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在中東搭建全球賣物流體系
從賣家資源引入,,到服務體系升級,,速賣通正在土耳其市場搭建“全球賣”的樣板。
在全球電商市場的角逐中,中美企業(yè)的競爭狀態(tài)又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日前,,有消息稱,阿里旗下跨境電商平臺全球速賣通已開始跟國內的跨境電商物流服務商進行合作,,搭建土耳其出口的物流服務體系,。
對此,億邦動力也向速賣通官方進行核實,,速賣通方面透露,速賣通在土耳其正與一家華資的物流商有合作并且已經向一些土耳其商家客戶推薦使用這個出口物流服務,。
物流是跨境出口電商的基礎,。顯然,阿里跨境零售體系已經不局限于國際品牌和中國賣家產品的生態(tài)支持,,開始給海外賣家搭建服務生態(tài)體系,。這意味著,除了亞馬遜等美國電商外,,中國電商也擁有“全球賣”的樣板了,。
“全球賣”樣板搭建
“全球賣”指的是跨境電商平臺除了給自己企業(yè)所在國的商戶提供出口電商服務以及在自己平臺上銷售國際知名品牌產品外,還招募海外賣家群體,,為其提供一系列出口電商服務,。
在“全球賣”的體系中,平臺幫助多個國家的賣家群體把商品通過電商零售的方式出口到其他國家去,。對于電商賣家而言,,不僅需要平臺允許他們把產品賣到其他國家去,而且還需要擁有相應的服務設施支撐其銷售,。
速賣通土耳其出口物流服務生態(tài)的搭建讓當地賣家做出口電商擁有了物流的基礎,。這也讓土耳其成為速賣通在全球市場中的“全球賣”重要樣板之一。
實際上,,為了搭建這個“全球賣”的樣板,,阿里在土耳其電商市場上進行了長期的投資和布局。
記者了解到,,在去年8月,,阿里巴巴確認已經投資了成立于2010年的土耳其時尚電商平臺Trendyol,雖然雙方并未對外透露投資金額及投資占比,,但有消息稱,,該次交易金額高達7.5億美元。投資本土電商平臺讓阿里直接在土耳其當地獲取賣家資源以及相關的服務資源,。
在這個基礎上,,阿里旗下的速賣通開始對海外的商戶開放招商入駐。在速賣通賣家中心的多語言站上,已設有速賣通入駐入口,。土耳其的賣家可以直接通過這個入口入駐到速賣通,。
此外,從去年到現在,,速賣通已經在土耳其出口電商上進行了一系列業(yè)務嘗試,。比如,去年雙11,,阿里巴巴集團合伙人,、B2B事業(yè)群總裁戴珊就提到,2018年雙11,,俄羅斯消費者已經可以通過速賣通買到土耳其的商品了,。
在2019年1月29日,速賣通平臺上以阿里收購的當地電商平臺的名字命名的土耳其商店Trendyol正式開業(yè),,24小時內便迎來全球58個國家的消費者進行下單,,三天時間,該店鋪產品賣到了90多個國家的消費者手上,,最遠賣到達新西蘭和智利,。
而速賣通今年3月公布的一份資料也透露了速賣通曾與土耳其郵政合作的項目。在該項目中,,速賣通幫助土耳其郵政改良系統(tǒng),,把當地跨境B2C出口的包裹處理能力從日處理20單提升到1000單。
現在,,速賣通開始把土耳其出口的物流體系進一步升級,。消息稱,利用速賣通與物流服務商合作的土耳其出口物流,,當地賣家可以把商品賣到速賣通在全球布局的國家市場,。
但值得注意的是,該物流體系主要關注的市場有三個分別為歐洲,、中東以及俄羅斯,。這也是速賣通在全球市場上比較亮眼的地區(qū)。其中,,速賣通俄羅斯買家數量已經高達2200萬,。
從賣家資源引入,到服務體系升級,,速賣通正在土耳其市場搭建“全球賣”的樣板,。
實際上,速賣通除了開放土耳其賣家入駐外,,也給意大利,、俄羅斯,、西班牙賣家開放了招商入駐通道。在此前,,速賣通的總經理王明強也曾對外表示,,速賣通在俄羅斯也有幾百個本地商家入駐。速賣通“全球賣”的模式或在未來擴展到新的市場中,。
