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電商雖熱 物流速度和效率還需提升
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近年來,,國內消費者海外購物的熱情高漲。正是應對這種需求,自去年開始,,跨境電商這一細分市場格外紅火,。由于被認為將成為電商領域的下一個風口,,各路電商巨頭對跨境電商業(yè)務的布局也相當熱情:天貓國際以第三方B2C的形式,,通過海外直郵+保稅進口模式開展業(yè)務;京東上線了“海外購”頻道,,本周一剛上線了“日本館”,,主要匯集母嬰用戶、食品保健,、個護美妝,、服飾箱包等領域;亞馬遜去年就借助上海自貿區(qū)引進了全球產品線,;蘇寧建立跨境電商自營體系,,其“海外購”專區(qū)也已經迅速在蘇寧線下云店落地,;最近中糧旗下的我買網也在首頁增設“跨境購GO”的入口,正式開展了跨境購業(yè)務,。
除了電商巨頭,,還有許多垂直類的中小跨境電商,百貨以及其他領域的企業(yè)想分一杯羹,。原因無他,,蛋糕大,前景好,。商務部數據顯示,,去年跨境電子商務企業(yè)已經超過20萬家,,平臺企業(yè)已經超過5000家,。去年成交額達到3.75萬億,同比增長39%,,呈現快速增長態(tài)勢,。預計到2016年,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年增速將超過30%,,交易額占進出口貿易總額比例上升至20%,。艾瑞咨詢預測,2017年進口跨境電商規(guī)模將達到1.3萬億,,未來3年復合年均增速為35%,。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則預計到2018年,中國跨境網購人數將達到3560萬,,消費規(guī)模將達到1萬億元人民幣,。
而且國家的相關政策和措施也在不斷扶持跨境電商的發(fā)展。從國務院要求積極開展跨境電商綜合試點改革工作,,到財政部下調部分日用消費品進口關稅,,再到跨境電商行郵稅的問題,都在進一步降低消費者購買成本,,引導跨境電商規(guī)范化發(fā)展,。
不過,跨境電商雖然火熱,,但仍處于發(fā)展期,,存在各種不完善。從身邊不少消費者的實際消費經歷看,,體驗并不都盡如人意,。記者的一位女友在某大型電商平臺的海外購買到的化妝品居然是假貨,一位同行在本土跨境電商體驗店下單之后一個月都還沒收到商品,,另外有朋友抱怨同樣的商品在不同跨境電商平臺價格參差不齊不說,,還差別較大,搞得她很迷惑“哪個是真的以及在哪里買才靠譜”。
的確,,目前即便是一些較大的電商平臺,,也多是由個人買手或者專業(yè)進口團隊通過海外零售商或者經銷商采購的,對海外貨源的把控力都相對較弱,,很難杜絕假貨仿貨的問題,,在物流方面,很多依靠轉運公司,,不但影響速度,,而且物流成本較高。這些都是影響消費體驗的環(huán)節(jié),。
不過,,我想,隨著電商巨頭開始著力布局這部分業(yè)務,,對消費者來說將是好事,。畢竟電商巨頭們更有能力和話語權在尋求海外商品資源時能夠得到品牌商或者大型國際零售商的授權,以保障商品品質和價格優(yōu)勢,,它們也更有實力布局跨境物流體系,,提升物流速度和效率。
相關新聞:
- 無相關信息
0條評論
網友評論