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意差評”快遞行業(yè)再現惡性競爭
昨日雙壹公眾號后臺收到粉絲爆料,某品牌快遞公司某承包區(qū)竟明令網點用同行差評來抵自己的差評,要求網點每日提交同行差評,沒完成的還要按規(guī)則罰款。爆料人描述“如此卑劣的手段,茍且偷生吧。”
前日“刷單”問題引發(fā)行業(yè)熱議,今日“惡意差評”事件又起風波。雙壹在此也強烈呼吁,拒絕惡性競爭,維護健康的行業(yè)發(fā)展秩序,希望引起大家的關注。
“惡意差評”,從何而起?
目前快遞行業(yè)的市場競爭狀態(tài)比較激烈,因為搶市場,產生了“價格戰(zhàn)“;因為高市場目標考核產生了“刷單”行為;因為什么產生了“惡意差評”呢?
雙壹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第一、激烈的市場競爭,讓某些人做出“小動作”。市場競爭,“剩”者為王,在有些人眼里,自己活得好不好并沒有那么重要,同行活得不好才重要。“老虎攆兩只兔子,比賽的不是老虎和兔子,而是兩只兔子誰跑的快。”“惡意差評”的產生就是這樣,商家選擇快遞服務公司會參考消費者滿意度、消費者申訴情況以及菜鳥指數等數據。快遞公司為了實現市場競爭勝利的目的,拿到好看的服務質量數據,搶奪商家用戶,一方面是減少自己的差評率,另一方面就是增加同行的差評率,對比產生好壞,所以有些人就動了壞心思,產生了“惡意差評”的行為。
第二、公司服務質量考核不合理。競爭是正常的市場發(fā)展狀態(tài),但是過重的考核定位會讓末端“無所不用其極”,“刷單”行為產生的一方面原因就是業(yè)務目標考核不合理,現在看來“惡意差評”也是一樣的道理,不合理的服務質量考核就容易產生不正當的完成手段。
第三、無人監(jiān)管,風氣助長。據爆料人提供信息來看,差評行為是某快遞公司某區(qū)域負責人明令要求的,下面的網點甚至只是在完成任務,從某種角度看來這種“惡意差評”已經不是個人行為了,不僅是無人監(jiān)管,而且是上行下效。即使這個事件是員工個人行為,公司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第四、“差評”成了快遞員及網點的“七寸”。拋開“惡意差評”不談,正常的快遞服務,差評也已經成了快遞員及網點的致命傷,稍有服務態(tài)度不佳,或者客戶要求未滿足等現象,客戶就會差評甚至投訴,而快遞員及網點承受的處罰是及其嚴重的。“差評”對于快遞員及網點來說就是蛇的七寸,也成了同行惡性競爭的切入口。
任何現象出現都有原因,但這并不是惡性競爭手段出現的理由和借口。
“惡意差評”,傷了誰?
第一、影響正當的行業(yè)競爭。惡性競爭手段嚴重打破市場競爭規(guī)則,打亂市場發(fā)展秩序,助長不正當競爭風氣,“惡性差評”和“刷單”行為一樣,同樣會誤導資本,誤導市場,影響國家對行業(yè)服務質量的判斷;同時“惡意差評”對同行造成極大的傷害,這對于那些守規(guī)矩的人來說是不公平的。
第二、公司品牌名譽受損。差評事件的源頭無論是員工個人行為,還是公司總部暗中授意,公司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一旦被曝光,公司品牌必定受到重大影響,客戶不會信任一個品質有問題的公司,資本市場同樣也不會。
第三、“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惡意差評”給同行造成了傷害,同行難道不會反擊嗎?值得欣慰的是大家還沒有做出“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的行為,而是通過理性的舉措來呼吁改變。如果真的形成了這種靠“惡意差評”來競爭的狀態(tài),那么最后受傷的是大家,哪個也跑不掉。“惡意差評”一方面會讓同行反擊;另一方面也浪費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傷人傷己,市場壓力這么大,還有心情去搞別人的差評,真的不如自己搞好業(yè)務。
目前各個快遞公司之間的市場競爭比較激烈,“惡意差評”現象露出行業(yè)惡性競爭的端倪,嚴重影響市場競爭秩序。
在此,雙壹呼吁:政府及各大快遞總部應對“惡意差評”現象加以重視,避免事件發(fā)酵,拒絕“惡意差評”行為,維護快遞市場的健康穩(wěn)定發(fā)展。
相關新聞:
- 無相關信息
0條評論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