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銷售模式對比,天貓好還是京東好?
十一月已過,今年“雙11”也落下帷幕,無論是交易額還是包裹量又一次打破世界紀錄。從剛剛過去的美國“黑五”可以得知,交易額突破79億美元,比起中國“雙11”2539.7億元人民幣的交易額,還不足五分之一。不僅如此,今年“雙11”不單單是中國消費者從全球買,更是中國品牌賣全球,參與中國“雙11”的國家和地區(qū)達到225個。由此可見,中國“雙11”的影響力正在迅速擴大。用英國《經濟學人》刊發(fā)的“特別報道”的一句話說,“雙11”已經不僅屬于中國,而是世界性的節(jié)日,是地球上最繁忙的購物日。
在全世界為中國“雙11”巨大交易額震驚的同時,國內電商平臺也帶給我們一些新的銷售模式,非常值得去探討。不久前,天貓、京東就因發(fā)布的交易額情況發(fā)生過一次口水戰(zhàn):
阿里巴巴集團市場公關委員會主席王帥在被問及如何看待京東宣布雙11期間11天下單累計金額達1000億時,他說,“不得不承認京東數學很好,他們開心就好。”
而隨后京東集團CMO徐雷在朋友圈做出了回應。 “搞不明白,為啥你家可以提前預售20多天開賣然后算一天銷售額,我家不能正常開門做買賣只算11天購物季銷售額,這不是數學問題,這是邏輯學問題,你有本事讓商家20多天開門不做買賣,我只有本事11天好好做買賣。”
引得雙方隔空互撕原因歸根到底是兩種銷售模式的不同。
天貓模式
從2009年“雙11”開始,天貓一直使用的是預售加單天銷售的模式。具體做法是從10月21日開始到11月10日這20天里,所有參與“雙11全球狂歡節(jié)”的商品均開始預售,消費者在此期間可以先預付定金,之后在“雙11”當天再支付尾款,隨后商品發(fā)貨。
天貓模式的好處是:
給商家更精準的銷售預估,給庫存做準備。
消費集中,給消費者較多的折扣。
前期預售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雙11”當天平臺流量過大的問題。
但同樣的劣勢是:
影響商家10月下旬到11月初的銷售情況。
所有包裹集中一天發(fā)貨,快遞公司轉運壓力增大,易出現爆倉積壓等情況。
消費者購買的包裹短時間內難以拿到手內。
商品量增多,無論商家還是快遞難以顧及全面,服務質量下降。
京東模式
今年京東“雙11”同樣從10月21日開始,有十天的預熱期,在此期間消費者可以看到今年哪些品牌哪些商品將參與活動。但是從11月1日開始,有連續(xù)十天的專場購物節(jié)。11月1號是超級秒殺日,2號是電腦專場,3號是數碼專場,4號和5號是家電專場,6號是家居家裝專場,7號是超市專場,8號是女裝鞋包專場,9號是手機專場。每一天有不一樣的促銷活動,在此期間消費者可以直接享受雙十一的折扣,購買商品。最終11月11日當天也同樣有“京東全球好物節(jié)”,參與“雙11”全球購。比起天貓預售加單天銷售的模式,這種模式更像是拉長戰(zhàn)線,用十一天做銷售,緩和所有人的時間。
京東模式的好處是:
專場日讓消費者選擇更精準。
避開“雙11”當天的高峰期,消費者沒必要只等一天去參與購物。
為物流配送減輕壓力,快遞員更輕松,消費者更快拿到包裹。
從今年“雙11”交易額可以看出天貓當天達到1682億元,京東十一天累計達到1271億元。
相關新聞:
- 無相關信息
0條評論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