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GUCCI等為何不愿授權電商平臺
七夕情人節(jié)至,垂直奢侈品電商平臺也擺出過節(jié)的陣勢,“七夕·約惠挑戰(zhàn)全球最低價”等誘人活動登上了主頁。
然而不少奢侈品電商平臺為人詬病的缺陷之一是,無法獲得LV、GUCCI等大多數奢侈品牌的授權,這會讓奢侈品電商平臺的質量無法保證,也很難得到消費者的信任,貨源供應不足與屢屢出現假貨傳聞等原因,近年來撂倒了不少奢侈品電商平臺,如尊享網、品聚網、佳品網、呼哈網等。
如果說前些年,奢侈品牌通過自營實體渠道的銷售就能獲得高速發(fā)展而不屑于與電商平臺合作,那為什么近年來奢侈品增速放緩,明明知道電商平臺拋過來的繡球能讓“抑郁”的業(yè)績報表亮眼些,但依然不肯打開品牌渠道授權的大門呢?
有哪些難以明言的原因?
雖然一些偏向生活方式的奢侈品牌并沒有過度回避互聯網,但從傳統(tǒng)上來說,奢侈品行業(yè)總是與互聯網保持一定的距離。
除了傳統(tǒng)奢侈品牌一直偏重培養(yǎng)低調、距離感和神秘色彩外,對于不愿授權電商平臺的原因,一位美國奢侈品牌內部人士李伶俐(化名)告訴記者,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很難控制對方在倉儲、物流等銷售的環(huán)節(jié)中不出現調包等假貨問題,“一旦消費者投訴收到假貨,很難說清到底是哪個環(huán)節(jié)出現問題”。
李伶俐告訴記者,她所在的奢侈品公司有自己的電商官網,但因為聽說類似快遞過程中可能會被調包等,公司采取了多重“保護”措施,首先,公司會將產品包裹三層,最外層不會出現品牌的LOGO;其次,在寄出貨品的時候寄件人的名字不會寫自己公司,而是寫其他公司的名字;此外,公司免費提供給消費者可選擇的、信譽度較高的快遞運營商。
李伶俐的另一個擔心是,很多奢侈品電商平臺都是以低價折扣來吸引消費者,奢侈品牌擔心,對這些品牌授權會打亂自己的價格體系。她對記者解釋說,在她所在的品牌官網和線下的價格完全一致,但奢侈品平臺電商往往有自己的折扣節(jié)奏。
“我們知道授權電商平臺會讓銷量上去,但是對于奢侈品牌來說,一方面,很多產品都是手工制作,我們擔心產量跟不上,另一方面,作為上市公司,我們也希望業(yè)績逐漸上升,可持續(xù)發(fā)展,不希望暴漲或暴跌。”李伶俐說。
她表示,她所在的奢侈品公司雖然在中國市場沒有前幾年那樣雙位數的增長,但現在高單位數增長也可以接受。前些年奢侈品牌在中國開店跑馬圈地,她所在的品牌也是以每年凈開店幾十家的速度發(fā)展,在人才、培訓、管理等方面都很難做得比較精細。
奢侈品研究專家、巴黎HEC商學院營銷教授GachouchaKretz還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在電商平臺上有太大曝光度,“消費者不僅可以對不同商品進行比較,還可以比較不同品牌,然而這對于奢侈品來說并不是什么好事,比如不同的奢侈品牌都有‘波士頓’包,并有著相似的設計”。
相關新聞:
- 無相關信息
0條評論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