走向國際化平臺的道路
無疑,,這個“全球賣”的樣板顯露了阿里國際化更進一步的野心。
在過去,,阿里國際化的業(yè)務主要分為海外賣家通過本土平臺賣給本土消費者,、中國賣家賣向全球市場、全球品牌入駐阿里系平臺三個線路,。
海外賣家賣給本土消費者主要集中于阿里在海外投資的本土平臺上,,比如阿里在2016年投資控股的東南亞電商平臺Lazada以及阿里在2018年上半年收購的巴基斯坦電商平臺Daraz。這兩家平臺一開始就從本土發(fā)展起來,,因此也積累了很多本土的賣家。
中國賣全球則指中國賣家和品牌商在阿里的海外電商平臺上銷售自己的產品,。目前阿里在海外電商也進行了比較深入的布局,,除了上述的速賣通、Lazada,、Daraz外,,阿里還在2017年6月對外公開了天貓出海計劃,該計劃的一個重心就在于通過手機淘寶把中國的商品賣給近一億的海外華人市場,。
全球品牌入駐阿里系平臺主要指類似蘋果,、三星等國際大牌以及各個區(qū)域的品牌產品通過一般貿易或跨境電商模式進入到天貓、淘寶,、速賣通,、Lazada等平臺所布局的市場。
而現在,,阿里國際化線路又多了一條——把海外商品賣到全球市場,。
這條線路早就放在阿里的國際化戰(zhàn)略目標中了。去年10月,,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發(fā)表致股東公開信,,信中就強調了全球化仍然是阿里巴巴的長期戰(zhàn)略,最終阿里的目標不只是從中國賣往世界,,而是從世界賣往世界,。
顯然,阿里已經先從速賣通這一個跨境電商平臺上進行嘗試,。該平臺現在已經覆蓋全球22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海外買家數累計突破1.5億,,在全球100多個國家的購物類APP下載量中排名第一。
可是,,對于大多數跨境電商來說,,中國商品和國際品牌產品實際上已經能滿足一個電商平臺的基本供應鏈需求了。以亞馬遜為例,,根據Marketplace Pulse的統(tǒng)計報告顯示,,以亞馬遜前1萬賣家作為樣本統(tǒng)計,截至2019年5月,,亞馬遜約有40%的賣家為中國賣家,。而亞馬遜還是一家在去年凈銷售額已經達到2329億美元的電商企業(yè)。
那么,,做“全球賣”對阿里的意義是什么呢?
一位在跨境電商供應鏈上擁有多年經驗的專家指出,,供應鏈的補充以及多樣化是尋找海外賣家的一個重要原因之一。其他國家的企業(yè)盡管沒有中國企業(yè)的生產能力,,但能生產出一系列有該國特色的產品,,而這些產品在海外是有一定的需求群體的。
如果回歸到土耳其這個供應鏈市場上看,,服裝則是該產業(yè)帶的最大特點,。據一家主營新興市場跨境物流服務的企業(yè)創(chuàng)始人描述,土耳其賣家最受跨境電商關注的是紡織品和食品,。
據土耳其貿易部數據,,在2018年,土耳其1681億美元的出口額中,,有16%的出口產品為紡織服裝及原材料產業(yè),。而阿里收購的土耳其電商平臺Trendyol的主營類目也為時尚。
當然,,現在海外的供應鏈主要還是給跨境電商平臺已有的中國供應鏈做補充,。環(huán)金科技是一家位于深圳的跨境電商大賣家,其副總裁趙石林向億邦動力表示,,海外商戶跟中國商戶在品類和產品上的差異仍是較大的,,兩者較難形成競爭。“中國賣家還是根植中國,,做好供應鏈,、產品的供給,將更多物美價廉的中國制造銷售出去,,惠及全世界,。”
而作為一個中國賣家,環(huán)金科技認為速賣通開始招募海外賣家是一個好事,。趙石林指出,,海外商戶和品牌可以豐富平臺的SKU以及用戶的體驗感,,這也是一個平臺國際化必經之路。
中美電商兩極的勁旅
