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喊話:“快遞進村”不能一刀切!
7月14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完善農村寄遞物流體系的措施,更好滿足農民生產生活需要。明確提出:要分類推進“快遞進村”。
7月26日,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國家郵政局副局長陳凱和農業(yè)農村部、商務部有關負責人詳細介紹了加快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建設的有關情況。在陳凱副局長提到的“四項重點任務”中,排在第一位的又是“分類推進快遞進村工程”。
問題來了:國家重點強調的“分類推進”具體是怎么個分類法?又該如何進行推進,以避免此前遇到的落地難問題?隨著“分類推進”思路的執(zhí)行和落地,最大的受益方又會是誰?
1 “一刀切”行不通
根據(jù)國常會的會議內容,分類推進“快遞進村”指的是:在東中部農村地區(qū),要更好發(fā)揮市場力量作用,引導企業(yè)駐村設點,提升快遞服務水平;在西部農村地區(qū),發(fā)揮郵政在末端寄遞中的基礎性作用,加強與快遞、供銷等合作,擴大“快遞進村”覆蓋范圍。
簡單理解來看,分類推進“快遞進村”就是在推進農村快遞補短板過程中的側重點不一樣,不能“一刀切”,根據(jù)不同地區(qū),要因地制宜補短板,然后相關部門與快遞各方做好協(xié)同合作。
比如西部地區(qū),中國人口及經濟胡煥庸線以西,多是碎片化的小市場,需求不集中、配送距離遠、配送線路復雜。特別是一些經濟相對欠發(fā)達地區(qū),市場驅動力不強。面對這樣的情況,“快遞進村”不能搞理想主義,需要因地制宜,也要因“遞”制宜,強化與各方的協(xié)同合作,包括交郵合作、郵快合作等等,以及適當?shù)呢斦a貼,最后再利用當?shù)匾磺泄逃匈Y源,實現(xiàn)就地轉化,擴大“快遞進村”的覆蓋范圍。
對中東部地區(qū)或者經濟發(fā)展基礎比較好的地方,市場驅動力強,農村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相對完善,大部分地區(qū)物流快遞已經覆蓋到鎮(zhèn)、村,對于這部分地區(qū)就要充分發(fā)揮市場活力,提升物流快遞服務水平。
在快遞專家徐勇看來,‘分類推進“快遞進村”’主要有三種形式——
1.按照區(qū)域劃分,如中部、東部、西部。快遞配送方面,像中部與東部,由民營企業(yè)來做;而西部,則由中國郵政來做,這主要是因為國家對中國郵政有補貼,民營快遞企業(yè)不享有。
2.按照進村形式劃分。如中國郵政與民營快遞企業(yè)可以自己進村;也可以通過與村里的合作社、店鋪、超市等進行合作,進行快遞代理或者建倉。
3.按照人口密度劃分。比如,人口比較密集的村子,中國郵政與民營快遞企業(yè)可以單獨配送到村;如果人口密度比較低,大家可以通過集約化的方式配送。
什么是集約化配送?比如某個村子有一些土特產想要走出去、往外銷售,那么這個時候就可以把這個村子所有土特產、農產品集中在一起送至前置倉,如送到北上廣深的前置倉,之后,再由跨省/城快遞轉為同城快遞。
徐勇表示,通過集約化運輸?shù)角爸脗},然后再進行快遞配送,可以大大降低快遞運輸與配送成本。
2 “利益”如何解決?
“快遞進村”落地難,主要難在“利益”二字,說白了就是進村的網點要能賺到錢。這個問題如果得不到解決,所有的配套舉措和扶持都是隔靴搔癢;反之,如果這個問題得到友好解決,其他問題也就迎刃而解。
問題又來了:這“利益”問題該如何解決?怎么協(xié)調快遞公司、快遞網點、快遞員以及協(xié)作方等主體之間的“利益分配”或者說“成本攤分”問題?
牽牛要牽牛鼻子。“利益”問題解決的牛鼻子,集中在民營快遞。一個可行的思路是,發(fā)揮市場機制,按照市場去定價,讓消費者去選擇快遞,電商配合。
一方面,消費者選擇快遞、快遞公司報價,這樣既可以解決多方成本問題,也有利于快遞公司由價格競爭向服務競爭轉型;另一方面,也可發(fā)揮電商優(yōu)勢,把大數(shù)據(jù)、算法應用到快遞末端服務上,優(yōu)化快遞選擇服務系統(tǒng)。
例如,當用戶在電商平臺購買完商品輸入地址后,系統(tǒng)會判斷郵寄區(qū)域是在市區(qū)還是偏遠地區(qū)、選擇哪家快遞,如果是市區(qū)、需要配送到家還是放驛站;如果是偏遠地區(qū)、需要附加費用、服務等。
在徐勇看來,想要解決困境,就必須采取以上方式,否則這個問題永遠都不能從根上解決。因為快遞做公益這件事,沒有可持續(xù)性。快遞一定要讓消費者去選擇,快遞費公開報價,這樣不僅需要補貼,還可以從本質上解決盈利問題。
為什么中國郵政可以大批量進入西部等欠發(fā)達地區(qū)?第一,這是國家要求,必須要承擔的責任和義務;第二,它享受國家補貼,民營快遞則不享有國家補貼。民營快遞是追逐利益的,中東部地區(qū)件量多、集中,民營企業(yè)會去大量布局;西部地區(qū)業(yè)務量少、分散,所以,中國郵政必須要去。
民營快遞企業(yè)以市場化為導向,如果他們也想要進入西部等欠發(fā)達地區(qū)怎么辦呢?可以合作共配。一是采取幾家合作形式建立共配驛站,進行共配;二是進行郵快合作、交快合作等。
3 誰是最大受益方?
毋庸置疑,如果“快遞進村”問題得到解決,最大受益者是鄉(xiāng)村的農民與廣大消費者。為什么?
因為這是一個雙向受益的過程,一端是農村消費者購買的商品可以配送至農村,一端是農產品可以上行,購買農村土特產商品的消費者也可以收到快遞。快遞進村,不單解決了快遞進村難的問題,它還打通了農產品從產地到餐桌的一個通道,振興農村經濟,提高農民的收入。
拿某通達系快遞企業(yè)在吐魯番鄯善縣的案例來說。吐魯番鄯善縣位于中國西北部地區(qū)新疆的中部,由于氣候原因,這里雨水稀少、晝夜溫差大,盛產哈密瓜,哈密瓜甜度可達18度。
按理說,鄯善縣這么甜的哈密瓜在市場上是非常好銷售的。但是現(xiàn)實問題是,鄯善縣地處火焰山腳下,交通十分不便利,這就導致鄯善縣的哈密瓜及其它農產品進城困難、價格低廉,有的賣不出去只能爛在地里。
2018年,該企業(yè)新疆鄯善縣網點負責人王獻偉在知道這個情況后,開始嘗試承包農戶的瓜田,為哈密瓜定制包裝方案,避免哈密瓜在運輸過程中受到磕碰損壞、瓜變質,之后將哈密瓜銷往全國各地。
到今年,王獻偉已經承包了100畝瓜田,預計今年運輸哈密瓜將超過100萬件。于此同時,王獻偉還邀請了當?shù)氐捅舸迕裨诠芄咸锢锕ぷ鳎鉀Q了當?shù)?0多人的就業(yè)問題。
相關新聞:
0條評論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