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騰訊幾近壟斷 中小電商能否絕地求生?
而在這次與京東騰訊的合作,唯品會得到的是如今最急需的流量,騰訊在微信錢包界面給予唯品會一級入口,京東也將在其手機APP主界面和微信購物中接入唯品會的入口,幫助唯品會進行流量引流并促進交易產生。
接受了京東與騰訊的橄欖枝的唯品會不知道是否甘心,但是發(fā)表的聲明中稱唯品會的決策權仍舊由沈亞全權掌控,相信這個結果也是經過了三方的多次協商,保留唯品會獨立,騰訊與京東參與決策,唯品會正式加入騰訊體系
此次騰訊京東與唯品會的聯姻,首先針對的就是在2015年8月牽手的阿里與蘇寧,阿里出資約283億人民幣參與蘇寧的非公開發(fā)行,成為蘇寧的第二大股東,占股19.99%,同時蘇寧出資140億人民幣認購阿里巴巴新發(fā)型股份合計2780萬股。
阿里從線上走到線下,而蘇寧從線下走到線上,兩大商業(yè)巨頭的發(fā)展模式形成恰到好處的互補,給了兩者的共同敵人京東很大的威懾力。
自戰(zhàn)略合作達成以來,阿里巴巴與蘇寧充分取彼之長補己之短,利用雙方優(yōu)勢,在供應鏈協同,反向定制,消費者服務方面均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
雖然蘇寧線上占額并不大,但是線下的規(guī)模卻遠不是京東唯品會可比擬的,這也是騰訊為何如此忌憚的原因之一
而在新零售這片尚未完全開發(fā)的疆土之上,阿里與騰訊也早已經提前開啟了戰(zhàn)火。
阿里224億入股高鑫零售,騰訊42.15億入股永輝,最大的兩個內資超市企業(yè)已經站隊完畢。阿里的盒馬鮮生模式已經基本落定,用戶消費習慣正在逐步養(yǎng)成,高鑫零售未來將會逐步改造現有門店,拉長戰(zhàn)線范圍與廣度,與阿里的合作聯營方式十分健康。
而與騰訊達成合作的超級物種仍舊堅持自我孵化的過程,以全球供應鏈為核心在全國一二線城市進行門店模式的推廣,深度推進,打造繁榮的生態(tài)鏈。
在這些看似雙方共贏的合作之中,已經無法判斷誰才是其中真正的受利者,但是站隊阿里或騰訊已經成為了當下電商面臨的共同問題,單打獨斗想要做出優(yōu)異的成績,已經是難上加難。
中小電商們正在面臨絕地求生式的問題
戰(zhàn)爭之中有人尋求大樹蔭蔽,自然也有人單打獨斗試圖尋找一條自由的新出路,但是在兩大流量巨頭的圍剿之下,收效甚微。
于1999年建立的當當,當年在網上圖書零售商中風頭可謂一時無兩,垂直圖書電商的精準定位是當當成功路上最正確的決斷,2010年更是憑著圖書電商領頭羊的身份成功上市。
然而輝煌并沒有一直持續(xù)下去,在阿里和京東的圍剿之下,當當的痛點暴露無疑,根據易觀數據表明,2017年三季度網上零售圖書市場份額前三名分別為:京東36.2%,當當35.1%,天貓17.5%,當當首次被京東趕下神壇,曾經以垂直圖書電商起家的當當在互聯網巨頭的擠壓下,已經喪失了自己原本的優(yōu)勢,更無需多提當當試圖開展的綜合電商業(yè)務,在過度飽和的市場下難有立足之地,生態(tài)體系單薄成為了當當的致命傷,規(guī)模無法與龍頭電商抗衡,生命力也相較更弱,這些揮之不去的痛點,已經成為了當當未來發(fā)展道路上最大的絆腳石。
而國美一直以來對于互聯網的保守戰(zhàn)略,也令國美錯過了互聯網電商的爆發(fā)期,在黃光裕入獄之后,國美就已經和老對手蘇寧逐漸拉開了距離,相對于擁抱了阿里的蘇寧,國美無論是在線上還是線下,都有式微之勢。
在移動端,蘇寧即使在擁抱阿里之后擁有了巨大的流量加持,用戶活躍度也只能勉強進入前五。而國美的移動端活躍度連前十都未進入,淘寶,京東,唯品會,天貓牢牢把持住了用戶流量,在市場過度飽和,流量昂貴的當下,想要從這些競爭對手手中分到流量,很難。
相關新聞:
0條評論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