在“全球賣”的深入布局讓阿里開始與亞馬遜等生長于美國的電商平臺在全球市場中進入更深層次的競爭勢態(tài),。
對于一些老牌的電商平臺來說,,國際化可能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比如成立于1995年的亞馬遜和eBay,,憑借先手優(yōu)勢率先在美國之外擴展了歐洲電商市場,。
而與這兩家美國電商平臺相比較,阿里巴巴在1999年才成立,,且在2003年才開始建立以C端用戶為基礎的電商零售平臺淘寶,。在一開始,阿里在線上零售方面采取了先搶占中國增長迅速且龐大的線上消費市場的策略,。
但這種歷史所產生的全球電商格局在時間的流動和商業(yè)模式的迭代中發(fā)生了變化,。一位在跨境電商行業(yè)深耕多年的從業(yè)者向億邦動力指出,因為中國市場跟歐美市場的差異性以及各家公司在發(fā)展中的戰(zhàn)略決策的不同,,現在阿里和亞馬遜在電商模式上擁有越來越大的差別,。
比如,對于亞馬遜來說,,賣家更像是一個供應商,。對于一個亞馬遜賣家來說,影響單品銷售最主要的運營動作可能是競價排名和促銷資源位投放,,但這一系列投放均是非強個性化的廣告動作,。因此,,賣家需要做的是不斷改良產品,、增加性價比。
阿里平臺上的營銷方式更為多元化,。但對于阿里體系的平臺賣家來說,,需要的是運營一個店鋪以及店鋪對應的品牌形象。因此,,除了不斷開發(fā)出有創(chuàng)意的產品之外,,賣家還需要通過網紅內容營銷、直播,、短視頻等多種方式去給消費者“種草”,。在平臺發(fā)展過程中,阿里系電商平臺會積累很多數據,,這些數據將會給店鋪賣家運營做更為立體化的營銷指導,。
在過去,進行“全球賣”布局的僅為以亞馬遜為首的美國系電商平臺,。比如,,亞馬遜中東目前就支持包括中國,、印度在內的40多個國家的賣家把商品賣往中東。但現在,,阿里也開始進行“全球賣”布局,,在中國供應鏈市場外,除了美國電商的出口零售思維,,也開始存在中國電商的出口零售思維,。這兩者的運營思路擁有不少差異性。
當然,,中國電商出口零售的思維目前在海外仍處于萌芽階段,。一家深耕歐洲市場的電商平臺中國負責人向億邦動力表示,在將海外商品(指非中國的商品)賣到歐洲市場這件事上,,阿里在短期內暫時沒法跟亞馬遜和eBay相比較,,畢竟這些美國平臺早已經在這個市場布局。“但如果把這塊業(yè)務做好,,阿里,、亞馬遜會各自先占據一部分細分市場。”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全球賣”的模式不僅出現在阿里和亞馬遜的較量間,。在其他國家也有電商平臺在嘗試“全球賣”模式。Joom是一家創(chuàng)立于俄羅斯的跨境電商平臺,,該平臺在去年日均訂單高達80萬,,今年2月該平臺的用戶數已經高達1.2億。其在今年也開始啟動“全球賣”計劃,,幫助日本和韓國賣家把產品賣到海外,。
“‘全球賣’是當今跨境電商的一個潮流,當然,,目前來看其他國家的賣家的銷量仍無法跟中國賣家比,。”Joom的中國區(qū)招商總監(jiān)維大利說道。
雖是一家俄羅斯跨境電商平臺,,Joom卻擁有不少中國電商的影子,。比如,其在今年就開始把重心放在社交營銷上,。維大利也曾向億邦動力坦露,,其認為目前移動電商發(fā)展最好的App為淘寶,而淘寶本身也擁有“網紅種草”,、“直播”,、“短視頻”等多種社交營銷玩法。
不管如何,,種種跡象表明,,繼美國電商思維后,,中國電商思維也通過種種方式影響著全球電商零售市場。這種影響在類似阿里給土耳其賣家搭建服務體系這種方式下,,變得更為深刻,。顯然,現在已經不再是美國平臺思維為主導的全球電商世界了,。
相關新聞:
- 無相關信息
0條評論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