年獲得來自阿里與螞蟻金服共計約16.5億美元融資,。至此,阿里系對餓了么的持股達到32.94%,,取代餓了么管理團隊成為餓了么最大股東,,隨后阿里董事局副主席兼口碑網董事長蔡崇信也加入餓了么董事會。而張旭豪本人股份被稀釋到約2%,。
在這過程中,,張旭豪對于“獨立發(fā)展”的堅持也在慢慢弱化。
時間退回到2013年,,在美團外賣正式上線之前,,彼時的美團副總裁王慧文特意到上海見了張旭豪,這次見面談到了收購事宜,,張旭豪干脆地拒絕了,。2015年,美團與大眾點評合并后,,張旭豪特意通過內部信表示“餓了么并未參與此次合并,仍將堅持獨立發(fā)展,。”
今時不同往日。隨著阿里入股,,關于餓了么與阿里的關系成為張旭豪多次面對媒體時的必答問題。2017年6月,,張旭豪在一次內部分享中給予了正面回答,,“盡管阿里有強勢的一面,但它實質是好的,。你說它真是想控制這家公司,?控制不控制,其實在于你做得好不好,,你做得不好被收購這是宿命,。”
如今回過頭來再看這筆收購交易,或許在2016年底就已埋下伏筆,。
當時有傳言稱張旭豪與阿里對賭失敗,,張旭豪或將離開餓了么,并將其所持餓了么的一部分股權給阿里,而對賭協(xié)議的核心是上市,、市場占有率以及收支,,餓了么回應稱并不屬實。
從校園走出的餓了么,,在經歷過十年市場廝殺最終被阿里收入麾下,,這樣的結果,在張旭豪決定接受阿里投資時似乎就已經注定,。
當然,,也有人對張旭豪的去留持樂觀態(tài)度,畢竟有馬云用5%的股份控制公司的先例,。但不是所有人都能成為馬云,,至于張旭豪能否繼續(xù)掌控餓了么,獲得肯定答案的可能性并不高,。
相關新聞:
0條評論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